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焦炭價格的螺旋式上漲,已經使得中小鋼廠漸漸招架不住,甚至一些大企業也已不敢掉以輕心,將采購研究重點由礦石逐漸轉移到煤焦。而在此情況下,我國焦炭出口卻進入高峰期,鋼鐵企業對此頗有微詞,寄希望于政府對焦炭出口加征關稅。目前除關于鋼材出口加征關稅的傳言外,涉及焦炭出口加稅的消息也是接連不斷。加征關稅的效果如何,其對生產者和消費者乃至國家整體利益將造成怎樣的影響?下文對此簡要加以分析。
一、國內焦炭價格上漲基本上屬于成本推動
進入2008年,國內煉焦原料煤及冶金焦的市場供求關系基本延續了2007年年底時的態勢,繼續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煉焦煤主產地山西省煉焦煤實際供給能力不足,在中小鄉鎮煤礦處于關閉狀態的情況下,整體產量仍然處于萎縮趨勢,而從2006年開始實施的淘汰山西地區落后焦化產能政策,也使得實際冶金焦產量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目前煉焦煤成本已經占焦炭生產成本的90%左右,煉焦煤成本的微幅波動,都會令焦化行業很難獨自承受,必須將成本向下游轉移,否則只能限制產量。煉焦煤價格高漲、優質焦煤緊缺、環保、人工、投資、電力運輸等費用的不斷攀升使煉焦企業的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對一批既無化工產品回收又無焦爐煤氣回收利用的小焦化廠壓力更大,焦炭價格上漲是必然的趨勢。
與此同時,鋼鐵、鐵合金、鑄造、機械制造、石化等下游耗焦行業產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雖然耗焦量占焦炭總消耗量的比例達80%的生鐵產量已較去年同期出現了明顯下降,但其增幅仍與焦炭產量增幅相差無幾,而鐵合金、機械制造行業增速要明顯快于焦炭產量的增長速度。
國外鋼鐵生產同樣強勁,對焦炭的需求有增無減,焦炭出口價格已達到700美元/噸以上,比國內價格高出50%,這對國內市場的焦炭價格也有一定影響。
當然,這其中不排除存在部分市場炒作因素,因為到目前為止,焦炭的產量仍然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可能會有焦炭生產企業準備聯合提價,而不愿盡快出貨,一些企業按照既定的價格很有可能采購不到資源,但還不至于出現普遍的“有錢都買不到焦炭”的現象。
二、現有狀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大體上是正面的
煉焦煤和焦炭價格的上漲和供應緊張導致鋼鐵企業的成本壓力增大,從而成為生鐵和粗鋼產量增速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有利于國內鋼材市場的穩定。如果焦炭供應充足,說不定今年鋼產量增幅將高于20%,對國內鋼材市場的運行將十分不利,不僅增大板材市場壓力,也可能會增大長材的壓力。鋼鐵上游鐵礦石、煤焦等產品持續上漲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小鋼鐵企業及落后鋼鐵產能產生成本‘擠出’效應,有利于鋼鐵企業加快落后淘汰步伐,提高鋼鐵行業集中度。
另外,鐵礦石和焦炭價格上漲和供應緊張,導致生鐵價格大幅攀升,相比較而言,廢鋼價格漲幅較小,因而,電爐鋼生產企業比轉爐鋼生產企業明顯具有優勢,引起鐵鋼比下降,這對于縮短流程,降低能耗、減少鐵礦石消耗均有一定影響。從統計數據上也可以看出,近幾個月鐵鋼比一直在下降,6月份,我國重點大型企業鐵鋼比已降到87%左右。
與焦炭價格相比,噴吹煤調價的幅度和頻率都相對較低。焦炭價格大幅上漲也推動鋼鐵生產企業加大高爐冶煉技術的開發,提升高爐噴煤比。噴吹煤粉替代部分焦炭,一方面可節約焦化投資,少建焦爐,減少焦化引起的空氣污染;另一方面可大大緩解煉焦煤供求緊張的狀況。
三、加征出口關稅可能或許會取得一舉兩得的效果
政府對焦炭加征的目的應該是基于減少高污染、高能耗產品的出口,并降低對國外相關行業的間接補貼。
在達到主要目的的同時,加稅還會帶來其它附加效果。對焦炭出口加征關稅在短期內自然會抑制出口,這將有利于下游耗焦企業獲得穩定的焦炭供應,并減輕成本壓力,繼而減少鋼材價格上漲的動力。與此同時,由于國際市場對我國焦炭的依賴度較大,加征出口關稅將可能導致國外進口減少,其結果是國外鋼鐵企業只得減產,相應地,對鐵礦石需求也會減少,這樣一來,全球鐵礦石需求將會下降,一直供應偏緊的鐵礦石市場可能出現松動,困擾我國鋼鐵行業的年度鐵礦石價格則有可能出現下降。
不過,考慮到國外對我國焦炭的依賴性較強,出口收益比內銷收益高出近900元/噸,如果要想在較長的時間內達到減少出口的效果,則加稅幅度不能過低,至少應在20%以上。
四、對焦炭出口加征關稅也有可能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果
由于焦炭的需求相對剛性,如果政府對焦炭出口加稅的力度不夠大的話,加稅將會導致出口價格進一步上漲,由此引起國內外價格差繼續拉大,可能會引起國內焦炭價格上漲,起不到抑制國內焦炭價格的作用。
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繼2006年11月1日國家對焦炭出口征收5%的關稅后,2007年6月1日又將焦炭出口暫定稅率上調至15%。隨著該政策的實施,6~7月我國焦炭出口量明顯縮減,但在出口價格快速攀升的帶動下,隨后的幾個月焦炭出口量再現反彈。因此在2008年1月1日,財政部再次將焦炭出口關稅上調至25%,隨后的兩個月焦炭出口開始回落,等國際市場逐漸接受了上漲的價格后,2008年5月,我國焦炭出口再現抬頭跡象。
如果對焦炭加征關稅不與國內淘汰落后、限制高污染行業的過度發展相結合的話,即使起到了抑制出口的作用,也是促使了國內主要耗焦行業的發展,對于降低能耗、優化產業結構沒有好處。2008年以來,鋼鐵行業投資也呈現加快趨勢,未來一段時間產能釋放可能增大。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1—4月全國城鎮鋼鐵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687.2億元,同比增長20.6%,比上年同期上升14.4個百分點。行業投資增速的穩步上升,意味著新一輪產能擴張的開始,這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或許不利。
五、基本結論
7月14日,商務部公布了第二批焦炭出口配額共239萬噸,與第一批配額合計已達到全年的配額指標。總體而言,第二批配額與去年第二批相比基本持平,穩中有降,并未出現市場預期的明顯減少的情況。這樣做的意圖顯而易見,這不僅是穩定國際市場、減少國際貿易爭端的需要,也是中國政府和企業維持與國外同行的貿易信用的基礎。與減少焦炭出口配額相比,加征出口關稅對國外的影響相對較小,更多的是增加成本,因而可操作性較強。加征關稅所產生的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均存在,關鍵是看從哪方面的利益出發,且加稅的幅度不同,其效果也有很大差別。不過,我國焦炭出口量僅占國內總產量的4%以下,通過限制出口來緩解國內焦炭供應緊張的局面是不現實的。
我的鋼鐵研究中心(MRI) 曾節勝
上一篇:四方聯采:零售小企業生存新路徑
下一篇:國際鋼材市場穩中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