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流通體系建設
2008-7-24 14: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農村流通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先導”作用。進一步搞活農村流通,繁榮農村市場,對于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增收、擴大農村消費,進而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逐步落實,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加快,多形式、多渠道的農產品購銷體系初步建立,農村市場日趨活躍,涌現出了一批擁有著名品牌的流通企業。具體表現在:農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農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農村市場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交易方式和流通業態進一步提升,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和小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開始從城市走向農村;農產品交易由過去的傳統集市貿易擴展到專業批發、“訂單”購銷、拍賣和期貨交易等現代方式,農產品綜合市場、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等發展迅速;農資連鎖配送發展勢頭較好,分銷、直銷、超市、總代理、總經銷等多種經營模式蓬勃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呈多元化格局,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相關龍頭企業,構成了農產品流通的主體,農資經營已形成由供銷社農資公司、農資生產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多種市場主體、多種流通渠道共同參與的格局。
但也要看到,農村流通體系基礎還比較薄弱,流通設施投資還有待加強,流通組織發育還相對滯后,流通效率亟待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推進農村流通體系建設仍然面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當前,加強農村流通體系建設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和十分難得的機遇。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強農惠農政策力度逐步加大,為更有力地支持“三農”各項舉措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和有利的政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支持力度,使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農村建設有了一定基礎。我們一定要準確把握農業農村發展變化的新趨勢,始終立足現代化建設推進農村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新理念催生新舉措,以新舉措促進新變化,以新變化帶動新發展,切實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農村流通體系建設。
發達的物流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發展現代農業,夯實農業基礎地位,必須強化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建立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大市場、大流通。
第一,進一步加大農村流通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力度,拓寬投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村流通領域。繼續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等工程,繼續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特別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支持力度,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檢驗檢測系統、倉儲和運輸等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安全衛生的全國性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積極發展以鮮活農產品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冷鏈物流系統,提高農產品冷藏保鮮能力與市場供應能力。扶持化肥集中產區和糧食主產區建設農業生產資料倉儲、碼頭與運輸等物流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信息與技術服務體系,形成具有輻射帶動功能的區域性農業生產資料物流配送中心,構建支撐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的配送、信息服務和技術服務平臺。
第二,大力發展農村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創新流通方式,推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標準化和經營規范化,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品牌農產品。積極引導、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產銷合作關系,建立農產品“從農田到城市”的直達快速通道,降低物流運輸費用,促進鮮活農產品跨地區流通,形成暢通、便捷、低成本的城鄉農產品物流網絡。建立健全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農資流通體系,提高大型連鎖化農資流通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依法進入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建立健全農資流通企業信用檔案,建立質量保障和損害賠償機制。加強農村日用品連鎖配送經營網絡建設,積極發展農村日用品超市,完善農村大件和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與維修服務體系。
第三,培育多元化市場流通主體。通過實施財稅、信貸、保險等政策,鼓勵商貿、郵政、醫藥等企業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流通中介組織。鼓勵各類工商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參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農村市場建設和農產品、農資經營,培育一批大型涉農商貿企業集團。供銷合作社要加快組織創新和經營創新,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發展聯合與合作,提高經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郵政系統要發揮郵遞物流網絡的優勢,拓展為農服務領域。國有糧食企業要加快改革步伐,發揮銜接產銷、穩定市場的作用。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農村市場流通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整合現有信息資源,采用網絡、電視、電話等多種信息傳播手段,采取多種信息服務方式,建立起既能為農民提供農產品交易服務,又能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的信息平臺。加強農村市場預測、預警分析,建立健全農村市場突發事件應急調控快速反應機制。創新信貸服務模式,拓展融資途徑,著力滿足流通企業資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