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液化石油氣生存與發展探析

2008-7-25 13: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液化石油氣,簡稱液化氣(英文即LPG),是石油產品之一。主要由煉廠氣或天然氣(包括油田伴生氣)加壓、降溫、液化得到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氣體。其化學組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類,還有少量戊烯類及非烴類化合物,在通過高壓力和低溫作用下即形成可儲存和運輸的液化石油氣。 
  一、國內LPG產業的市場特征
  1、資源特點:作為原油加工行業的下游產品,國內煉化企業自主銷售的液化石油氣的產能僅占原油加工量的6%左右,大約1800萬噸左右。上游資源牢固掌控在中石化、中石油及山東、陜西兩地地方煉廠之下。由于資源和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北部仍然為資源的出口地,南部和東部為資源的消費地,而中部和沿江地區雖然是資源的流經之地,但隨著進口資源的不斷減少,也成為資源的外出之地。由于大多數煉廠液化氣庫容偏小,煉廠為了達到產銷平衡,組織資源外銷時不斷吸引汽槽和槽船為主的運貿商,逐漸削弱了火槽運力,資源的流動性已十分突出。隨著今年下半年乃至未來幾年國家能源安全的規劃,千萬噸級原油加工能力的煉油廠將達到20個以上,屆時國產液化氣資源供過于求的局面加劇,出口貿易將是資源消化的重要途徑。
  2、市場特點:由于上游資源的壟斷,為了生存和發展,液化氣行業各種經營模式不斷涌現,混合式、聯合式等等,更有與上游捆綁式經營,如BP與鎮海、百江與長嶺、招商與岳化等;由于液化氣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過低,絕大多數城市集中度不到40%,因此,貿易商之間競爭近乎白熱化,殺價、短斤少兩、免費服務、積分消費返利等手段層出不窮,甚至行業內部明爭暗斗,暴力沖突不斷。加上各地職能部門管理執法不一,執法不嚴,導致惡性競爭加劇。競爭成本的不對稱,導致多數大型營運商合理利潤得不到保障,自然產業的安全投入艱難維持。近幾年,不少地方的液化氣運營商為了獲取行業利潤,避免惡性競爭,紛紛組建了液化氣聯合體營運,又導致終端價格壟斷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液化氣市場需求。隨著天然氣的大力推廣,天然氣和液化氣在市區雙管齊下,互相搶占市場。如今二甲醚更是嫁接液化氣的行銷渠道,大行其道替代摻混,市場能源結構悄然改變。加上近幾年,由于氣價居高不下,使得性價比較高的電力資源消費呈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6月份液化氣同比去年需求下降近11.30%,進口資源幾乎無法進入國門。所以,今后隨著“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雙型社會的建立,液化氣將在發達的城市退居其次位置,西部及偏遠的山村將大有作為。
  3、企業特點:由于液化氣行業前期暴利和市場準入制尚未真正建立,導致不少社會游離資本紛紛涉足本行業。近些年,各地的二級庫、三級站和物流槽車噢不但多且有過剩之勢,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程度不斷加劇,經營方式各式各樣,甚至行業內出現了投入成本愈高、經營管理愈規范、效益逾差的經營怪圈,即通常戲說“氣庫不如氣站、氣站不如氣販、氣販不如百姓會算”的殘酷現實。
  二、國內液化氣行業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
  由于液化氣買方市場的不斷形成,加上資源生產和消費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導致圍內液化氣價格波動頻繁,其中華東、華南市場進口依存度曾經達60%左右。液化氣的終端需求主要是工業和生活用氣,少量作為石化行業中間產品。國際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包括世界經濟形勢、石油價格、液化氣供需狀況和遠洋船運指數等,而供給和需求是主要因素。而國內液化氣市場,除了受國際液化氣價格波動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國家政策、季節變化、消費心理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高位盤旋且已經突破140美元,傳聞將達到200美元。作為原油副產品的液化氣現在卻一路低迷,徘徊不前。以南京煉油廠為例,南煉在華東市場,應該具備風向標的地位,而報價始終在6000元/噸的狹隘空間不斷盤整。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液化氣對原油價格失去傳導感應,價格不斷走低?
  1、國內煉油能力擴張迅速,國內液化氣產量劇增。隨著國內成品油缺口的不斷擴大,煉油原油加工能力逐漸顯現出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狀況。加之考慮到國家能源安全和戰略儲備,在這種背景下,擴大產能似乎成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大中型煉廠最為活躍的投資點,山東地煉更把擴能作為自己尋求戰略有利地位的重中之重。據了解,近2008年1到7月份,山東新開重催1000萬噸左右,新增液化氣2500噸/天,加之青島煉化的1400噸/天的增量,僅山東市場每天的液化氣增量達4000噸/天左右。2008年下半年惠州、福州、欽州三地煉廠投產和擴建完畢,將增加6000噸/天的液化氣產量。
  2、華東、華南對進口氣的依賴度減弱,原油高成本傳遞作用銳減。從2005年以來,我國進口氣數量銳減,2007年同比2006年銳減200萬噸/年左右,降幅達40%左右。進入2008年以后,1—6月份進口量不到120萬噸,同比下降88萬噸,即-42.9%。其中華南地區不到100萬噸,華東不到20萬噸,其它如東北、華北、沿江幾乎無進口量。相反,2008年1--5月份出口量達到26萬噸,同比增長16.30萬噸。雖然國際丙烷、丁烷價格在高位盤旋,但進口氣價格對國內價格的支撐作用逐漸淡失。
  3、多元化物流格局,加劇了北氣對南市沖擊。相對于以前單一依靠汽運和火槽運輸來說,成本更低的水運越來越受到大煉油和擁有獨立碼頭大型二級庫的親睞。過快的市場增量,加之這種低成本物流興起,北方市場對南方市場的沖擊加劇明顯。華東市場南煉操盤的混亂也恰好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這個風向標正在勉強適應北方大批下水貨帶來的巨大沖擊。
  4、中石化原油代加工量不斷增加,山東地煉開工率上升。由于國內兩大煉化企業原油加工能力有限,為保證成品油供應,地煉代加工業務持續前行。之前所擔心的燃料油價格的上漲并沒有出現,并且隨著這一政策的穩定執行,導致山東地煉保持了較高的開工率,如7月份總計加工量達108萬噸,環比增長50%,且三季度月均原油加工量不低于125萬噸,從而導致液化氣產量增加,對整個山東市場產能的放大有較大影響。
  5、相對于去年同期,煉油企業開工率較高,液化氣產量較多。為了確保尤成品油供應,在國家對兩大石化巨頭進行財政補貼后,各煉化企業原油加藕漆工量激增,尤其是奧運來臨前后,原油加工量不低于2800萬噸/月,故液化氣產能相應遞增。
  6、國家宏觀限價政策的影響。CPI的持續高位導致了國家對民用產品的控制,既然不好補貼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用氣,就必須實行宏觀調控對上游限價。今年6月中旬,國家發改委規定的5960元/噸出廠價,就從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液化氣高價給百姓帶來的消費轉移。
  7、替代資源對液化氣市場的沖擊加劇。結合我國“富煤、少油、有氣”的能源結構,發揮我國“富煤”的優勢,減少對原油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二甲醚等新型替代能源的發展,以解決我國原油短缺問題,從而保障我國能源安全。1990至2006年我國成品油(汽、煤、柴油)表觀消費量從4900萬噸增長到17021萬噸,年均增長率為8.1%。我國成品油消費中,柴油約占69.2%,2007年表觀消費量為12466萬噸,而且柴油消費增長很快,預計2010年國內柴油消費量將達到14000萬噸。若按照二甲醚對柴油替代率3%計算,2020年我國車用市場約需二甲醚1330萬噸。
  據了解,在二甲醚發動機與汽車研發上,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已于2005年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輛二甲醚城市大客車,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成果驗收,并已獲八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為推廣二甲醚作為石油制品的替代燃料鋪平了道路。二甲醚城市客車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二甲醚汽車的研發已與日本、歐洲同處國際先進水平,對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代用燃料體系,緩解石油供需矛盾,保證我國能源安全及環境保護具有戰略意義。另外,我國烯烴產品長期短缺,聚乙烯2006年至2010年年均需求增長率為5.9%,預計到2010年,需求量將達到1454萬噸;我國聚丙烯2006年至2010年期間年均需求增長率為7.2%,預計到2010年,需求量將達到1260萬噸,二甲醚作為烯烴產品的上游原料,其潛在市場也不可小視。
  8、液化氣高價和多數農村市場的低消費形成反差。一方面,CPI指數長期盤旋在7%以上,人民生活成本上升,在燃料的選擇上更傾向于低價燃料,液化氣需求萎縮。另一方面,國家10%左右的GDP增長,帶給農村收入增長可能還不到1%,這種小幅的增長根本無法消化液化氣價格動輒10%左右的年增長。
  三、液化石油氣產業的未來之路
  1、加大出口,擴大外需。在目前的國內能源政策下,加大液化氣出口在政策層面上似乎作為不大,很難緩解國內液化氣供求嚴重失衡的現狀,但今年下半年后,隨著液化氣產能加大,加大出口,擴大外需將不容回避。目前國內有實力的公司正在著手準備。
  2、控制終端價格。終端價格應該在政府的限價和市場需求兩方面作為,放棄暴利益,主動去降低小瓶氣的價格。
  3、液化氣產業升級。加快液化氣下游產業開發力度,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將液化氣市場逐漸由民用轉向工業、甚至商業,讓8%左右的PPI來消化液化氣的價格增長。
  4、調整煉廠產能集中分銷管理。讓煉化企業催化裝置減少液化氣產品的回收量,同時嚴格實行的垂直一體化模式分銷液化氣產品,真正達到控制上游產能,對接下游渠道,平抑終端銷價之目的。
  5、與天然氣、電、二甲醚等替代資源和諧共生,相互補充。多種能源消費格局的形成,是未來國內能源革命的發展趨勢。不論城鄉,居民可在國家打造“環境友好型和經濟節約型”的政策指引下,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靈活消費原則,選擇多元化能源產品。其中液化氣由于自身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熱值高等獨特優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是居民燃料的重要選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