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下月實施進口集裝箱安全掃描 出口商安檢成本日益沉重
2008-6-4 10:43:00 來源:上海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美國港口最快將于7月份實施進口集裝箱100%的安全掃描,估計將給出口商增加每箱500美元的成本。上海港人士昨天介紹,輸美箱量剛剛有所回升,此舉將給中美貿易帶來負面影響。 美國為保護國家安全,防止恐怖分子在集裝箱中夾帶大型殺傷性武器,又出臺了嚴厲的港口安全檢查制度,計劃對進口集裝箱實行百分百安全掃描。據倫敦航運界權威媒體《勞氏日報》對英國南普敦港至美國港口出口箱量的統計,平均每箱掃瞄成本將高達500美元。
美國2002年就把反恐目標對準進口集裝箱,安全保衛措施逐步升級,從早期的由承運人在集裝箱裝船前24小時向美國海關申報艙單(簡稱“24小時規定”),終于發展到所有箱子都得掃描過關。據說美國計劃最快于7月份就全面實施這種措施,透露出美國社會的對外防范心態仍在走強。
美國的安保措施從程序上看無懈可擊,每次都與相關國家達成協商一致。美國2002年推出集裝箱安全倡議(簡稱CSI),就與輸美集裝箱前20大港口的政府一一簽訂協議。美國還在世界海關組織(WCO)的框架里尋求各成員國與美國海關建立安全伙伴關系,以WCO理事會年會的形式通過關于國際貿易供應鏈安全與便利的一系列雙邊安排。
中遠航運專家吳明華說,美國方面與我國商務部就輸美集裝箱百分百安檢掃描一事進行了多次商談,但沒有具體結論。
出口商安檢成本日益沉重
歐盟測算發現,集裝箱往安檢儀器搬上搬下的成本就高達每箱300美元,而且掃描工作和流程設計都很費時,遠比民航旅客過機場安檢麻煩,將延長集裝箱在港口的裝卸時間,造成船舶船期的不正常,這些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時間消耗、航程損失,每年將達到數十億美元,最終都將由運輸商轉嫁給貿易商、制造商。
歐盟已經批評美國此舉是讓出口國為美國的國家安全埋單,是美國又一次單邊主義行為。歐盟輸美集裝箱目前的掃描率為0.1%-3%,如果執行美國的全面掃描措施,歐盟將成倍增加成本。
據了解,上海位居全球輸美海運集裝箱十大港口前列,遠遠超過歐盟各港口,對美出口物流成本日益上升將同樣是上海港的沉重負擔。
2002年上海輸美海運集裝箱就有90萬TEU,從美國海運進出口貨物總值30.42億美元,海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總值144.28億美元。上海港2002年的集裝箱吞吐量低于1000萬TEU,2007年增加到2615萬TEU。同期我國商務部的統計是,北美占我國出口額的20.7%。
可能打壓箱量回升勢頭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截至5月30日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數據,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總體行情可謂波瀾不驚,其中北美航線的出貨量保持穩定,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基本能保持在80%-90%的水平。分析認為,北美航線年度合同談判較為順利,貨主也接受了班輪公司提出的將燃油附加費與基本海運費分拆的計費方式,但經營北美航線的班輪公司仍將承受來自需求方面的壓力。預計2008年泛太平洋東行貨量增長僅為3.4%,2009年為6.2%,較2004-2006年間11%-14%的增長幅度大為遜色。
吳明華批評美國目前收緊安檢關口不是好時機,很可能打壓剛剛回暖的中美貿易。研究表明,中國輸美貨物大多低附加值,90%的輸美貨物達不到10%的利潤水平,紡織品更是只有3%的平均利潤。由于人民幣升值,廣東等地外貿工廠大批倒閉,過嚴的安檢措施將成為新的一次雪災、震災,恐怕又要有一大批企業熬不下去。
吳明華預計美國的一些中小型港口也將成為受害者,理由是進口集裝箱將流向監測儀器齊全的大型碼頭,影響中小型港口的吞吐量。吳明華開玩笑說,美國陸上運輸商倒是可以得益,他們將發現陸上轉運業務變得繁忙。但是這種中轉成本也會變為新的抑制力量,受損害的還是中美貿易。
◇相關鏈接
香港繼續參與美國“港口安全試驗計劃”
據我國香港特區政府網站顯示,香港有關部門決定繼續參與美國的“港口安全試驗計劃”,直至2009年4月30日。香港于2007年7月與美國交換諒解書,同意至2008年4月30日局部實施該計劃。
美國在該計劃里要求香港使用具有輻射探測、影像掃描及相關功能的儀器檢測海運集裝箱,幫助美國探測及遏止非法販運特殊核材料及其他放射性物質。
香港特區政府解釋說,仍然指定葵涌貨柜碼頭為試點,通過該碼頭入閘口向美國輸出集裝箱的企業,可以自愿選擇集裝箱是否接受檢測。如果接受檢測,這些集裝箱在抵達美國港口時,需要再接受安全查驗的機會將會較低。
香港特區政府指出,美國的這種計劃現已或將會以試點形式在巴基斯坦、洪都拉斯、英國、安曼、新加坡和韓國的6個港口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