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近三成企業有虧損
2008-7-2 12:49:00 來源:新浪財經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受國內外雙重力量擠壓,廣東近三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現虧損。而調查顯示,眾多中小企業經營壓力更大。專家建議,應適當調整調控策略。 生產成本驟升
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加工貿易政策大幅收緊、出口退稅率不斷下調、人民幣持續升值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經歷持續多年高速增長之后的廣東經濟遭遇嚴重考驗。
廣東省統計局6月30日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今年前5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38.02億元,比上年同期小幅增長4.3%,利潤總額約占全國的9%,但增幅遠遠低于全國20.9%增幅的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前5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數量達11006家,增長12.7%,占全省工業企業的26.0%;同時企業虧損額增長49.3%,增幅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
該統計報告稱,上述情況是因為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幅低于主營業務成本。廣東經濟學會會長、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王珺教授認為,其最直接的原因與工業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有關。
1~5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6%,而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9.1%,高出主營業務收入增幅0.5個百分點。
在其背后是,今年一季度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4%,創2001年以來最大單季漲幅;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8.1%,創2005年來的最大單季漲幅。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之間的購銷差從上季度的3.2個百分點擴大為4.6個百分點。
王珺表示,由于目前上漲壓力主要來自能源原材料價格,重化工業受此沖擊要相對嚴重和明顯。而2000至2007年,廣東輕重工業比例由47.6∶52.4轉化為39.2∶60.8,7年間重工業比重上升了8.4個百分點。
由于廣東煤炭資源全部依賴外部調入,目前占廣東進口煤近九成的越南煤價格上漲已接近50%,煤炭成本過高導致廣東煤炭發電企業除新機組外幾乎全部虧損,而廣東的工業電價比長三角平均高出0.08~0.1元。
上述統計報告也顯示,主營業務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的行業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有色金屬采礦、橡膠制品以及化學原料制品、電力、熱力等行業。而所有這些行業都是以原油、金屬等主要大宗商品為直接原材料。
警惕成本上升的全局性影響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表示,政府應該對目前企業出現的虧損情況有所重視,并適當改變調控策略。
實際上,除規模以上企業外,眾多中小企業目前所承受的經營壓力更大。
黎友煥表示,根據他所在課題組的調查,目前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實際經營壓力要比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的更大,而企業反映最多的問題是資金出現嚴重緊缺。“政府收縮流動性過剩的金融調控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導致銀行把實業領域的投入資金連同房地產等被調控領域的資金也一并收緊。”
與此同時,廣東外向型經濟特征決定了其經濟發展不僅受到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而且更易遭受外部經濟形勢變化所帶來的沖擊。
根據廣州海關的最新統計,今年1~5月,珠三角地區鞋類出口企業有2428家,比去年同期銳減2331家,其中接近一半的珠三角鞋類出口企業今年已沒有出口實績。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就此接受本報采訪時甚至表示,未來廣東還可能持續有些鞋企將關閉。
在廣東投資多年的臺資企業佛山冠華集團公司的董事長黃良華也向本報坦言,多重因素相疊加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平均增加了15%~20%。
一項就美國次貸危機對廣東經濟影響的緊急調研任務正在由廣東社科院等機構快速展開,按照廣東省政府的要求,相關調研和評測初步報告必須在本月下旬準時報呈。作為該項調研的負責人,黎友煥認為,如果宏觀政策不作出適當調整,企業虧損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強。
王珺也表示,目前的情況實際上是宏觀經濟波動通過企業的一種自然反應。在價格傳導機制的作用下,目前工業品成本上升可能從以前的結構性影響轉化為全局性影響,導致部分中小企業陷入經營困境。
“我最擔心的還是就業問題,由于成本上升會產生價格膨脹,同時會帶來整個經濟的緊縮和增長下滑,如果企業無法繼續支撐下去,必然會相應帶來一定的失業問題。”王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