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大橋通車跨海上班省一半時間
2008-7-2 14: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上午,經過一年零六個多月的建設,集美大橋正式通車;這是繼廈門大橋、海滄大橋之后,廈門又一個進出島的跨海通道。
通車典禮上,廈門市市長劉賜貴說,作為廈門第4條進出島通道,集美大橋的建成通車,對加快集美、同安、翔安的發展,對推動環東海域的開發建設,對加強廈門與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互動與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通車典禮結束后,廈門市幾百部車輛浩浩蕩蕩通過集美大橋。通車儀式前,還舉行了集美大橋橋名揭牌儀式,這橋名是江澤民同志為大橋親筆題寫的。
▲波浪橋型別有韻味
▲過這樣的隧道,司機不會過于疲勞
集美大橋2006年12月20日正式宣布動工,包括城市道路橋梁和共同建的快速公交通道橋梁兩大部分,主線全長10.057公里,其中海上主橋3.82公里,下穿隧道長1.4公里,互通立交5座,2處收費站,項目概算總投資29.55億元。
【記者體驗】
不到十分鐘
到了集美
昨日,記者駕車體驗集美大橋的雄姿,它有一條美麗的M形弧線,猶如“銀龍出海”;同時還“入地”,有全國唯一一條下穿機場跑道的隧道。
記者從廈門機場附近的枋鐘路拐進集美大橋引橋,沒走多久就迎來一條長1.4公里隧道。這是國內唯一的上跑飛機、下跑汽車的隧道。集美大橋主橋島內橋頭處于機場飛行區,又是規劃中的廈門機場三期跑道,為了兼顧飛行航空和上橋需要,集美大橋在上橋處設計了一個下穿跑道的隧道。而這個下穿隧道“頂棚”相當厚實,能承受世界最大客機重量。
過了隧道就是上了集美大橋的主橋,它有一條美麗的M形弧線,好像一條銀龍浮在海面上。護欄、路燈、箱梁外沿全部都是銀白色。集美大橋雙向6車道,另外BRT為2個車道,因此加起來有8車道。主橋兩端各形成的“波峰”弧度非常優美,仿佛這座橋在海上是波浪形前行。
過了集美大橋,下橋直行處與右轉到濱海大道上,各有一個收費站。這兩個收費站與廈門大橋、海滄大橋一樣設置年費車道、次費車道,收費標準也完全一樣,繳交了年費的車輛,無需再繳納過橋費用。記者不到10分鐘就到了集美,比經常堵車的廈門大橋快多了。
【工程意義】
廈門大橋
可望“減負”一半
目前,廈門大橋的日車流量為4萬輛,而廈門市進出島交通出行量每天高達117206輛,預計2010年進出島交通出行量將達每天17萬輛,2020年為每天26萬輛,2029年為每天33萬輛,大大超過現有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的通行能力。
而這座廈門最寬的大橋建成后,將結束島內外交通“腸梗阻”時代。由于雙向8車道,集美大橋日通行能力為8萬輛,為廈門大橋的3倍多。交警部門估算,集美大橋將有望分流廈門大橋的一半車流。
廈泉好像一座城市
一橋飛架潯江海域,拉近了島內島外的心理距離。按照60公里的時速,通過集美大橋只需要8分鐘左右,從會展中心驅車,到集美的嘉庚體育館,只要20分鐘。而調查顯示,翔安、泉州、福州這些東部方向的交通量已經超過了廈門島交通總量的1/4;在翔安隧道建成以前,集美大橋顯然是廈門出島的一個新選擇。
嘉庚體育館營銷部經理方志國說,對他這樣的跨海上班者來說,集美大橋通車實在是太方便了。至少,從島內到集美的路徑選擇又多了一條。現在他每天只能走廈門大橋前往嘉庚體育館,從國貿大廈到嘉庚體育館大約需要40分鐘;而如果集美大橋通車,從成功大道上橋只需要20多分鐘就到了。
而對許多在泉州工作、住在廈門的人,集美大橋通車意味著兩地經濟融合加快,從而實現廈泉“一個小時生活圈”。有泉州人開玩笑說,“要不是手機在異地要收漫游費、開車進出兩地高速都要收費,泉州和廈門,好像是在同一個大城市里了。”
廈門大橋將解除
大貨車禁行令
隨著集美大橋通車,7月3日起,廈門大橋主橋橋面雙向4車道,將恢復“二進二出”正常通行模式,同時解除“禁止10噸以上大型貨運車輛通行”的限制。
現行的廈門大橋主橋車道“三出一進”模式,是交警部門為減緩廈門大橋交通壓力而采取的措施。隨著廈門大橋東側的集美大橋通車,廈門大橋、海滄大橋的交通壓力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記者 鄭友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