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公眾卸貨區是內河船主要靠泊碼頭,航商要求政府減免收費
面對高油價和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經營珠三角至香港的內河船運航商,正面對逾百艘船舶退出市場和租船租金在短期內上升的困局。他們呼吁特區政府正視航商的經營苦況,希望在港口收費或雜項開支上給予減免,否則,會有部分公司結業離場。
據粵港船會商會會長洪潭源在接受訪問時介紹,內河船運的經營方式頗為特別,原則上,往來珠三角內河港口至香港的內河型集箱小船,承運人、船舶、船員均由廣東省內的航運公司承辦和提供,香港船務代理商以專業知識和經驗作為大班輪公司的代理或頭程船承辦人,通過向粵方航運公司租賃方式經營航線。
租賃方式分為兩種
他表示,內河航線港方航商租賃方式可選擇兩種,一種是濕租,由粵方提供船舶、船員和燃油,另一種是半光租,由粵方提供船舶、船員,但不包燃油,燃油由港方航商在香港采購供應。目前,一艘配載80至90標箱內河船月租金在10-13萬港元,港方航商視本身經營實力和開辦航線的規模,決定租船數量。
洪譚源指出,港粵內河航線原來已競爭激烈,大小船公司數以百計,經營者有港商、中資公司等,他們主要業務是為大班輪公司服務,將珠三角內河港口的出口貨柜轉運來港上大船外運。以去年今日計算,每噸船用油約五千元,但時至今天,燃油已升至一萬元,升幅達一倍,光在船用油的開支上已經令航商經營百上加斤,而一艘船在來回航程上,耗油量至少1.5噸至2噸。
燃油價已增加一倍
他表示,航商經營愈來愈困難,并不僅僅是油價一項,另外還有三項開支的成本亦在不斷上升,一是碼頭收費在調高,二是「門到門」服務的內地拖車費加價,三是人民幣升值。這些綜合開支都令該行業蒙上極大陰影。
洪潭源稱,早在今年5月份,該會已經去信香港班輪協會,要求調整運費,每標箱加45元,大柜加90元,但相距不到一個月時間,油價又再上升,加價的效益已經被油價徹底蠶食,商會又再面臨要再加價的壓力,但大班輪公司至今未有回復。
年運量占三分之一
他表示已經在日前收到廣東的船東要求加船舶租金的講法,但還未收到具體細節內容,不知道加幅和調整租金能否承擔。他強調,港粵內河船運年運量占香港港口年貨柜吞吐量的三分之一,一旦經營成本太高,船舶大量撤出市場,只會令航商退出市場,而他們僅可以做到將航班減少,提高船艙位使用率,即便如此,服務受影響是難免的。
他呼吁特區政府體諒該行業經營上的困難和苦況,既然可以為陸路貨柜拖車用油減免柴油稅,亦應該在港口收費上給予減免。他稱內河船主要掛靠公眾卸貨區上落貨柜,管理的海事處應考慮在入閘費和其它雜項開支上減免,讓航商可在此特別環境下捱過難關,否則,一些實力稍差的船務代理只好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