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應屆生起薪低于2千
2008-6-25 10: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的校園招聘會明顯熱得早。不少被畢業生看好的外資企業從5月開始就“進軍”校園,熱鬧非常的宣講會之后,部分企業開始招募實習生,另一部分干脆就收簡歷現場招聘。據統計,以廣州為例,今年的校園招聘會進度普遍提前了1個月。
“大四的暑假比較清閑了,原本打算不回家,留在學校把論文收尾,邊實習邊找工作”,廣州大學教育學院的畢業生阿蘭告訴記者,因為“奧運熱”,今年的暑期招聘市場可能會比較冷清,她不得不在7月到來之前加把勁,否則,就要等到9月之后了。“奧運熱”沖淡暑期招聘市場,這一說法在專業人士那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證實。
“現場招聘會的審批流程確實更為嚴謹”,智聯招聘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但是,絕大多數跨國企業的招聘手段都是以網絡為主,其他招聘形式已經很少;至于進校時間提前,是因為很多公司總部在北京,北京地區宣講會進校時間提前,造成其他城市的進校時間也一并提前,所以,“奧運熱”對招聘市場造成的影響也僅限于校園招聘這個領域,其他的影響不大。
學校方面則認為,大學生就業的黃金時期是當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這是需求信息量最集中的時間段,也是校內專場招聘會最多的時候。據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近3年的調查統計顯示,該校每年有超過70%的畢業生是通過校園就業網和學校所組織的各種招聘會落實工作的。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軌,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據廣東省教育廳2008年5月9日公布《廣東省200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超過24.7萬人,同比增加3.6萬余人,畢業生總數創歷史新高。而截至2007年9月1日畢業前,2007屆省內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88.60%,仍有超過11.4%(約2.8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未能實現“畢業即就業”。即使到年底(2007年12月15日)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屆大學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為96.68%,仍有3.32%、約8200名應屆大學生未能實現當年就業。
研究生就業率低于本科生
據廣東省教育廳2008年5月9日公布《廣東省200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分析報告》顯示,畢業研究生總體就業率(94.62%)低于本科生的總體就業率(97.27%)。由此可見,學歷文憑并不是順利找到第一份工作的“護身符”。
“整個學院都不好啊,生物很不好找的。”華南師范大學04級生物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周因為直到目前仍沒找到工作,所以她轉而選擇繼續在學校讀個英語專業的“雙專”。小周告訴記者,她四年前以高分進入了她所就讀的生物工程專業,這個專業總共有60人,但目前這個專業找工情況并不理想,目前大約有一半的人找到了工作。
靠“人脈”就業命中率最高
智聯招聘在今年4—5月啟動“大學生成功就業經驗”大型網上調查,向全國各地已成功就業的學子“取經”。成功收回有效問卷2797份。調查發現,逾六成大學生通過親朋推薦、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找到第一份工作。
調查顯示,盡管現在求職就業途徑呈現多元趨勢,但是在找到工作的2797名大學生中,找到第一份工作的“熱門”途徑依然是:親朋熟人介紹(26.2%)和招聘網站(20.0%)。通過這兩種途徑實現首次就業的受訪者占調查總量的接近五成(46.2%)。其次,通過人才市場(15.7%)、校園宣講會(15.0%)求職也是找到工作的主要途徑。以上四者是大學應屆畢業生順利找到第一份工作的主要途徑,累計占比逼近八成(76.9%)。
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的職業信息分析師劉偉賢認為:招聘網站信息容量大,是應屆大學生獲取企業信息的主要依賴途徑。但從成功率來看,導師推薦、師兄師姐推薦、親友介紹、針對某一專業的專場招聘會命中率更高。
專業對口最受重視
大學生擇業的首要考慮因素是什么?調查顯示,24.2%的成功就業大學生表示,擇業第一考慮的因素是專業對口,第二位考慮因素才是薪金、福利的水平(22.0%)。11.1%的人認為,長遠職業生涯規劃也是擇業應考慮的重要因素。
專家認為,成長機會遠比“薪金”更重要,作為職場新人,大學畢業生應當盡量選擇經過三五年累積可成為通用搶手人才的職位。能否為發掘資深潛能,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機會,將成為支配擇業的第一驅動力。首先,應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興趣愛好、能力特質進行職業定位;其次,是選擇那些發展前景良好的行業,那些行業大環境的不斷興旺能夠帶動該行業人才炙手可熱,如廣州目前正如日中天的汽車、會展、金融、房地產等產業行業。而2008年奧運經濟也將帶動公關、廣告、旅游、酒店管理等相關的就業領域將勃發無限生機。最后,是盡量選擇發展前景良好的職位,即能夠通過三到五年的積累成為職場中的通用搶手人才的職位。
廣州龍粵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志倫認為:對于專業背景,有時候在某些非技術性崗位如銷售、人力資源等并非特別被看重。例如,招聘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培訓生,可能通過性格測試、集體面試等種種方法發現你具有這方面的特質,如對人文的東西關注比較多,就會建議你考慮HR這個方向。但是像財務、金融、IT技術類的崗位,則肯定需要特別考察專業知識和能力。
八成應屆生起薪低于2000元/月
應屆生起薪到底有多少?他們心理“價位”是多少?記者在廣州大學隨機采訪11人,對薪水的期望值在3000元/月以上以及2500—3000元區間的分別僅有1人,低于2000元的有3人,其余6人都集中給出2000—2500元的數字。在中山大學,受訪的8人中,期望薪水在3000元以上的有4人,其余4人則認為應該在2500—3000元,他們表示,所獲知的“前輩”的薪水大多在這個區間。
然而,調查顯示,80.3%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他們第一份工作的起薪低于2000元/月。其中,67.6%的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起薪水平不足1500元/月。關于薪水,期望與現實的差距一直存在。
首次與用人單位談“薪酬”,如何“張口”?超過一半(57.5%)參與調查者表示“自己將在薪金幅度內取中間值”。星河灣地產招聘與培訓經理陳小民女士認為,對基本條件符合但缺少相關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而言,一般在行業同等職位的薪金范圍較低值內取值比較合理。只有當具備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并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時,在薪金范圍的較高值取值是穩妥之策。通常情況下,建議應屆畢業生穩妥之策是取行內同等職位的一般水平或起步線比較低的入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