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需國際視野本地智能:中小企提出6點意見
2008-7-17 3: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香港物流供應業代表及有關人士昨日聚首尖沙咀一個「中小企財智展商機?物流業新動向」講座,暢談香港物流業本身存在的優勢、挑戰以及「三通」后的影響,其中有講者匠心獨運,針對本港物流業的發展,提出包括「國際視野、本地智能」的4個準備和6點建議。
公司須有4個準備
講座由香港新城財經臺主辦,星展企業銀行全力推動,出席的主講嘉賓包括本地物流、金融業的代表,其中香港榮通集團總裁李炳洪在會上提出獨特的意見,指出本港的物流公司須有4個準備:(一)準備重新考慮公司的心態,只要是公司能做的都是可能的業務,物流范圍并不僅限于傳統的物流運輸,(二)快速的反應,如適應《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三)在當地進行市場研究,充分了解客戶需要,(四)發展自己的市場價值,如特別注重包裝服務、跟船公司或者航空公司保持良好關系等等。
他還對香港的中小型物流供應商,作出6個建議,包括(一)別忘了中小企的靈魂是其靈活性,(二)若果不熟識中國的某個地區,要跟其它代理商合作,(三)尋找合適的市場,凡事量力而為,(四)宣傳廣告有其重要性,(五)通過培訓、分享及溝通,建立一個團隊,(六)香港物流業的精神是「國際視野、本地智能」。
第三方物流為核心
香港奧瑪銷售平臺董事總經理馮祖期亦在會上發表意見,認為電子商貿十分適合香港物流業的未來發展,日后本地業界宜以第三方物流為經營核心,使客戶不用自置貨倉及車隊,而僅需把這個項目外判給物流供應商。同時,他認為香港物流公司可通過第四方物流,介紹客戶至內地,然后從中分利。他還認為,香港的物流其實有三大種類,即金流、信息流及實物流,其中本港在貨柜及空運方面表現實力,但政府對貨倉業務的支持不足。
另方面,香港物流協會會長黃輔華表示,業界估計三通實施后,有5%的總貨量將不經香港,而香港的勾地制度亦不利中小型物流公司,因為勾地后的土地須進行拍賣,而中小型物流公司難以投得這些土地。他表示希望政府能為物流公司提供合理租金。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首席經濟師邱麗萍則認為,三通一定會分流本港部分的物流業務,但長遠而言,它刺激中國大陸與臺灣的貿易,進而增加貨源。據她介紹,中國目前出現分銷業及農業現代化的現象,農產品走進超市,為物流供應商提供了新的商機。她在展望將來時表示,隨著珠三角地區的成本及生產轉型,該地區的生產線開始遷移,不知香港的物流業界能否緊貼其業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