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區黃金水道建設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2008-6-28 10: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訊記者薛志偉報道:我國“十五”期間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中第一個新開工的大型項目,洞庭湖區常德至鲇魚口航運建設工程,6月26日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常德至鲇魚口航線位于沅水下游,自西向東橫穿洞庭湖區,溝通湘、資、沅、澧4水,直通長江,是全國水運主通道之一,也是洞庭湖區水路運輸的黃金水道。常鲇工程的建成,改變了過去航道等級低、水深淺、航寬窄、彎曲半徑小、險灘多、船舶航行易發生擱淺、枯水因流速及跌坎過大須助航上灘的局面,使該段航道綜合航運條件極大改善。同時,在常德港、沅江港、茅草街港共建設千噸級泊位4個,并配備了現代化裝卸設備,基本滿足了航道等級提高與航運船舶大型化的發展要求,使原有港口設備簡陋、裝卸工藝落后的狀況得以改善,港口吞吐量顯著增加,從而降低了裝卸成本,提高了港口的裝卸效率。
推薦閱讀
該工程的建成,打通了常德、益陽、岳陽3地的高等級水路運輸通道,縮小了地區間航道等級差距,改善了湖區航道條件,貨物運輸量明顯增長,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加快,船舶運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主線常德至鲇魚口192公里航道由四級提高為三級后,千噸級船舶和集裝箱船舶可從沿海港口經長江、湘江直達常德,每個集裝箱可比原來公路轉運節省運輸成本約2000元。
據交通運輸部水運司負責人介紹,該工程于2001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2005年12月30日完工,總工期48個月,項目概算總投資近3億元。該工程2002年、2003年、2004年連續3年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湖南省重點建設項目責任目標管理先進單位”,2004年被評為“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行廉政合同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獲得原交通部“全國交通建設十佳優質管理項目”稱號,還取得了多項科技創新研究成果,獲中國航海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目前,許多企業充分利用水運運量大、運價低的優勢,開始優先選擇水路運輸方式來承運其貨物特別是大宗貨物。湖南遠洋運輸公司在該地區的運輸量每年成倍增長,尤其是集裝箱業務發展迅速。常德火電廠、泰格林紙集團、創元鋁業、牛力水泥集團、東鵬陶瓷等企業也爭相在沿河建設貨主碼頭。常鲇航線將為兩岸及環洞庭湖經濟圈的經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常鲇航運工程同時拓寬了沅水的服務范圍,使得常鲇航道成為橫跨貴州、湖南的東西水運主通道,對區域內農村經濟發展和區域統籌協調發展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