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或出現V型走勢 石油鐵礦石是危機根源

2008-7-14 10: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受國際大宗商品急劇上漲的沖擊,中國經濟可能出現類似當年日本、美國等在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V型走勢。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2007年底以來急劇上漲(商品沖擊,ommodity shock),導致中國進口價格指數快速上升。這些變化降低了中國的貿易順差,壓縮了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減少了國民的實際收入,推高了通貨膨脹水平,增加了實體經濟對流動性的需求和消耗,影響了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和利潤增長。
  應當說,影響了全球經濟的商品沖擊是過去兩個季度最出乎預料地變化,也是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產生最嚴重負面影響的變化。
  禍起商品沖擊
  2007年四季度以來,中國的進口和出口價格指數都出現了比較大的上升,其中進口價格指數上升的速度和幅度要遠大于出口價格指數。更仔細的分析顯示,迄2008年一季度,造成進口價格指數大幅度上升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兩類商品,即原油成品油及鐵礦石。扣除這兩類商品以后,進口價格指數仍然在上升,但是幅度與出口價格指數接近。
  由于這樣的原因,中國的貿易條件自2007年四季度以來出現了急劇的惡化。所謂貿易條件是指每出口100美元的商品,可以交換多少數量的進口品。
  應當看到,大約自1996年以來,中國的貿易條件總體上一直在下降,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進出口結構變動的影響,和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的影響。在出口方面,原材料、初級商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越來越低,逐步讓位于附加值比較高的機電產品;在進口方面則發生了相反的變化,即越來越復雜的制成品的進口比重在降低,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比重越來越高。由于制成品具有更大的技術進步空間,所以價格會出現趨勢性的下降,從而帶來中國出口價格指數的結構性下降以及貿易條件趨勢性惡化。
  但是2007年底以來中國貿易條件的惡化并非來自相同的原因。從現象上觀察,如果剔除鐵礦石和原油這兩類產品的影響,可以看到2008年以來中國的貿易條件基本上是不變的,這說明貿易條件的惡化主要來自于鐵礦石和原油價格的大幅度上漲。
  進一步觀察同期的宏觀經濟數據可以看到,同期中國的工業、投資和經濟增長率實際上都在減速,進口加速的勢頭也不明顯。這說明進口價格指數的上升與中國需求變化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主要反映了國際范圍內供應擾動的影響,反映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形成的沖擊(下稱“商品沖擊”)。
  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宗原材料凈進口國來說,大宗商品漲價形成的供應沖擊帶來了許多非常不利的影響,它提高了企業成本,推升了通貨膨脹,降低了國民的實際收入。 商品沖擊的經濟效應分析
  簡單地說,以石油等漲價為代表的商品沖擊對經濟的影響可以分解為四種效應,即收入效應、替代效應、通脹效應和預期效應,以下分別討論:
  (一)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所謂收入效應是指購買同樣的商品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在商品沖擊的條件下,購買者的實際收入在下降,這種下降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貿易順差的下降、企業利潤的惡化和居民實際收入的下降。貿易順差的下降會影響流動性的創造和供應;利潤的下降損害了資本市場上漲的基礎;居民收入下降會影響居民消費的增長(包括居民在房地產方面的投資)。所有上述變化,都會給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負面的影響。
  實際上,在居民收入和企業利潤下降的背景下,居民的消費開支和企業的投資都會下降,從而導致經濟的進一步減速。
  所以收入效應分解為兩輪,一輪是它的初始效應,表現為貿易順差的下降、企業利潤的下降以及居民實際收入的下降,一輪是它的次生效應:就是利潤下降帶來投資的下降,居民實際收入的下降帶來消費的下降,貿易順差的下降帶來了流動性創造的下降;所有這些下降都會帶來股票市場的下降,從而進一步對經濟、消費和投資的增長造成負面影響。
  商品沖擊還會形成替代效應,例如在石油價格上升的背景下大家尋找使用煤炭、風能、地熱、太陽能等作為替代能源,供應商選擇用鐵路替代公路進行運輸等。
  顯然,替代效應本身會造成對替代品消費和投資的擴大,也會推高替代品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國際市場發生的糧食價格暴漲就與生物乙醇等對石油的替代有關系。
  估算2008年以來商品沖擊形成的收入效應,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假定今年的進出口價格指數和去年一樣,從而計算出一個貿易順差,然后將其與實際出現的貿易順差進行比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