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應發揮自己職責
2008-6-3 14:4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納文
5月20日,中鋼協發出通知,號召會員控制鐵礦石進口總量和進口節奏,堅決抵制不顧國內市場實際需要,有意大量進口和囤積鐵礦石、轉手高價倒賣、擾亂國內市場鐵礦石貿易秩序的行為。隨后,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代表所有中國進口鐵礦石流通企業發表聲明:鑒于力拓集團連續兩年與中國鋼鐵企業簽訂的長期貿易合同執行率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力拓在2007年底公開聲明向現貨市場拋售1500萬噸鐵礦石,呼吁力拓集團重視雙方長期友好合作關系,認真履行與中國鋼鐵企業簽訂的長期貿易合同。(中國證券報)
據報道,截至5月15日,中國港口鐵礦石存量達到7922萬噸,比年初增加50%以上,而1~4月份鐵礦石總消耗僅350萬噸,連存量的零頭都不到。這不僅造成港口積壓,加劇鐵礦石價格上漲,更連帶哄抬了礦石海運運價。
很明顯地可以看出,有些企業囤貨的目的并不在于保證生產,而在于囤積居奇,對于這些企業而言,鐵礦石的價格不但不要降,反倒是漲得越快越好。
道理很明白了,鐵礦石價格的一漲再漲,國外供應商的哄抬固然是一大原因,但國內相關產業、企業的責任更大。
明白了這一點就更不難推斷出一個冷冰冰的結論,即使對海外礦山的并購、開發進展順利,開源工作取得很大成績,甚至足以擺脫對“三巨頭”的依賴,對鐵礦石價格的穩定也絕不能期望過高——既然鐵礦石的漲價原因并不全在國外,既然漲價的既得利益者同樣不僅僅是國外礦石供應商,那么誰能保證這些獲得自主礦源的國內大型國企,不會憑借手中礦源,建立新的價格壟斷體系?
令人欣慰的是,中鋼協和五礦商會此時并沒有放任某些牟利企業的肆意妄為,而是加快了消除內火的步伐,他們一方面積極呼吁合作企業自律執行合同,另一方面則積極疏導礦石的港口囤積現象,我們相信,通過鋼鐵企業“娘家人”的不懈努力,中國在鐵礦石談判問題上將再次獲取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