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編織袋遭遇美國貿易保護主義
2008-7-25 10:21:00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18日裁定,支持向出口自中國的編織袋征收至多近445%的關稅,因為該產品獲得了補貼且價格低于市場售價。 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自去年7月19日,美國商務部發難中國編織袋行業,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復合編織袋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后,像溫州晨光、浙江華慶這樣大企業,對美業務要么占比例很小,要么根本沒有,受其影響微乎其微。相反,山東、浙江溫州及寧波等第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因其有較大份額的出口業務,成為了美國商務部“雙反”的“靶心”。 “我們被迫停止了向美國的部分出口。”7月21日,曾遭到反傾銷起訴的山東壽光健元春有限公司的銷售部副總經理王玉唐向記者訴苦。該企業2008年6月16日被美國商務部處以了91.73%的反傾銷稅。盡管也曾應訴,但由于關聯方不配合,企業最終退出了應訴。
王副經理表示,美國出口額占到對外出口總額的60%,去年公司營業收入達2.5億,出口創匯2000萬美金,關稅上調對公司影響還是挺大的。“公司今后還是以國內市場為主。”王副經理如是說。
另一家遭到起訴的溫州豪盛塑料有限公司盡管積極應訴,終裁結果仍是處以豪盛64.28%的反傾銷稅,占其出口總量10%的BOPP彩印編織袋業務由此受損。
對于這次關稅上調,溫州豪盛進出口部經理毛傳助先生告訴記者:作為塑編行業的中小企業,公司每年大約有1000萬美金的出口額,占到公司營業收入的60%-70%左右,而其中有40%是出口到美國。這次上調關稅,確實給會給公司帶來一些損失,比如造成一定的設備閑置,而本來今年銷售就不佳。
相比上次反傾銷訴訟案的無奈,毛經理對這次調稅似乎早有意料。他表示,豪盛不會就此放棄美國市場。公司戰略沒有變,仍然是針對歐美和澳大利亞生產附加值較高的塑編產品。記者了解到,豪盛出口產品的毛利率大約有20%,但銷往國內的產品則只有10%。
“公司也進行一些來料加工的業務,相當于匯率的對沖,這樣美元貶值對我們是有利的,要不光靠主營業務賺不到什么錢。”毛經理話語間表露出了溫州人特有的商業頭腦。
當問及是否會聯合其他企業提出反貿易保護的上訴時,毛經理認為,作為一個中小型企業,在這樣的事件上無可作為,而目前也沒有強有力行業聯盟。只有希望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干預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唐宜紅教授告訴記者,在應對眾多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時,國家是否回有所回應一般看他方提出訴訟的原因是否合理,比如是不是我國出口量過大,價格過低;還有是看其影響,如果規模很大,涉及企業眾多,國家出面提出抗議的可能性就會大一些。但更多的是依靠行業性組織來突破反傾銷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