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提升現代物流業的思考
2008-7-11 13: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文在黨的十七大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的背景下,明確了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義烏市場強者恒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文章對當前義烏物流發展趨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闡明了義烏物流業蓬勃發展、國際化水平日益提升、物流洼地效應明顯的三大發展趨勢,但同時也指出物流企業總體素質偏低、缺少物流現代服務體系支撐和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撐三大問題,并從認識、組織領導、規劃、政策扶持四個方面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文章從國家政策導向、各地對物流重視發展情況和義烏發展物流內在要求三個層面闡明了在當前物流業有著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又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提升義烏傳統物流業勢在必行、迫在眉睫。文章對加快發展義烏物流業,從理順組織領導體系、制訂物流發展綜合規劃、制訂扶持政策措施、強化信息技術和服務支撐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對策措施。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義烏作為全國乃至國際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培育和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進一步促進市場持續繁榮,推動義烏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
一、該市物流發展趨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該市緊緊圍繞市場長盛不衰的目標,大力培育發展以小商品物流為主體的物流業,同時,堅持市場導向,加強物流業的市場整治和規范管理,有力地推動了物流業又好又快發展。從總體上看,該市物流基礎設施總體趨向完善,物流需求大且趨向專業化,義烏在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物流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已成為浙江省重要的內陸港,全省運營最繁忙、業務量最大的四大物流樞紐之一。省政府把義烏列為全省三個“大通關”建設重點之一。物流業發展呈現以下三大特點:
(一)物流企業蓬勃發展,但總體素質偏低。一是物流經營主體總量大、網絡全。商品市場的繁榮興旺催生了我市的物流企業,形成了對外運輸直接擁有公、鐵、空三大運輸方式,與小商品市場相適應的較為發達的物流體系。目前,該市擁有以公路為主的物流企業700多家,擁有公路托運經營單位452家,從事卸貨配送服務的經營單位262家。公路貨運業務直達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60多個城市,年貨物出運量超過500萬噸;開通有全國7個方向的鐵路行包專列,全國20多個鐵路大站在我市均設有中轉托運站,年貨物吞吐量375萬噸;駐義烏經營的航空貨代有100余家,年貨郵吞吐量7230噸。二是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低。企業經營模式多是家庭作坊式,“多、小、散、弱”的特征明顯,全市具有四級貨運資質以上的企業僅10家,大多數物流企業從事單一功能的運輸、倉儲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劃、組織及深入到企業生產領域進行供應鏈全過程的管理。三是物流方式比較傳統。經營管理手段粗放,“一臺磅秤、一把尺子、一張桌子”的經營模式仍然比較普遍;貨車箱式化、裝卸作業機械化程度不高。遠未達到現代物流的標準和要求,基本上還處于以簡單貨物運輸為主要形式的傳統物流業階段。行業競爭以價格競爭為主,絕大部分企業缺乏現代增值服務。四是物流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物流企業技術裝備、管理手段、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較為薄弱。絕大部分物流企業仍然采用電話或傳真等方式進行業務信息聯系,大部分物流場站沒有公共信息平臺,國際物流中心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由于場地限制等因素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二)物流國際化水平日益提升,但缺少物流現代服務體系支撐。國際物流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在義烏設立辦事處的船務公司有馬士基、中海、法國達飛、以星、中外運、美國總統輪船、地中海航運等15家國際知名企業,有各類海運、外運、外貿代理800余家。2007年全市出口標箱比上年增長33%。義烏國際物流中心總作業量達42萬只標箱,比上年增長20%。相對于國際化發展要求,我市物流服務的信息技術、人才、通關等支撐體系不夠完善,特別是通關服務功能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現行的報關模式已不能滿足我市實際需要,導致我市大量的國際貨運到周邊縣市區報關、施封。目前我市還沒有設立保稅倉庫和正式開放口岸,相關保稅、口岸功能還比較缺失。
(三)物流洼地效應明顯,但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撐。2004年10月開始,我市實施了貨運市場開放,市場運價大幅下降,低價競爭優勢較為明顯,形成了“價格洼地”、“平臺高地”效應,吸引了杭州、寧波、溫州、衢州、湖州、紹興等眾多周邊區域甚至廣東、上海等省市的貨物到義烏中轉,大大增加了貨運總量,義烏在浙江中部乃至長三角的物流地位日趨凸顯。但與此同時,物流場站倉儲設施明顯不足,不能滿足我市日益增長的物流發展需要。國內物流方面,現有城區范圍內規范的貨運站只有江東貨運場、雪峰路臨時貨運場、南方聯托運市場三個場站,占地總面積僅254畝,年貨運量大約180萬噸左右。此外,社會自發形成了五愛、眾聯、永勝、萬達、梅湖、老客運中心等簡易貨運站。國際物流方面,隨著國際物流量激增,現國際物流中心已超負荷運行,大部分物流業務均在場外。場站倉儲設施不足,不僅嚴重制約物流業發展,也帶來城市交通擁堵、噪聲擾民、安全隱患嚴重等系列問題。
分析以上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為:一是認識還不夠到位。一直以來,我市對現代物流這一新興復合性產業認識還不夠深,現代物流在我市的支柱產業地位還沒有確立。二是組織領導體系尚未理順。目前,我市尚未建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領導協調機構,相關管理職能由市運管辦履行,而運管辦僅僅是針對我市公路貨運市場的臨時性機構。相對現代物流業的涵蓋面,我市現代物流業管理體制還未理順,領導協調力度不大。三是規劃相對滯后、不夠系統。場站等硬件設施規劃比較重視,但對物流產業鏈、企業培育和引進等的綜合規劃以及公路、鐵路、航空、郵政等部門物流規劃研究還不夠,且多重視國際物流、輕國內物流,物流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結合也不夠緊密。四是政策扶持還不夠。目前,我市除物流場站用地按工業用地地價協議出讓(現改為有限制招拍掛)外,對物流產業沒有出臺過系統的扶持政策。
二、該市物流發展面臨的形勢與環境
(一)從國家政策導向上看,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務實推進物流業發展,制度和政策環境有了較大改善。200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印發了《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和通知》;2006年全國人大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了現代物流的產業地位;2007年3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提升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200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于2005年8月制訂了《關于加快浙江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大為改善。
(二)從外地發展物流情況看,各地對物流發展高度重視并大力扶持。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對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扶持,建立了專門的領導協調機構,制訂了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對物流企業實施了在用地、用電、稅收和財政資金扶持補助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特別是成都,扶持力度更大,現代物流業發展勢頭很猛。我省也非常重視物流業的培育發展,特別是周邊縣市區利用地緣優勢,出臺系列優惠政策,爭奪義烏市場的物流資源。可見,區域之間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競爭異常激烈。
(三)從該市發展客觀形勢看,提升傳統物流業的內在要求十分強烈。當前義烏市場、工業產業發展正處于轉型提升期,不僅需要貨暢其流的物流服務,更需要包含有增值服務的高端物流。我市傳統意義上的貨物運輸服務已明顯不適應市場、產業發展對現代物流業的要求,迫切需要物流服務層次、水平的相應提升。同時,隨著我市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義烏不僅應成為浙江省內的物流大通道,更是中國制造的國際大通道。如何構建好這個大通道,這是義烏當前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此,一定要緊緊抓住當前物流業發展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明確義烏物流發展目標和定位,跳出義烏謀劃物流,跳出交通發展物流;要站在市場發展、產業提升的高度研究物流,從成本最低、速度最快、質量最優、服務最好的角度設計物流,以形成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目標培育物流。
三、該市發展現代物流的對策建議
(一)理順組織領導體系。領導協調機構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組織保證。應盡快成立由相關市領導為組長,發改、交通、建設、國土、鐵路、航空、郵政、外經貿、公安、財政、工商、稅務、海關、檢驗檢疫、質監等部門組成的義烏市現代物流業發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領導和協調工作,并明確物流的行業主管部門。同時,要加強與現代物流相關的行業協會建設,對物流行業協會合理定位,使之健康發展。如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日本物流系統協會(JILS)在行業自律管理、行業自我發展方面均發揮了重大作用,成為所在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制訂物流發展綜合規劃。進一步確定現代物流在該市的支柱產業地位,對該市現代物流業作一次全面研究,制定專門的物流總體發展規劃,明確物流業發展的目標、布局、重點和措施。規劃要把物流產業鏈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作為整體來通盤考慮。在做好公路貨運規劃的同時,完善鐵路、航空、郵政等部門物流規劃,要合理布局物流場站等基礎設施,強化物流企業發展、“義烏港”等方面的規劃內容。在加快推進內陸口岸場站一、二期工程國際物流場站建設的同時,抓緊在高速公路出口、鐵路貨站等重要對外交通節點附近設置規模不少于2000畝的國內物流樞紐場站,在各產業化明顯的鎮街設立物流場站,構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先進、服務高效的現代物流設施體系。
(三)制訂扶持政策措施。一是加快制訂物流業扶持政策措施,重點加大對物流企業提升素質、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二是切實加強物流企業招商引資工作,努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物流企業進駐我市,帶動我市物流業向專業化、集約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對引進的品牌化、國際化、上規模物流企業,在用地上給以支持。三是深化物流企業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發揮運輸場站經營公司作為場站建設投資主體作用,為中小物流企業提供物流平臺。同時,鼓勵義烏市運輸場站建設經營公司向物流經營公司轉型。
(四)強化信息技術和服務支撐。現代物流業區別于傳統運輸倉儲業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化。積極發展物流信息網絡系統,構筑物流信息平臺是我市發展現代物流的關鍵。為此,要充分利用我市信息基礎設施較好、社會信息化程度較高等有利條件,整合物流信息資源,建立開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詢系統、物流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和物流電子商務信息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物流在線跟蹤與過程控制,提高政府監管服務水平、貨物通關效率和物流效率。同時,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物流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積極協調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加快“大通關”、“義烏港”建設,扎實推進現代物流的大發展,為我市市場強者恒強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