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施壓 陶氏再提價
2008-6-27 12: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24日陶氏化學公司宣布:繼6月1日全面提高產品價格后,公司7月將再次提價,最高幅度達25%;引人矚目的是,此次陶氏不但提高了產品價格,還將關閉部分分布在歐美等地的下屬企業。
“都是高油價惹的禍!”有陶氏中國官員感慨道,“用CEO的話說,這些措施是不受歡迎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過去5年里,公司在能源和原材料的支出上漲了4倍。”
此次提價是在6月1日提價20%基礎上進行的,產品涉及到陶氏在中國企業的全部產品,只是具體產品依據情形不同漲幅各有不同罷了。
目前,杜邦、中石化等國內其他化工品供應商尚無提價的意向,但有中石化官員表示,油價上漲后公司成本壓力極大。
陶氏的無奈
陶氏提供資料顯示,7月該公司將進一步提高產品價格,最高漲幅將不超過25%;此外還將從8月1日起,在北美地區購買化學品、烴類原料和塑料產品的客戶,將被收取貨運附加費(目前采取的是“銷售方承擔運費”的模式);通過貨車運輸的每批貨物收取300美元的貨運附加費,對通過鐵路運輸的每批貨物收取600美元的貨運附加費。今年晚些時候,陶氏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在世界其他地區收取貨運附加費。
是什么導致陶氏在短短兩月中連續兩次提價?
陶氏全球CEO利偉誠表示,“我們于5月28日宣布的漲價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足以抵消我們現在所要承擔的額外成本。2008年上半年,我們的原材料和能源成本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超過40%。甚至自我們上次宣布漲價以來,烴類成本還在持續上升,且這種趨勢還沒有改變的跡象。”
他還表示,陶氏化學公司必須通過提高價格和降低部分生產設施的運營成本,來恢復公司的業務利潤。然而提價并不能完全抵消因油價上漲造成的利潤下滑,因此陶氏繼續對部分工廠實行暫停生產或降低產量,其中包括將其在全球的環氧乙烷的生產減少了25%,在北美地區暫停30%的丙烯酸生產。此外還將暫停歐洲地區40%的苯乙烯生產,并已將歐洲地區的聚苯乙烯生產減少了15%等。
近年來陶氏在歐美等地業績一直欠佳,次貸危機后美歐等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該公司在這些地區的盈利難度,因此它關閉部分當地產能在所難免。
“而大中華區的投資計劃不會受到影響,我們在這里已經投資了5億美元,下一步還將有新的投資計劃啟動。”上述陶氏官員說。
提價之外的路
提價意味著客戶群流失的風險上升,意味著替代品的研發進度將加速,因此商家并不愿意提價,尤其是頻繁的提價。
陶氏是全球頂級化學品生產商,2007年銷售額達540億美元,其業務涉及成千上萬種不同類別的化工品,然而由于行業內競爭者眾多,油價巨幅波動對它的影響也許是致命的。
“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從各個方面來應對這一問題(油價上漲問題),但在過去幾個月里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迫使公司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來維持利潤。”利偉成解釋說:“從1995年至2005年,陶氏已經將能源效率提高了22%,我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將能源效率再提高25%。公司正在大幅度削減成本。我們圍繞可替代能源和可替代原材料正在做大量的工作。”
有業內專家指出,中石化等之所以尚未跟隨陶氏同步提價,就是因為擔心客戶流失。它們在努力自己消化油價高企后造成的危機。
“很多江浙化纖企業就是因無力承擔乙烯原料價格的暴漲,不得不提高化纖產品的價格。然而隨著客戶不斷流失,這些企業多已黯然歇業。”這位專家說。
贏創集團大中華區總裁俞大海認為,能源價格高企是客觀存在的,擁有定價權的企業就可以把上漲的成本轉嫁出去,從而保證自己的利潤,反之,生產企業就會很痛苦。贏創是一家跨國企業,其前身是全球知名的特種化學品生產商??德固賽。由于擁有大量專有技術,其80%產品在全球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
“定價權在我看來就是獨有技術。它能讓客戶對企業產品有高度的忠誠度,不會因價格等原因流失。”俞大海說,“目前贏創最大的困難不是能源價格問題,而是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還不夠支撐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在中國特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