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DI的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支撐體系
2008-7-23 13: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EDI定義為"將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準,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信息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數據傳輸"。
在供應鏈管理的應用中,EDI是供應鏈企業信息集成的一種重要工具,一種在合作伙伴企業之間交互信息的有效技術手段,特別是在全球進行合作貿易時,它是在供應鏈中聯接節點企業的商業應用系統的媒介。通過EDI,可以快速獲得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務,減少紙面作業,更好地溝通和通訊,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并且能為企業提供實質性的、戰略性的好處,如改善運作、改善與客戶的關系、提高對客戶的響應、縮短事務處理周期、減少訂貨周期,減少訂貨周期中的不確定性,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等。
供應鏈中的不確定因素是最終消費者的需求,必須對最終消費者的需求做出盡可能準確的預測,供應鏈中的需求信息都源于而且依賴于這種需求預測。利用EDI相關數據進行預測,可以減少供應鏈系統的冗余性,因為這種冗余可能導致時間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通過預測信息的利用,用戶和供應商可以一起努力縮短訂單周期時間。
將EDI和企業的信息系統集成起來能顯著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如美國的福特公司把EDI視為"精細調整JIT的關鍵",DEC公司也是把EDI和MRP連接起來,使MRP系統實現了電子化,公司庫存因而減少80%,交貨時間減少50%。GE通用電器公司通過采用EDI,采購部門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節約了訂貨費用和人力成本。
EDI由于投資大,缺乏開放性等原因,發展很慢,在美國也只是5%左右的少數大公司能采用,只能在大公司之間使用專用數據交換網。我國EDI應用起步較晚,目前主要在一些沿海省市如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北京、天津等地試點,還有海關總署,中遠集團公司等。
基于EDI的供應鏈信息組織與集成模式如圖6-3所示。其中結算中心是一個連接所有節點的增值網絡。包含所有商務信息的EDI數據信息發送到結算中心后,結算中心根據不同節點的要求做出處理,處理完畢后,將有關文檔輸送回相關節點。
基于EDI的信息集成后,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與有關商務部門之間也實現了一個集成,形成一個集成化的供應鏈,如圖6-4所示。其基本過程是先將企業各子公司和部門的信息系統組成局域網(LAN),在局域網的基礎上組建企業級廣域網(WAN),http://www.bcl-computers.com/相當于Intranet,再和其他相關的企業和單位連接。和其他企業的通信連接方式通過增值網(EDI中心)或Internet網。隨著Internet的發展,傳統的客戶/服務器模式EDI也將向Browser/server模式轉變。
建立基于EDI的供應鏈信息組織和傳遞模式,各企業都必須遵守統一的商業操作模式(標準),采用標準的報文形式和傳輸方式,目前廣泛采用的是聯合國貿易數據交換標準-UN/EDIFACT。
供應商和用戶(分銷商、批發商)一起協商確定標準報文,首先用戶(分銷商、批發商)提供商品的數據結構,然后由EDI標準專業人員在EDIFACT標準中選取相關的報文、段和數據元。
以下為"進貨通知單"報文模板結構的示例。
除了傳統的EDI數據交換模式外,隨著因特網的出現,也可以采用一種新的基于因特網的EDI模式:Internet/MIME的EDI模式,如圖6-5所示。因為Internet靈活多樣的入網方式和開放統一的通信標準,消除了貿易伙伴之間的通信壁壘,而且收費標準低,帶寬高,有利于降低EDI的通信成本和時間,因此利用Internet傳輸EDI單證,更適合于供應商對零散用戶的庫存管理。另外,采用Internet/EDI模式,一方面豐富了EDI單證的交換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電子郵件傳送多媒體的能力,豐富EDI的內容,把傳統的基于文本格式的單證擴展成多媒體形式,使單證圖文并茂。如供應商向用戶提供報價信息時,也提供商品的外觀圖像,有助于用戶選擇商品。
采用I n t e r n e t電子郵件傳輸E D I單證需要特殊的封裝技術。首先是對EDI的傳輸編碼處理,并封裝在Internet/MIME電子郵件的本體,然后利用Internet電子郵件傳輸系統進行傳輸。
安全性也是EDI應用需要考慮的問題,基于Internet的EDI,其報文的安全性可以通過Internet/MIME的安全框架和Internet/MIME的安全協議來實現。
鑒于我國目前企業的條件和我國信息基礎條件,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實現企業之間商貿業務的電子化的最直接、最快的途徑是進入當今全球共有的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通過因特網,實現如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提出的所謂4E戰略,即電子溝通(E-communication)、電子貿易(E-trade)、電子調研(E-research)和電子促銷(E-marketing)。因此,研究適合于中國國情的集成化供應鏈技術支持工具應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基礎上,研究以Internet/Intranet為工具的企業信息組織與集成,使MRPII等信息支持系統不再是僅限于一個企業內部,而是能夠通過Internet和相關的企業進行信息的共享和無縫連接的開放性的信息系統,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下的信息共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