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的成功之路
2008-7-16 12: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李麗
提起安得物流,就會令人聯想到諸如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國物流示范基地、AAA級信用企業等。這些光鮮的榮譽,與一個只有8年歷史的企業捆在一起,使人們急切地尋求其中的奧秘。于是記者最近走訪了安得物流。
高效的管理手段
安得的辦公大樓并不豪華,甚至看起來有點簡樸。但每個部門標識清楚,員工的辦公桌面沒有超過四件物品的。員工統一的著裝讓人感覺這是一支正規的 “隊伍”:整潔、精神、高效。這個就是安得人提倡的 “辦公5S管理”。這么整潔的辦公室,記者還是頭一次見到。為此,特意找了幾位員工了解了這背后的故事。
安得剛成立時并非就有5S管理,有一次某客戶來找資料,負責保管資料的同事差不多找了半個小時,把桌面上所有的資料都翻了一遍才找到,這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于是領導決定 “5S”。當然 “5S”不止于辦公室內,倉庫也同樣被 “5S”。這樣一來,還真見成效。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客戶滿意度也隨之提升了。
在安得,每一位新進員工都會接受包括專業的、公司文化制度的培訓,還必須現場實踐。安得鮮有 “空降兵”,現在的公司領導大多是從基層崗位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但這并不妨礙有人坐 “直升機”。記者了解到,有一位年輕的物流中心總經理,2006年大學畢業,2007年成為安得某物流中心負責人。這足以說明了安得 “不拘一格”的人才戰略。
在安得這個2000多人、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隊伍里,人才是多樣化的,公司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長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則,人盡其才,給所有員工以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
這樣的隊伍,注定是高效的。
多樣的服務領域
事實上,成長中的困惑安得也曾有過。
做物流,資源是關鍵因素之一。而成立之初的安得,雖說依托于美的這位殷實的東家,但東家所提供的資源也僅是美的內部的客戶資源,倉庫、車輛等硬件設施還得由安得人自己籌劃。在公司成立的前三年,基本全部是整合社會資源。這種整合模式讓安得賺到了一桶金,卻也為安得的成長留下一些“后遺癥”。社會資源畢竟不是“自留地”,雖然是長期合作,甚至生死與共,但不免“受制于人”。
于是安得開始了新的征途:投資硬件建設。從車輛到倉庫,安得一步步擁有了自己的資源,這使運作更加順暢,操作更加靈活。截止到目前,安得擁有高端冷藏車輛近百輛,多個自有的物流基地正在建設,自有加盟車輛上千輛。
安得是家電物流起家的,這一點業內人士誰都清楚。因此,家電物流是安得的 “看家本領”。但僅有看家本領,不足以讓安得成為物流業界的佼佼者,安得從2002年開始大規模涉足其他領域。安得成功進入消費品領域是因為伊利集團2002年正處于快速擴張階段,在原材料地四處建廠,很多當地的小物流公司已無法滿足伊利集團迅速擴張的服務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具有全國網絡的物流企業來為其提供服務。而伊利集團在與安得合作后,也成功進軍了全國消費品市場,這就是安得一直提倡的 “以客戶為主,實現共贏”。隨著伊利集團與安得合作成功之后,樂百氏、旺旺、娃哈哈、蒙牛、統一等大型的快速消費品制造企業逐一與安得 “聯姻”。
這些合作企業看中的正是安得的快速反應能力,多網點的協作能力。而這一點也在2008年 “雪災”時得到了更加完美的體現。2008年 “雪災”時值春節臨近,正是家電、快速消費品銷售的黃金季節,而雪災阻斷了銷售之路。南方的車無一例外地被堵在了途中。對于這些大型多點生產的消費品企業,安得利用遍布全國各地的資源,將信息快速傳遞,同時利用短途調撥,避免了因南方發貨之路中斷而導致的全國產品銷售不暢,讓客戶的產品盡可能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
強大的信息系統
遍布全國各地的網點是安得重要優勢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安得利用公司的信息系統將這些網點結成了統一、高效的網絡。安得快速高效的反應體系,網絡化功不可沒。
如果你在天山之巔的新疆有一輛車,預計發運至天涯之角的海南,當新疆一有發車計劃的時候,海南處便可以實現在體系里明確地看到車的型號、狀態、司機的相關資料。這樣,正好有海南需要發運的貨物,那么司機的成本就明顯下降了一半。這是任何一個沒學過財務的人都會算的賬。而這是安得得以為客戶降低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假如天有不測風云——從哈爾濱發運的貨物在云南處出現了異常,如果沒有網絡,那估計至少需要轉三四趟飛機加火車。但安得有網絡,呼叫中心統一、實時的跟蹤,貨物每隔一小時的在途情況都清楚地在系統里明確體現。云南的同事馬上可以看到異常,立即可以組織 “救助”,既節約了時間,又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