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減速才想起消費 促進內需是王道
2008-7-21 12: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出口的放緩,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繼續回落,不過經濟增長看起來仍很強勁──通脹水平也很高,這使得政府可以暫不采取新的刺激措施。 國家統計局周四稱,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0.1%,低于第一季度的10.6%和去年全年的11.9%。鑒于全球經濟不斷下滑、對國內銀行信貸的限制,以及5月份四川大地震帶來的影響,人們普遍預計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會回落。
不過,在世界經濟前景日漸黯淡的局面下,仍在強勁增長的中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亮點之一。Action Economics駐新加坡的大衛·科恩(David Cohen)說,從中國公布的數據看,它的經濟仍很繁榮;他們今年在經歷諸多磨難之后仍能保持接近多年平均水平(9.9%)的增速,應該感到非常欣慰。
雖然10%的增長速度已是非同一般,但對中國這個習慣了更高增速的國家來說卻可以說是一個挑戰。美國金融市場的動蕩增強了人們對全球經濟低迷或會持續更長時間的預期,中國有關部門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要求其采取措施保增長。出口商游說政府放緩或是叫停人民幣升值,而房地產開發商則懇求政府放寬對信貸的限制。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表示,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平穩回落,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他對記者表示,政府的政策在沒有引起經濟增長出現大的起伏的前提下,成功降低了過熱的風險。
不過,出口行業越來越大的抱怨聲似乎成功地促使人們轉變了爭論的話題,即從政府是否該加大反通脹的力度轉到了是否應該采取更多措施促進增長。對那些認為中國尚未遏制住通脹的眾多經濟學家來說,這是個值得擔憂的問題。今年截至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率為7.9%。匯豐中國經濟學家屈宏斌說,北京必須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里緊縮信貸,以便應對通脹問題。
雖然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漲幅為7.1%,較2月份8.7%的高點有所回落,但6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卻漲了8.8%,達到了上次高通脹(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高水平。李曉超說,PPI的增速仍在上升,這會給CPI帶來壓力。他還警告稱,消費者對通貨膨脹水平的預期較高。他說,在目前的形勢下,尤其是海外物價急劇上漲之際,公眾很容易產生物價會繼續上漲的預期。
除了居高不下的通脹外,國內經濟重新表現出勢頭強勁的跡象,這也是對認為需要立即采取刺激措施者的一個駁斥。6月份經通貨膨脹調整的零售額以及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加快。因此,未來幾個月中最可能的措施似乎是對政策細節的微調,而不是整個改變方向。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周三召開會議,表示應該繼續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不過,有關部門應根據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
雖然鮮有分析師預測今年會上調利率,但人民幣預計還會繼續升值。一些經濟學家建議對某些產品類型的出口商給予更大幅度的退稅。目前中國企業增值稅稅率為17%。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及經濟學教授魏尚進說,他們可以加大匯率靈活性,同時取消降低增值稅退稅額度的措施,這或許有助于抵消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部分負面影響。
經濟增速的回落還使一直在討論的經濟結構改革看起來更迫切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口和企業投資推動的,很多經濟學家建議加大力度鼓勵消費者支出。長江商學院教授梅建平說,這會使中國的經濟發展走上一條可持續的道路。如果改變及時的話,或許能有助于中國承受住美國和歐洲經濟惡化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