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能源50%進口依存度難以降低

2008-6-28 10:39:00 來源:和訊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開始了亞洲五國之行。列居行程安排最后三站的分別是沙特、卡塔爾、也門這3個中東海灣地區重要國家。其中,沙特是我國第一大能源進口供應國。卡塔爾則是油氣資源大國,也是未來我國清潔能源的主要供應國之一。有媒體評論說:在國際油價大漲的情況下,中國領導人出訪中東國家,是從維護中國的能源安全方面考慮,為緩解國內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找尋出路。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的統計,截至2007年底,中國年石油消耗量達到3.85億噸,占世界的9.7%,其中石油進口量占到全年消費量的50%,接近2億噸。專家分析,中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逐年增強。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進口原油中,約45%來自中東,32.5%來自非洲,3.5%來自亞太。對此,能源研究戰略專家認為,這種來源結構“存在相當大的風險”。中國目前的一些合作伙伴諸如伊朗、蘇丹、尼日利亞、利比亞等國都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這給中國的能源供給帶來了變數。
  因此,中國需要嘗試從中亞、俄羅斯、拉丁美洲等地尋找更多新的石油來源。推行石油進口的多元化策略,已經成為中國能源外交的一個重要思路。
  國家石油戰略儲備計劃
  面對目前國際油價不斷攀升和國內石油需求不斷增加,中國正在探索一條解決自身石油供應問題的最現實可行的途徑:戰略石油儲備。
  中國石油儲備基地總共規劃了三期。其儲量安排大致是:第一期1000萬至1200萬噸;第二期2800萬噸;第三期2800萬噸。從2006年起,中國已投建的大連、黃島、鎮海、舟山等幾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是第一期,按計劃今年底完工,儲量大概占到1000萬至1200萬噸。
  目前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量在200萬噸至300萬噸之間。按計劃到2010年,這個數字能順利增加到1200萬噸,大約相當于中國30天的石油進口量,也就是大概15天的全國消費量。但這個數字與國際能源機構(IEA)要求存儲90天的全國消耗量相去甚遠。
  “儲備的絕對數量不重要,主要看動態水平。IEA要求其成員國必須儲有90天的消耗量,但現在很多國家儲存的天數都不同。美國和日本稍高一些,分別達到了150天和160天。總體上各國的石油儲備現在都有提高的趨勢。”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能源專家管清友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國際國內石油存儲量差距很大,但畢竟中國的石油儲備工程已步入正軌,而且發展速度很快,后期在這方面的投入也在追加,相信中國的石油儲備會逐漸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能源安全的一大保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石油儲備和國外的石油儲備并不完全相同。“我們現在實行的僅是石油的戰略儲備,而在美國石油儲備是分為兩部分的,一個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儲備,還有一個是企業建立的商業儲備。”中原證券研究所化工行業分析師王向升對《投資者報》記者說,“除非出現重大情況,否則用于戰略儲備的石油是不會使用的,因此這一部分油基本上不會影響市場。但商業儲備的石油就不用了,這是國外一些大石油公司做的,每周都會公布庫存變化情況。這部分儲備會根據市場情況調配使用。”
  提高國外油田二次開采率
  英國石油公司(BP)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可預測的石油存儲量大概是21億噸,儲采比是11.3年,約占世界的11.3%。由此看來,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中國石油的進口依存度不會降低。
  而進口石油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通過石油貿易買入;二是與產油國共同開發當地油田,從中提取“份額油”。投資海外油田與直接購買石油同樣關鍵,而這種方式不但受國際市場油價波動的影響較小,還可以為中國的石油公司積累海外投資經驗,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但世界80%以上的高效油田已經被各大跨國能源企業瓜分,留給中國公司的項目大多只是低蘊藏量油田或二次、甚至三次開采油田。
  “石油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對油田進行二次開采、三次開采,延長油田穩產時間是現在所有石油公司都迫切想做的一件事。”王向升說,“每個油田都有一個基礎儲量和可開采儲量。二次開采的技術就是為了提升油田的可開采儲量。”
  專家指出,開發和完善二次、三次采油技術,提高油田采收率,對穩定我國的石油能源供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積極探索替代能源
  從長期來看,國際油價的飆升勢不可擋,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探索新能源替代產品。但對新能源替代技術的發展,大部分業內人士顯得并不樂觀。
  “雖然經濟上合算、使用方便和環保的新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但現在的新能源處于剛接觸市場還未被市場檢驗的過程中。”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能源專家管清友表示,“比如制作乙醇汽油,要消耗大量糧食,而這在中國完全行不通,因為這種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會帶來國內糧食價格的上漲,后果可能更嚴重。”
  因此在高油價的背景下,新能源還處在市場選擇的過程中。未來哪種能源會得到認可還有待觀察。
  替代能源的發展必須考慮到所替代的傳統能源的使用形態。比如煤是固態能源、石油是液態能源、天然氣是氣態能源。如果想要發展替代原油的新能源,那么這個新能源的形態也必須和原油一樣,都是液態的,這樣才容易被接受。而現在發展較好的新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等,在目前使用形態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對原油來說不具有替代作用。
  中原證券的王向升說:“現在代替石油的新能源只能從煤化工和生物制能這兩個領域去尋找。煤炭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后會生成甲醇、二甲煤等液態能源,而生物制能也能制造出像乙醇和生物柴油這樣的能源。但是出于技術問題和成本問題的考慮,目前這些行業的發展并不是很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