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特大橋所處位置及走向
遼河特大橋所處位置及走向
遼河特大橋效果圖
國家有關部門和遼寧省交通、港口、規劃、水利、環保、氣象等部門,以及營口、盤錦兩市政府匯同該項目設計研究等單位部門多次對路線方案、建橋規模、建橋標準、氣候環境等相關問題充分研究論證,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并考慮社會經濟、城鎮規劃、產業園區規劃、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土地類別、筑路材料、投資估算等情況進行設計,是省內工程項目的經典之作。
記者從省交通廳獲悉,遼河特大橋的設計方案是經過國內橋梁設計、施工等方面的專家多次論證精心研究提出的,經過多年認真的研究和論證,多次對主橋結構形式、跨徑和投資估算進行調整,于今年4月完成了《遼寧省濱海公路遼河特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并通過審批。
遼河特大橋將建在遼寧省西南部大遼河入海口處,跨越大遼河,連接營口、盤錦兩市,是遼寧百年建筑。特大橋起點位于營口市新興大街以北,起于濱海公路延伸線,與營口濱海公路對接;終點與營盤公路對接。
據了解,遼河特大橋路線全長4.44公里,其中,橋梁全長3.326公里,主橋長866米,遼河特大橋營口及盤錦側引橋長均為1.23公里。引橋全寬30米,大橋主橋全寬33米,大橋高約45米。采用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兼顧城市道路,設計時速為80公里。主橋上部結構采用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
特大橋結合了通航凈空、地震安全、河演河勢、河道防洪、環評分析等多項專題研究,特大橋在抗震、抗風、防洪、橋梁耐久性能方面做了認真設計,以確保特大橋的安全可靠。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特大橋設計上考慮了萬噸級海輪雜貨船通過的問題。
設計在橋的東側建一個監控中心,對特大橋整體進行全天候監控管理。一方面監視整個橋面交通狀態,采用車輛事件檢測系統,當橋上出現交通事故或交通違章行為時,監控中心自動及時地發出聲光告警,提醒監控管理人員馬上采取措施。另一方面采用氣象監測系統,采集橋面氣象信息,采用可變情報板,在橋兩側發布橋上交通信息及氣象信息等。再有,采用了車輛檢測系統,為管理人員提供車輛交通流等信息。同時,橋上采用了廣播系統,當發生緊急情況或交通事故時,方便疏導、指揮橋上駕乘人員采取行動措施。
遼河特大橋采用移動式可變標志,當發生交通事故、施工或維護工程時,指引車輛按規定路線行駛。閉路電視和巡邏車收集到的交通信息、氣象監測裝置和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信息、路政部門提供的養護信息以及車輛檢測器檢測的交通基礎數據匯入交通監控計算機,經分析處理后,由控制員下達監控指令,通過大型可變信息情報板、橋面廣播等系統發布給駕乘人員,進行快速交通引導,為橋面安全、高效提供保障。
遼河特大橋的橋型設計上考慮了營口、盤錦兩市的城市景觀的和諧要求,力求新穎別致、有特色,與特大橋周邊環境相襯托,與周圍景觀相協調。特大橋將是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建成后將成為遼寧省標志性建筑之一。
結合區域公路網和城市道路網規劃,及遼河特大橋在連接國道莊林公路、濱海大道的地位和作用,大橋橋位的選擇與營口港大遼河老港區通航要求相協調;與營口市主城區道路交通和出入口相協調;與營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相協調。特大橋主橋橋型除滿足使用功能外,在技術進步、結構新穎、施工方便、經濟合理方面,能反映出當代的橋梁的新結構、新工藝,凸顯當代橋梁技術水平。
遼河特大橋的建設對整合港口資源,促進港口產業集群帶的形成,推動營、盤兩市臨港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特大橋的建設將極大拉近兩市港口的空間距離,有效的整合港口資源,滿足兩地港口疏港運輸需要,擴大港口的輻射能力,充分發揮以港口為重心的兩市臨港經濟產業聚集度高、產業帶動性強、產業影響力大的優勢,形成功能優勢互補。以共建、共享交通基礎設施來推進營、盤兩市產業集群的構筑與產業鏈的延伸,從而形成營、盤兩市臨港經濟共進、共贏的新局面。
省交通廳負責人介紹說,特大橋的建設實施是完善營、盤兩市路網布局,便于與干線公路連接,緩解交通壓力,方便兩市居民出行的迫切需要。可縮短遼西與遼南地區的距離,通過特大橋分流遼河上游305國道車輛,并縮短7公里左右運營里程,緩解305國道田莊臺大橋的交通壓力,確保干線公路交通運輸暢通。而對于盤錦產業基地選擇與高速公路連接,通過特大橋的建成由40公里行程縮短至24公里,方便與盤海高速、沈大高速以及周邊國、省干線公路的連接,節約了運輸成本。按計劃,2010年底又一道彩虹將飛跨大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