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3億美元 中國對美機構債券頭寸詳解
2008-7-16 13: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是一場十足的災難,我不知道這些家伙怎么如此厚顏,要用我們納稅人的錢去買房利美的股票。”美國當地時間7月14日一大早,當吉姆?羅杰斯出現在財經電視頻道Bloomberg時,他喃喃說到。身在新加坡的他以抱怨的口吻評說著美國政府對于該國房貸巨頭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的救助措施。
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在當地時間7月13日宣布了拯救兩家公司的方案,允許房利美和房地美直接從美聯儲貼現窗口借款,并建議授權財政部參股這兩家公司。但其救助措施在美國國內遭到多方強烈的反對,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即表示不能用納稅人的錢來拯救公司管理層。投資者周一也繼續拋售兩家公司的股票,當天收盤時,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別下跌了5.07%和8.26%。
中國大幅增倉
根據美國財政部報告,截至2007年6月30日,外國人總計持有21.4%的已發行美國政府支持企業的長期債券(Agency LT Debt,指發債主體為房地美、房利美等政府支持企業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必須說明的是美國國家信用并不具有負責償還此類機構債務的法定責任),規模約為1.3萬億美元。
其中,中國持有3763.3億美元的美國政府支持企業的長期債券,這其中資產擔保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為2060億美元。報告的注釋中寫道,機構資產擔保證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債券。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最新《外國對美國長期證券的凈購買》(Foreign Net Purchases of U.S. Long-Term Securities)的季度和月度報告查明,中國方面從2007年6月30日之后,對美國政府支持企業的長期債券實施大膽的增倉行動,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4月份的10個月,此類債券增加469.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289億元。經過這10個月的持續增持,至2008年4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政府支持企業長期債券已經增加到423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萬億元。全球(美國之外的所有國家,下同)持有總額的比例高達29%。
2008年1季度,中國增持長期agency bond約96.3億美元,占當期全球增持的12.8%;但到最新有統計的2008年4月份,中國又大幅增加該類債券118.9億美元,所占當期全球增持總額的比例竟達77.9%。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個時間段,中國在美國國債和長期agency bond是一種同步增持的局面。2008年1季度和4月份,中國分別增持美國國債201.7億美元和128.5億美元。這或許反映中國對于agency bond的增持是一種美元外匯儲備增加之后,投資產品單一造成一種“無奈”選擇。
但2007年第3、4季度的數據給出了否定回答。2007年第3季度,中國增持長期agency bond 132.45億美元,占全球同期增持總額285億美元的46.5%,同期中國減持美國國債171.6億美元;2007年第4季度,中國增持長期agency bond 122.3億美元,占全球同期增持總額382億美元的32%,同期中國減持美國國債31.4億美元。即中國增加agency bond伴隨著持有美國國債的減少,增加agency bond可能更多是中國外匯投資組合的一種主動調整。
即使是去年后兩個季度,美國次貸危機的問題也已經充分暴露,房地美、房利美盡管企業主體信用較一般企業強,但是,其資產信用(房屋按揭貸款及其證券化)可能必須在彼時給予全面的重新評估。調減安全的美國國債倉位,增加對應資產已經出現問題的agency bond倉位,此一投資組合的主動調整變化令人不解。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博士說,這agency bond不一定都是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債券,還有一些其他如做學生貸款的政府支持企業,“但房利美和房地美占大頭,至少在80%以上。”
張明表示,這樣的增幅主要與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有關。但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在相應的信息收集、風險評估和預警系統方面可能做得還不夠,因此造成目前出現問題。
現在不管美國政府怎樣做,包括買其股票或是其它方式,兩家股票下跌的幅度已十分巨大。張明表示,兩家公司可能會發行新的債券。
“它們被迫以更高的利率發行新的債券,這必將造成它們過去發行的債券的市場價值下降,從而給債券持有人帶來賬面損失。”
債券問題可能還不大
張明說,投資agency bond的主要是中國的外匯儲備,還包括一些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以及保險機構。
招商銀行證券事務代表吳澗兵7月15日向本報記者證實,招商持有少量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債券,“但是量很小,對招行應該不會有重大影響”。
至于具體持有多少比例,吳澗兵說:“我們的中報都還沒有披露,我想中報上可能會有,因為對招行沒有太大影響,國家外匯儲備持倉量可能比較大”。
記者15日未能聯系到中國國家外管局置評。中國工商銀行新聞處人士表示,還不清楚該公司是否持有兩家公司債券,“有消息會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披露”;而中國建設銀行則稱,目前沒有公布中期業務,不方便披露。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何佳表示,“房地美、房利美等在美國屬于是半政府、半市場的機構,其董事會由國會任命,盡管美國政府對于此類機構的債務沒有法律上的擔保責任,但以前市場隱含的一個假定是其背后政府信用。”
“買這兩家公司的股票損失當然很大,但買他們的債券可能問題還不大,除非它們破產,這兩家公司規模很大,基本上壟斷美國的房地產貸款市場,市值曾長期居于美國上市公司的前5位,所發債券在美國所有agency bond中的比例也非常高,美國政府不大可能放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