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不利因素疊加擠壓 紡織業走向何方

2008-7-12 11: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受國際經濟疲軟、國內宏觀政策調整、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諸多因素影響,今年紡織行業生產、出口、效益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日前對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建和河北6省紡織業的調查顯示,紡織行業2/3的企業利潤率只有0.62%,如果這些企業陷入絕境,將危及大約1500萬人的就業。紡織業將走向何方?   紡織企業驚現“零利潤”
  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中國有多少家紡織企業。官方數據顯示,銷售量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超過4萬多家,這也是各種出口統計數據涵蓋的企業數。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人士說,小的紡織企業估計有幾十萬家。在人民幣升值、原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長三角大部分紡織企業已處于“零利潤”狀態。權威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1/3的紡織企業創造的利潤占了整個行業的80%,這些企業的利潤率大多在6%至10%,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只有3.9%。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表示,現在紡織企業兩極分化非常嚴重。2007年企業經歷了多次調整,不同企業的承受力不同。產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產業鏈條比較長的企業面對調整時承受力更強一些。一些中小企業則很可能被這些政策的疊加效果擠壓掉。
  紡織品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去年的外貿順差超過1500億美元。人民幣匯率改革至今,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超過14%,加之美國次貸危機仍在擴散,悲觀的氣氛正籠罩于中國的出口產業。
  紡織業生存狀態
  紡織品業利潤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2月,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9.7億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服裝出口4.6億美元,下降7.3%。
  據測算,2007年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因人民幣升值賬面損失50億元左右。山東省約30%的出口企業表示,由于人民幣升值和退稅降低面臨虧損,30%的企業表示利潤下降1/3左右,40%的企業認為平均利潤下降10%至30%。
  實際上,這種疲態在一些紡織服裝出口大省都有顯現。
  有專家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只是我國紡織服裝業目前所面臨困境的一個導火索,而紡織業很多中小企業長期以來靠貼牌生產賺取低廉加工費的生產方式才是問題的癥結。一個很明顯的現實擺在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面前,在各國制造中,無論哪個國家也不如中國制造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大,但它們的含金量卻不同。中國能生產出來最好的產品,但是創造的最高價值如技術、品牌、國際營銷等都還在發達國家手里,中國僅僅得到價值鏈上的10%至20%的利潤。業內人士認為,沒有品牌,只是代工,賣價就上不去,成本就沒法在它的產品出售當中獲得一些補償,這種企業往往就比較困難。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出口國,但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服裝還不足1%,我國服裝注冊商標已經有幾十萬個,卻鮮有叫得響的國際知名品牌。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成本會越來越高,過去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將會逐漸轉移到一些更不發達的國家,如果中國服裝(愛股,行情,資訊)不能實現產業的升級,創造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其發展肯定會遭遇挫折。
  紡織企業謀求變局
  中國紡織工業已進入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當前遇到的諸多困難和問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就整個紡織產業而言,要從容應對不斷翻新、充滿變數的市場形勢,最對癥的還是要在行業內部實現突破:企業做強、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提高———產業的升級和結構調整———生產方式和外貿增長方式向集約方向的轉變。
  不少規模紡企在轉型中顯現出了優勢。在盛澤的江蘇新民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去年剛剛上市的紡織企業,目前共有1459名員工,其中科研開發人員達到了136人,比例在9%左右。該公司去年開發的新品達到72種,其中有20多種新產品入圍“2008/2009中國流行面料”。堅持科技創新成了企業突破困局的基礎之一。
  盛澤當地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盛澤生產規模最大的50家絲綢化纖織造企業中,絕大多數都像新民紡織這樣在科技創新上花了大力氣,走上了差異化競爭的渠道,產品差別化率超過80%。這些企業生產的紡織品大多屬于附加值較高的中高端產品。與常規面料相比,這些產品的附加值在10倍以上。
  而在未來幾年內,紡織業的發展應該是大力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包括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投入,淘汰落后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環境質量和勞動生產率。鼓勵企業開發紡織新材料和先進加工技術,改造傳統紡織工藝,廣泛使用生態紡織品和節能、環保加工技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推動技術創新;努力培養并推廣自主品牌。
  無疑,要從紡織大國發展成紡織強國,作為充分競爭的紡織工業,必須把握住戰略機遇期,主動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升級,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創新和自主品牌對紡織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才是發展紡織品行業的根本出路。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