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泡沫誰之過
2008-7-12 13:0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實習記者 王京
“油價,現在是美國最熱門的話題,在紐約時報的十大熱門話題排行榜上,油價近來一直是高居榜首,風頭正勁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已經被擠到了第三位。”這是來自7月3日CCTV-2的《經濟半小時》的一段介紹詞。
油價泡沫太大
“石油價格泡沫太大,現在全世界都在打擊這個泡沫。”紅動(福州)資本有限公司的劉文亮略帶憤怒的告訴 《現代物流報》記者。
據了解,7月3日,紐約原油交易所的交易價和收盤價首次雙雙突破145美元每桶,這一新的歷史關口,距離今年1月2日油價突破100美元大關僅僅用了半年時間。
來自花旗銀行的最新報告聲稱,新興國家發展太快,需求能源大而快,促進石油價格的大漲。
剛剛結束的G8峰會前夕,會議首腦宣言草案內容指出,全球經濟“依然存在滑坡的風險”,通脹危險系數正在加大,而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國際原油價格的飛速攀升。
原油期貨價格從今年年初的 “破百”突關,到6月6日每桶138.54美元的再創新高,到近日攻下145美元/桶的大關,價格一次次引起業界的強烈震驚與關注。
在全球經濟狀況整體低迷的背景下,石油價格的飆漲,對中國又是意味著什么呢?
對此,紅動(福州)資本有限公司的劉文亮分析道:“中國是世界用油大國,中國經濟在增長,中國工業和汽車行業發展太快了,需求大的不得了,一旦中國石油價格上調,中國核心CPI加劇,企業通貨膨脹加劇,中國經濟將會走下劃。”
“接下來的半年至兩年內,油價很可能漲至每桶150美元至200美元。”這是前段時間高盛分析師阿駿·摩提在其報告中預測道,然而,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預測:“國際油價將很快漲到每桶250美元。”
但是,劉文亮果斷表示:“近期,石油價格泡沫太大,按經濟增長結構來統計,合理價格應在80~100美元,這樣才有利經濟穩健增長,石油價格應該在3~6個月周期后下來。”
油價漲勢之猛,猶如脫了韁繩的野馬,然而,誰又是這放馬之人呢?
集中投資偏好
“源于集中投資!”宏源證券分析師張永強告訴本報記者:“鑒于眼前經濟形勢,只能去投資需求的能源,所以國際糧食和石油都在暴漲。”
持有相同觀點劉文亮表示,原本投資者投資的不動產,受很大的資產縮水和惡劣的金融資本市場影響,現在都已不再具有吸引力。
接著,劉文亮分析道,主要是世界金融資本市場不穩定。經濟下劃,投資渠道變小,然而,市場資金太多,在沒有投資方向的情況下,只能投資保值品和農產品,為自己保護通貨膨脹,因此資本家們不得不聚集投機石油,所以,一時期出現“抄石油”,使得石油價格“滿天飛”。
最后,興業證券的俞華鵬同樣表示,當前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還是比較充裕的,自從股市和信貸市場走軟以后,投機資金必須要尋找一個好的避風場所,大宗商品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這其中黃金和石油是首選。
美國經濟沖擊油價
“美國的大老板們要發石油財!我們現在每燒一公升汽油,就要向美國的石油大亨繳納數美分的稅款。”一名筆名為愚公的股民告訴記者。
近期,美國經濟處于下劃趨勢中,作為最大消耗國——美國的需求出現下降,無形是對石油價格的一種打擊,宏源證券分析師張永強平靜地告訴本報記者。
在次貸危機影響下的美國經濟,已經渡過快一年時間。
阿爾及利亞能源及礦業部長兼歐佩克輪值主席沙基卜·克利勒(Chakib Khelil)7月5日表示,美國對一些產油國的制裁和美元貶值是油價上漲最重要的兩大因素。其中美元貶值對油價上漲的貢獻率達到60%,其他的所有因素才占40%。
劉文亮同樣表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是美國和歐洲,由于他們都在通貨膨脹加速,所以最近他們的經濟都呈現下劃趨勢,對消費和需求都將萎縮,當然,中國也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對能源的需要也是巨大的。
而最后興業證券的俞華鵬就此告訴記者,最近業內提出“陰謀論”的說法,認為美國故意以此來牽制中小發展中國家的經濟。
OPEC無意增產
“歐佩克的觀點是不愿意增加產量,因為價格向上的趨勢是一定的。”就歐佩克控制產量的最主要原因,劉文亮這樣給本報記者分析道,石油是不可在生的能源,提高產量會破壞價格,并且消耗石油太快,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它作為一國際組織,擴大產量,石油價格就下來了,需求再度增加。
業內專家預言,目前世界石油儲備夠當前經濟發展需求。OPEC也有報告指出,可以不增加石油產量,并且世界石油不會產生危機。
劉文亮表示,從全球利益看,歐佩克確實壓力很大,比如價格漲太快,控制石油量,節約能源。
歐佩克(OPEC)服務宗旨就是抵制部分地區價格上漲,合理分配產量,控制價格。
此外,劉文亮告訴記者,其實,還有一方面,就是歐佩克在維護中東國家利益,這關系到中東石油國的利益,OPEC 主要領導負責人,都是中東國家的領導,就像國際貨幣組織也都是美國人一樣,是為了部分國家的利益。
供應趨于緊張
國際能源機構在1日發布的中期全球石油市場報告中預測,今后5年內全球石油需求量將以年均1.6%的速度持續增長。2008年全球每日石油需求量為8690萬桶,預計到2013年將增長到9410萬桶。
供求關系來看,興業證券的俞華鵬分析,供給方面,雖然俄羅斯和非洲等非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有所提升,但是中東局勢的不穩加劇了石油供應的動蕩,近期有關以色列對伊朗動武的傳言更加劇了這種擔心。
需要方面,以中國和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大幅提升。
當記者問起石油價格會否受到供需影響時,劉文亮表示,目前世界經濟都在呈現下劃,供需對油價影響不是很大。
新能源的開發
面對原油價格不停上漲,成本壓力加大,各國各大長期依賴原油的企業,都開始紛紛尋求替代能源。
劉文亮對記者談道:“汽車行業,現在也都在研究混合動力和其他能源替代的東西了。”
開發新能源、油改氣、煤改油等等都是很不錯的方法,2008年以來,隨著原油價格持續高漲,我國首批煤制油示范項目的進展狀況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有消息稱,2008年9月,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將正式試產。
而對于煤改油,愚公表示:“那不是完美的辦法,地下資源是有限的。”愚公提出了用生物的辦法從秸稈提取酒精;沼氣技術;汽車可以改為電瓶車,其實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都略有見知,只是沒有大量普及罷了。
最后,劉文亮表示,發達國家對新能源的開發也已成趨勢,石油價格必定下跌,回歸合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