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損害預警機制 維護物流產業安全
2008-7-12 13:3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蔡進
在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努力下, “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系統”正式啟動。這是在我國服務業中率先啟動的產業損害預警系統。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系統的啟動對于積極應對我國物流市場對外開放以及外資進入中國的挑戰,有效運用貿易保護和貿易救濟手段,維護行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護物流產業經濟安全,推動我國現代物流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何認識我國物流產業的地位和發展格局
我國現代物流業是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發展的要求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經濟逐漸與經濟全球化接軌,不僅引入了現代物流的理念,更推動了我國現代物流產業的形成與發展。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改革與轉變,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形成、完善與發展,為我國現代物流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發展條件。可以說,改革開放是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推動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發展是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因此,我國現代物流產業地位的確立不是人為的主觀意愿,而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具有其深刻的內涵和發展規律。
1.我國物流業形成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格局,成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對我國物流產業地位的認識,首先要認識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和貢獻。近幾年來,特別是入世以來,我國物流業已經形成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的格局。這種發展格局不是短期的、階段性的,而是長期的、趨勢性的。據統計,2007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75.2萬億元,同比增長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個百分點。物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快捷通暢的物流服務,明顯提高了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成為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產業,成為提高我國經濟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成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
2.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物流服務體系。我們說,我國現代物流發展到今天確立了產業地位,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物流服務體系。
一是成就了一批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入世以來,中國物流業不斷加速對外開放和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步伐,物流業快速發展,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中國物流業發展迅速,一批物流企業抓住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的機遇發展壯大起來;另一方面,整合并購重組在國內外物流企業深入展開,也推動物流企業迅速成長起來。據我會組織實施的物流統計調查,2007年進入前50名物流企業的最低 “門檻”,主營業務收入超過6.2億元,比2006年的3.5億元提高77%。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經營規模超過10億元以上的已經有幾十家,最大的物流企業經營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這在前幾年是很難想像得到的。
二是通過推動物流園區和物流節點的建設,逐漸形成了我國現代物流服務網絡布局。近幾年,在各級政府積極推動下,各地物流園區 (基地、中心)和各類貨運樞紐、場站建設穩步推進,一些大型物流企業基地建設也全面提速。重要物流節點與骨干通道相銜接,使得我國物流服務網絡布局逐步形成,優勢正在顯現。
三是政府有關部門建立了適應物流市場發展的組織協調機制。建立了以國家發改委牽頭的現代物流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各地方政府也相繼明確了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牽頭部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的現代物流管理與組織協調體系。
四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物流社團組織相繼成立,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在宏觀管理和微觀經營之間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使得我國物流協調管理水平提高。
3.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并具成長性的物流市場體系。市場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基礎與動力。隨著我國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社會化、專業化分工加快,產業細分更加深入,我國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并極具成長性的物流市場,初步估計市場容量達到3萬億元。
4.形成了基本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近幾年來,我國不斷加大投入,建立了基本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2007年,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4281億元,同比增長17.4%,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隨著投資的不斷增長,我國物流業基礎條件繼續得到改善,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初具規模。2007年,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8萬公里,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58.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萬公里。民用貨運汽車擁有量達到1054萬輛。建成港口泊位300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200個,新增吞吐能力5.37億噸,改善內河航道里程342公里。我國港口共擁有生產性泊位35753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1403個;內河通航里程12.3萬公里,其中50%為等級航道。我國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初具規模。
5.形成了物流市場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入世之后,跨國物流公司在我國加快搶灘布點,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物流市場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2006年4月,國際快運巨頭荷蘭TNT以1.35億美元收購華宇物流集團,使得當時在中國市場份額落后的TNT占據了中國最大的公路運輸網絡和龐大的客戶資源。2007年,外商在我國物流領域的投資項目達到6996個,占外商在中國投資項目個數的18.5%,投資增長速度則是同期外商在中國投資項目下降8.7%的情況下,增長31.3%。
6.我國物流業發展整體水平仍較低,競爭力仍然薄弱。我們也要看到,雖然我國現代物流業已經形成,并且進入全面、深入、快速發展階段,但發展仍然是初步的,基礎還較薄弱,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與國土面積相差無幾的美國相比,一是物流基礎設施差距明顯。我國2007年公路通車總里程數僅相當于美國2004年643.3萬公里的55.7%;鐵路營業里程數僅相當于美國2003年14.2萬公里的54.9%,民用載貨車僅相當于美國2004年1億2萬輛民用載貨車的10.5%。二是物流企業實力較弱。2006年,美國郵政服務公司營業額727億美元,UPS營業額475億美元,聯邦快遞公司營業額額323億美元。而我國最大的物流公司中國遠洋集團的年營業額只有154億美元;三是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美國目前已經普遍實行供應鏈管理,而我國仍處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物流發展的水平。四是物流效益低下。我國物流成本占GDP比例為18.4%,而美國不到10%。這些差距集中反映出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水平還很低,競爭實力還很弱。
總的來看,我國物流產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很快,我國物流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成長性、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這得益于我國的對外開放。同時,在對外開放的條件下,我們也要正視我國物流業發展與國外的差距,整體實力較為弱小,尚不具備國際競爭力。 “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系統”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建立起來的。
如何認識維護物流行業產業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
面對當前形勢,我國物流業要在短期內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就必須實現 “跨越式”發展。這就必須在物流領域繼續堅持對外開放,充分發揮跨國公司先進的物流管理方式和物流技術、雄厚資金實力的優勢,為我所用,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步伐,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事實上,近幾年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也是跨國公司快速進入中國物流市場的過程。中國物流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公司關注的重點,投資的熱點。一些跨國公司借助資金技術和管理的優勢,加緊并購國內企業,搶灘中國市場,完善在中國的網絡布局。目前,國外比較著名的物流商,基本都已進入到國內物流市場。如FedEx、UPS、APL、DHL、德國辛克物流、Maersk、英國英運、TNT、全球貨運、泛亞班拿、宅配便等等,他們已分別在快遞、航運物流、汽車物流等領域發揮了重大作用,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外資物流企業的進入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外資物流企業的進入,推進了體制改革,加速物流業市場化進程,促進物流市場的形成;外資物流企業在輸入資金、輸入先進機器設備和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物流理念、全球化的運作模式、規范的管理制度和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直接或間接地提高了全行業的物流管理水平。總的來看,外資物流企業對中國的物流業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給中國物流帶來了新的格局變化,促進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但外資物流企業在促進我國物流市場快速發展和迅速成熟的同時,也確實對我國物流行業,特別是對于國內物流企業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我們要抓住對外開放的大好機遇,利用外資,發展我國的現代物流業;另一方面,我們也確實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迎接挑戰,維護物流產業安全,形成內外資共同推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格局。物流業是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領域如何維護產業安全,這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的探索與實踐。服務貿易與商品貿易相比,在做好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方面,有其相似的內容,也有其不同的特點。我們提出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系統,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1.要通過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來避免少數外資物流企業對市場份額的壟斷。這與商品貿易產業安全要求是一樣的。物流業總體上講是一個競爭性行業。我們主張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少數企業對市場形成壟斷,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我們之所以要建立物流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目的就在于在我國物流市場發展還不夠完善,國內企業競爭實力還較弱的情況下,建立一個有利于國內外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公平的市場環境。
2.要通過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來避免少數外資物流企業對我國物流渠道和網絡資源的控制。這一方面顯得更加重要。近幾年,少數外資企業紛紛收購國內物流企業,其根本目的在于控制物流渠道和網絡資源。這對于物流產業安全,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安全都具有重大影響。特別是對于一些樞紐性、骨干性的物流設施與網絡結點應力主自我建設、自我管理、自我經營,資源共享。
3.要通過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來避免因物流管理方式的差距造成經營模式的差距而導致的貿易限制。我國物流企業在經營與管理方式上還明顯落后于跨國公司的水平,這就很容易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受到限制。事實上,我國目前對外貿易中,70%~80%的出口商品是按離岸價結算,而70%~80%的進口商品是按到岸價結算。這就意味著我國進出口商品的物流服務增加值往往被外資所壟斷。這樣我們就很吃虧,也很不公平。
4.要通過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來避免少數外資對高端物流領域的控制。如航空物流、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物流標準等。
落實好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各項工作
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首先要抓好落實,要盡快落實好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各項工作。我們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建以致用、務求實效的原則,以維護物流產業安全為中心,完善物流產業損害調查工作體系,加快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設,搞好產業損害調查的組織協調,開創我國物流產業損害調查和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新局面。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提高認識,加強學習。我國加入WTO已經六年多,貿易救濟工作也已開展多年,要從國民經濟和物流業發展的全局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學習領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踏實工作,不斷進取,增強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做好維護國內物流行業產業安全工作。要加強對 《對外貿易法》和貿易救濟措施的三個 《條例》的學習,掌握維護物流業產業安全的法律武器。認真學習 《外貿法》、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三個條例和產業損害調查與裁決規定、聽證規則等細則以及國際慣例,掌握維護物流業產業安全的法律武器,提高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貫徹執行商務部關于做好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工作的有關政策,為做好物流行業產業損害調查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建立隊伍,完善機制。要建立維護物流行業產業安全隊伍,從組織上、制度上予以保障,把維護產業安全納入本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根據我國物流行業實際情況,在現有全國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在運輸型、倉儲型和綜合型物流企業中確定物流行業第一批重點聯系企業為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等50家企業;根據監測工作的需要,聘請12位專家組成物流產業損害預警專家小組。第一批重點聯系企業規模較大,有行業代表性,在業內影響較大,各企業要從創造物流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市場環境、提高物流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高度,著眼于行業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把維護物流行業產業安全抓好抓實。要加快完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設,提高預警能力和水平,擴大預警產業覆蓋面。在將來,為完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設,將根據工作需要逐步增加聯系企業和專家成員,擴大預警產業覆蓋面。
加強監測,及時上報。要加強監測,要優化產業損害預警模型,完善產業安全數據分析與協商機制,形成數據統一分析和調度的應用平臺,要依托相對固定的專業研究機構,提高調研資料的綜合利用水平,并通過加工處理企業編制各類產業安全報告、產業競爭力報告等方式,以網站、網刊等為載體,積極推進產業損害預警工作深入開展。各有關企業要按照《報表制度》要求,及時上報重要的預警信息和統計資料。
扎實調研,深入分析。要深入物流企業,扎扎實實做好調研工作。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主要是利用重點物流企業物流運營量、經營成本、經營效益以及對國內產業的影響等方面指標,通過預警模型和專家系統,對物流產業運行、物流市場發展變化、物流企業經營動態進行跟蹤監測。這需要扎實做好調研工作,通過調研來對國內外同類企業的運營情況、市場占有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判斷可能存在的產業損害異常情況,并及時向行業和企業發布預警信息,為采取相關措施提供決策支持。要加強預警信息的深度分析。加強基礎性、綜合性、戰略性研究,加強對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的研究分析,及時發現問題隱患,及時報警,啟動預案,實現有效控制。
強化服務,共建共享。做好物流產業損害調查的組織協調工作,強化服務政府、服務行業和服務企業。積極密切關注國際物流行業企業反傾銷、反補貼等案件的立案、調查、裁決、復審等各個環節,發揮組織協調的作用;做好貿易救濟措施效果跟蹤工作,促進涉案企業的恢復和發展;督促企業及時做好案件復審工作,發揮反傾銷維護國內產業安全的作用。同時,要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國家、區域及省市的信息資源,形成預警聯動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