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全面推進“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
2008-6-28 10: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實施“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戰略的背景和重大意義
遼寧東挽黃海,西擁渤海,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呈 “N”字形走勢,遼寧陸地海岸線全長2290公里,占全國12%。遼寧14個城市中有6個在海邊,全省2/3的面積在離海100公里內。
(一)遼寧沿海開發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土地資源豐富。
目前,國內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緊缺,特別是在國家實行嚴格控制土地的政策下,開發建設用地已成為嚴重制約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遼寧沿海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沒有整體開發的地域,充分利用海岸線周邊廢棄的鹽田、鹽堿地和荒灘,作為開發開放空間,將會極大地吸引國內外的投資者。同時使閑置資源得到有效開發與利用,符合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的要求。二是區位優勢明顯。遼寧沿海經濟帶宜港海岸線1000公里,其中深水岸線400公里,優良商港港址38處,有大小港灣40余個,與世界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沿海區域,遼寧沿海經濟帶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關鍵地域,不僅與吉林、黑龍江兩省、內蒙古東部地區、京津塘地區聯系密切,而且與日本、俄羅斯、韓國、朝鮮發展貿易潛力巨大,腹地支撐廣闊。三是能源儲量巨大。沿岸陸域、海域多種礦產資源居于全國前列,海上能源開采利用前景廣闊。海洋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濱海砂礦等,石油資源量約為6~7.5億噸,天然氣1000億立方米。四是交通發達。目前,東北已形成以港口為門戶,鐵路為動脈,公路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運輸、海上運輸相配套的四通八達的綜合立體交叉運輸網。五是政策環境良好。實施振興東北戰略以來,國家對東北地區給予了強大的政策支持和建設項目傾斜。繼中央11號文件明確要把大連建成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之后,05年8月,國辦又及時下發了36號文件。這些傾斜性政策,給東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環渤海經濟圈的開發也為東北開放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六是資金保障有力。東北亞區域合作深入和外資、民資北上趨勢日益凸顯,為“五點一線”的開放開發提供了絕佳的外部資金環境。我省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簽署300億開發性軟貸款合作協議,在資金、財務咨詢和金融服務上獲得了有力支持。
(二)國內外開發沿海經濟帶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目前,全球約3/4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帶。精心打造“雙岸”沿海經濟帶,是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強國的重要戰略。美國大西洋經濟帶城市化水平高達90%,制造業產值占全國的30%。日本瀨戶內海工業區聚集了纖維、造船、汽車、造紙、鋼鐵、石化等工業,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帶。澳大利亞東海岸經濟帶的人口和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80%。沿海經濟帶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中最具潛力、最具發展空間的領域,是牽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東部發達省份依托所在沿海經濟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沿海區域脫穎而出。深圳特區創造了中國經濟的奇跡,26年來,深圳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罕見奇跡。利用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積極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資,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成為我國對外開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浦東新區成為“長三角”發展的龍頭,15年來,上海浦東開發開放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濱海新區在環渤海經濟圈迅速崛起。天津市以港口、開發區、保稅港區為骨架,以現代工業為基礎,形成了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齊全、高度開放的現代化經濟新區。
省委、省政府領導認真分析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大勢,精心研究和論證建設沿海經濟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在“十一五”規劃開局之際,審時度勢地提出了實施 “五點一線” 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戰略。克強書記多次強調,實施“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戰略是抓住兩個機遇的一個結合點,是加快發展的一個突破口。要以“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帶動遼寧新一輪大開放,實現沿海地區與腹地發展的良性互動,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強省。文岳省長對加快“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給予了具體指導,并多次深入到“五點”進行現場調研,強調“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對于推進遼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速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加速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戰略意義
開發“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是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重要載體,是建設沿海經濟強省的突破口,也是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然要求,是擴大遼寧乃至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環渤海區域經濟實現新飛躍的迫切需要,不僅對遼寧的長遠發展具有示范帶動作用,而且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統籌區域發展、實施全國總體發展戰略部署,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有利于構筑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加快開放型經濟建設。近幾年,我省實際利用外資保持高速增長,開放型經濟建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我們的潛在優勢并沒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瀕臨日、韓的區位優勢還沒有充分利用。日、韓投資是我省當前吸引外資的重點,但遼寧并不是日、韓對華主要投資目的地。韓國對華投資的重點在山東和江蘇,日本對華投資的重點在江蘇和廣東。加快“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既可以增強遼寧對日、韓資本的吸引力,吸引跨國公司落戶遼寧,又可以發揮遼寧工業基礎雄厚的優勢,促進外向型加工業發展,拓展腹地產業發展空間,充分發揮沿海地區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方面的獨特優勢,提高遼寧經濟的外向度、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通過“以外帶內”,促進沿海與腹地良性互動,構筑遼寧乃至東北地區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打造沿海經濟強省。
2、有利于拓展遼寧乃至東北產業結構調整空間,加快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建設。近臨港口的沿海區域是適宜重化工業布局的良好區域。日本的名古屋南部工業帶、韓國的蔚山工業區和浦項工業區、新加坡的裕廊工業區等著名重化工業區,在空間布局上的共同特征是港口與工業區緊密結合,港口以重化工業為依托,重化產業以港口為基礎,融為一體共同發展。這樣的布局符合重化工業大進大出的特點,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運輸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目前,東北石化、鋼鐵等企業鐵礦石、原油等原料的33%,成品油和鋼材等產品的50%左右,需經遼寧海港調入和運出。遼寧沿海已成為東北腹地石化、鋼鐵等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開發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既可以推動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業以及重型裝備制造業向沿海地區布局,也可以有效承接國際重化工業產業轉移,使“五點一線”成為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主要承載地,帶動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建設。
3、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我省沿海6市除大連市外,其他5市的人均生產總值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80%,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特別是加快五個重點區域的開發建設,可充分利用廢棄的鹽田、鹽堿地和荒灘,使閑置資源得到有效開發與利用,培育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同時,營口、錦州、丹東等分別作為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遼西沿海經濟區和遼寧東部地區的主要出海通道,這些沿海城市的發展將無疑會對其腹地經濟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進而實現全省經濟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
4、有利于保障國家宏觀經濟戰略的實施,培育東北地區新的增長極。目前,國家沿海開發開放政策重心已經從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轉移到環渤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帶將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新的增長區域。隨著中央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和改造,東北地區又可以成為新的發展熱點。遼寧沿海地帶地處環渤海地區和東北地區的交接處,是東北地區的主要出海通道,擁有宜港岸線1000多公里,區位地緣優越,土地資源豐富,港口基礎雄厚,產業科技發達,城市功能完善,交通網絡暢達,具備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希望所在、后勁所在。加快推進“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建設,把沿海開發融入到遼寧乃至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總體戰略之中,努力將其建成遼寧和東北地區技術引進先導區、示范區,使之率先成為遼寧和東北地區新的增長區域和新型產業基地。將形成南有天津濱海新區、北有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環渤海區域經濟互動局面,適應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