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際道路運輸業長足發展
2008-6-26 12: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適應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政治、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需要,我國政府堅持“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方針,十分重視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道路運輸,國際道路運輸已經成為增強我國與周邊國家友好關系、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領域,在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服務能力顯著提高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爾、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朝鮮和泰國等14個國家簽署了政府間汽車運輸協定。特別是今年,在簽訂政府間汽車運輸協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與越南就修改汽車運輸協定達成了一致,為改變旅客、貨物在口岸換乘、換裝,開展點對點的直達運輸奠定了法律基礎。最近在國家領導人訪問朝鮮期間,正式簽署了兩國汽車運輸協定,對加強中朝兩國傳統友誼和戰略合作具有重大的影響。
我國與周邊國家商定開通了242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目前已開通的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共有201條,其中客運線路100條,貨運線路101條。最長的貨運線是烏魯木齊至阿拉木圖的線路,全程1740多公里,最長的客運線是昆明至萬象的線路,全程1380多公里。這些線路通過的對外開放口岸已達到69對。
全國從事國際道路運輸的企業已達181家,擁有國際道路客貨運輸車輛4848輛,其中旅客運輸車輛492輛、22000多個客位;貨物運輸車輛4356輛、10萬多個噸位,平均每車載重20多噸。國際道路運輸企業的規模和實力正在不斷壯大,由原來的小、弱、散逐步向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由單一從事運輸的企業逐步向集生產、包裝、貿易、代理、運輸等業務為一體的綜合企業發展。運輸車輛也由車型單一、小噸位,向集裝箱、廂式、危險品、鮮活冷藏、大噸位等專業運輸車輛方向發展。企業規模的壯大,運力結構的調整,提高了我國運輸企業在國際道路運輸市場上的競爭力。
2007年,完成國際道路旅客運輸量768.70萬人次,同比增長9.32%,旅客周轉量3.92億人公里,同比增長45.29%;完成國際道路貨物運輸量1339.50萬噸,同比增長30.06%;貨物周轉量10.02億噸公里,同比增長41.13%。中方客運承運比重占49.89%,同比增長22.49%,中方貨運承運比重占49.15%,同比增長46.48%;查驗國際道路運輸車輛137.92萬輛次,同比增長11.15%(以上統計數據不含內地至港澳間的運輸量)。從近幾年的統計數字看,我國國際道路運輸年貨運量、客運量已經穩定在1000萬噸和700萬人次以上的水平。
法規、制度日臻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規定》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國際道路運輸已經進入了一個有法可依的發展時期。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在深入貫徹落實《條例》和《規定》的基礎上,結合本省區實際情況,通過人大修改和完善了本省區的國際道路運輸法規,如廣西、內蒙古、吉林等省、自治區人大頒布的《道路運輸條例》進一步明確了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口岸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各省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注重基礎工作,完善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云南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制定了《云南省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工作規范》和《云南省規范國際道路運輸市場實施方案》,黑龍江省運管局印發的《黑龍江省國際道路運輸管理經營規范》、《黑龍江省國際道路運輸經營許可工作程序》、《黑龍江省國際道路運輸單證管理辦法》,新疆運管局制定的《口岸工作大事記制度》、《國際道路運輸單證領用制度》、《學習制度》、《信息報送制度》、《電話記錄制度》、《統計報表制度》等,對各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規范,進一步完善了以國際條約、國家法規為龍頭和以交通運輸部規章和地方法規、規章為補充的國際道路運輸法規體系,加強和規范了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管理能力不斷增強
目前,我國共有13個中外汽車運輸協定和一系列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規定》從法律角度明確了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職責和在口岸查驗現場的地位,解決了我國多年來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法律依據不足的問題。依據國家有關法規,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設置和管理職責,絕大部分邊境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口岸辦和口岸聯檢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進入了口岸現場進行查驗,履行現場管理、現場服務的工作職責。
各邊境省區和口岸均設立了專職的省區級和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截至目前,廣西、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和吉林省在運管局內部設立了專門的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全國各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實際在崗工作人員228名。這些同志在口岸一線工作,遠離城市,為了維護口岸的國際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他們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忠實履行職責,有力保證了國際道路運輸的順利開展。
在強化國際道路運輸監管的同時,我們還始終圍繞“抓領導、帶隊伍、強素質、創一流”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國際道路運輸管理隊伍建設,近幾年,我們分別舉辦了《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規定》的學習和培訓,TIR單證的使用和海關艙單管理辦法的培訓班、研討班,各省區也相應開展了幾十次的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和從業人員培訓和考核,有效提高了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和從業人員的執法水平和人員素質。
新疆、廣西等部分省區已經開始實施省區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進行垂直管理的改革試點工作,以便更好地履行國家賦予交通部門對國際道路運輸管理的職責,適應國際道路運輸快速發展的需要。
基礎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近年來,交通部和各省區交通廳將構筑國際道路運輸通道作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加快通往口岸的公路、口岸地運輸場站和口岸設施的建設。一是加快建設、完善國際道路運輸通道,2001年以來,全國交通系統在口岸公路投資累計100多億元,其中交通運輸部投資12.88億元,新建、改建通往邊境口岸的公路3000多公里,全面提高了國際道路運輸車輛的通行能力。二是加快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站場建設,完善站場布局,各省區根據本區域的經濟布局及對外經貿發展的要求,全國累計投資13億元,其中交通運輸部投資2億多元,加大了口岸地客貨站場的建設力度。三是對部分重點口岸基礎設施進行直接投資綜合管理的試點工作,先后投入近20億元資金對口岸設施進行了改建,改變了口岸現場的通關環境和查驗部門的辦公條件,提高了口岸的工作效率和通關能力。
政策理論研究成果豐碩
近幾年來,交通運輸部和部分省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大量的國際道路運輸政策理論研究和調研工作。為全面掌握道路運輸的發展現狀,交通運輸部組織有關單位對國際道路運輸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撰寫了《國際道路運輸發展現狀和政策措施調研報告》,并委托部規劃研究院先后完成了《我國加入國際便利運輸公約發展戰略研究》、《我國加入TIR國際道路運輸公約可行性研究》以及《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制研究》等項研究工作,云南、新疆運管局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先后完成了《云南國際道路運輸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新疆國際道路運輸發展戰略研究》、《中哈俄過境運輸研究》和《中塔阿過境運輸研究》等多項研究工作。這些課題研究成果對于指導國際道路運輸工作,提高國際道路運輸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雙邊、多邊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與10多個國家簽署了政府間運輸協定。同時,在雙邊或多邊協定的框架下,各省區交通主管部門也積極與對應國家開展國際道路運輸領域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健全了多種協商會談機制。2007年,交通部和各省區交通主管部門與相關國家交通主管部門舉行的會談達20余次,為各自國家交通主管部門提供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平臺,為解決在國際道路運輸中遇到的問題,增進彼此互信和加深理解,更好地開展國際道路運輸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國際道理運輸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第一,國際道路運輸已經成為我國發展雙邊、多邊外交關系的重要內容。第二,國際道路運輸已成為與周邊國家經貿發展和人員往來的重要通道。第三,國際道路運輸的發展富裕了一方經濟,起到了富邊、扶邊、支邊的作用,我國與周邊國家接壤的地方都把發展國際道路運輸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第四,國際道路運輸作為連接周邊國家的橋梁和紐帶,增強了我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
總之,國際道路運輸為繁榮地區經濟,加強同周邊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經貿、旅游的發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