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鐵路貨運線年內開通
2008-6-5 15: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目前,中國銷售額排名前100家企業中,已有1/3在德國開設了分支機構。中德兩國緊密的經濟往來催生了跨越兩大洲,途徑6個國家,行程1萬公里的中德鐵路貨運線。 據報道,德國鐵路集團總裁哈特姆特·梅多恩于5月底對外宣布,2008年內可以開通北京到漢堡的鐵路貨運線。
其實準備工作早于3年前就開始,2005年3月,這條貨運線第一次試行。到今年1月,一共進行了4次試行。今年1月的試行歷時15天,從北京出發,穿越中國、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德國6個國家,最后抵達漢堡。
盡管遭到德國政界一些人士的批評,德國鐵路集團依然積極推動這項被稱為“歐中鐵路橋”的項目。
有助經濟交流
德國鐵路集團董事會成員本瑟爾對德國媒體表示:“中國是我們在亞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這項業務可以為成千上萬的德國百姓和中國百姓創造就業機會。”
今年以來,中德貿易保持較快發展勢頭。據中國行業信息網的統計數據,2008年1月至2月中德雙邊貿易總額達151.69億歐元,同比增長11.03%。其中,德國從中國進口98.49億歐元,同比增長5.16%;德對華出口額為53.20億歐元,同比增長23.84%。
近年來,中德雙邊投資中的“單行道”狀況正在改變。據報道,從近期在法蘭克福舉辦的“中國企業在德投資研討會上”傳出信息,德國開始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歐洲的首選國家。截至2006年底,僅在德國西部的北威州和黑森州地區的中資企業已達718家,在過去3年內增長了3倍。德國北部的漢堡市、西部的法蘭克福、科隆、杜塞爾多夫和南部的慕尼黑等大城市成為中資企業的主要聚集地。
關鍵問題在通關
這條鐵路線涉及6個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合作,難度不小。而技術方面的難度還是容易解決的。
“從技術操作的角度看是沒問題的,”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孫章6月3日對記者表示,雖然不同國家鐵軌的寬度不同,但是可以更換車輪。“以前我們國家到蘇聯的火車就是在滿洲里更換車輪”。
在不同國家鐵路信號也不同。孫章認為這也不是問題,他對記者說:“火車機車的司機本來就是按路段行駛的,每一段的司機對這一段的情況非常熟悉,也不是大問題”。
孫章表示,開通中德鐵路貨運專線的關鍵問題在通關。
德國分析人士也表示,國情極不同的6個國家攜手合作,需要溝通、完成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從共同確定集裝箱列車運費,組織均衡貨源;到完善信息交換、優化列車運輸組織,乃至與各國海關、邊檢部門的合作,大小細節,均需考慮周全。
物流公司獲益最大
據德國媒體報道,具體負責營運業務的是名為CUIRC的國際合作公司,德國鐵路集團在CUIRC參股8%。CUIRC公司負責人米歇爾表示:“估計3個月內,可以開始常規運行。每周將發兩列到3列貨運列車,可裝載140個集裝箱。”
與海運和空運相比,鐵路貨運優勢明顯。據了解,海運時間長,從中國到歐洲的海運時間為35天;而空運費用明顯高。但德國鐵路集團預計,在開始階段不會對海運業務構成競爭,這項業務的年營業額預計在1000萬到2000萬歐元。
德國船運公司協會一位發言人不認為開通歐亞鐵路貨運會搶走生意。因為“可以把太重的集裝箱轉用鐵路運輸,省下的海運載重量可用來多運幾個集裝箱,效益更高”。
這條貨運線也將幫助全球國際貨運(Schenker)公司實現雄心勃勃的在華發展計劃。全球國際貨運公司是德國鐵路集團旗下的物流公司,計劃在2010年,在中國70多個城市設點,比目前的布點數翻一番多;計劃8年內,在華營業額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07年,全球國際貨運公司在華業務已達17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