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物流企業的生存策略
2008-6-6 12:1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鵬姬 陳柳欽
物流業是一個大中小型企業共存并競爭的產業,其集中度不需要很高,中小物流企業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做好生存定位
物流產業具有容納中小企業共存的特性。從技術和投入特性來看,物流產業適于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共存。首先從物流服務產品的生產來看,大規模物流企業必然在成本和技術上占有優勢。而同時,物流服務作為一種服務產品往往需要在路線設計、運輸工具安排和分揀包裝等服務方面有定制化要求,這種產品的定制化對于應對較為靈活的中小企業較為有利。
其次從需求特性來看,物流產業同樣具有適合多種規模企業共存的特點。長距離運輸要求物流提供商擁有廣泛運輸和倉儲網絡,這種需求對于大型物流企業較有優勢;而配送活動中的運輸是短距離的,客戶企業對于倉庫的位置非常看重,這種地域的差異有較強的持久性,競爭對手難以模仿。這給中小企業的生存提供了條件。
此外,物流需求市場具有多層次性的特點,根據提供的物流服務產品的綜合化程度,從低端到高端可細分為多個市場。低端市場中小企業即可滿足需求,而高端市場適宜大型企業開拓。高低端市場的可分性也決定了物流業的有效規模范圍較大。
物流市場中供給和需求的特點決定了物流產業是一種可競爭的市場結構,最佳經營規模范圍較大,市場集中度不高,大中小規模企業可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共存競爭。
物流服務的提供是可分離的。物流產品可分為多種子產品,分別提供運輸、倉儲、配送、報關、系統設計等,可由不同的企業分別完成。中小物流企業在多數國家物流領域無論在數量和比重上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分布在采購、倉儲、運輸、貨代、配送、銷售、電子商務等物流環節,正與大型物流企業一道構成了地區、國家或全球性的物流體系。
我國物流產業發展階段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除了物流業本身的特性之外,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特點對中小企業的生存也較為有利。
從需求方面來說,我國產業大多集中度偏低,除一些石化、鋼鐵、自來水等自然壟斷行業之外,其他的產業市場集中度都低于10%。規模程度低,具有物流需求規模小、批次多、區域性強的特點。我國零售企業經營產品多樣化,意味著物流需求成小型化、多樣化特點,這些分散化的物流需求適合于中小型物流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做好競爭戰略
中小企業在物流產業中同時面臨著機會和挑戰。因此,中小企業要在第三方物流業中長期生存并發展,必須選擇恰當的行業,尋找適宜的服務對象和服務產品內容,并采取合適的產業組織形式,應對來自大型3PL企業和眾多中小3PL同行間可能存在的過度競爭。
工業企業期望新的物流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內容,依次為物流總代理、干線運輸、倉儲保管、市內配送為主,還有少量的為代為報關、物流查詢、條碼采集、物流系統設計。從中可看出,工業企業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運作為主。其中干線運輸、物流總代理等服務地域跨距較廣,管理幅度較大,要求大范圍的運輸網絡和大量的運輸工具支持,提供集成化的全程物流服務;構建物流信息系統、定做條形碼掃描系統等服務產品需要高額的R&D投資作為基礎。對這些以規模、網絡和資本為基礎的需求,由大型物流企業提供效率較高,中小企業難以單靠自己的力量低成本提供。
而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所需要的市內配送、倉儲保管等區域性較強的業務,代為報關等純服務性業務需求,對于擁有地緣優勢和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個性化服務經驗的中小倉儲、貨代企業來說是良好的市場機會。尤其對于一些不希望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全程物流服務,僅外包部分物流服務的企業來說,大型物流企業往往不愿提供一些低值零散的物流服務 (如代為報關等),這些小的物流業務正是中小物流企業用武之地。
此外除了一些傳統的物流服務外,物流過程管理、物流決策、數據采集等信息服務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以系統設計、信息咨詢為核心業務的物流咨詢管理公司,將發展成為物流供給企業的主流業態之一。中小企業在第三方物流業中選擇的產品應是規模性、網絡性和資本要求較低,區域性優勢較為明顯、個性化要求較高的地區性配送、加工、代為報關等增值服務項目。
面臨著產業內大型3PL企業和眾多中小型3PL企業的無差異化競爭,中小企業要在第三方物流市場生存并發展,就要采取適當的產業組織形式。發展集聚型結構,不僅是地域上的集中,而且是地域內的資源共享與分配?梢圆扇〖鄣姆绞桨l展,這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集聚在大型物流企業的周圍,形成中衛式結構,在大型物流企業之下進行二次分包業務的競爭;二是中小3PL企業集中在物流中介代理組織周圍,由中介代理組織實施開發業務、調配業務的職能,而中小企業在中介那里進行業務的競爭。
第三方物流業是一個大中小企業可以共存競爭的產業。而中小企業在其中的生存空間在于在第三方物流產業中選擇合適的行業,采取合理的競爭戰略,以合理的產業組織形式,實現與大企業的競爭與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