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福建七大創新破解農村路網建設難題

2008-6-23 13:3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福建從2003年12月開始實施“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計劃到2010年建成農村公路4萬公里,目前已完成3.5萬公里,泉州等7個市及南平所屬的6個縣(市、區)先后實現了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標。預計到今年年底,該省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將達98%以上,提前兩年全面完成“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的預期目標。 
        科學的決策,成為福建農村公路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的助力。該省采取的7項政策措施在福建乃至全國都是創新,有效地協調解決了福建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的資金、質量管理等難題。 
        創新一:全國農村公路建設中補助標準最高。 
        “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啟動初期,由于建設資金缺口大,嚴重影響了建設進程。福建省提出了集中資金重點扶持的政策,省級補助資金比例不斷提高,其中,縣道三級路補助標準達每公里30萬元至70萬元;鄉村四級路中,沿海地區按照每公里7萬元至10萬元、山區按照每公里10萬元至15萬元的標準分別給予補助;對于省里確定的14個對口幫扶的欠發達縣,給予政策傾斜,鄉村道另外再每公里增加1萬元補助。 
        今年,對于部分特困縣市的通建制村公路,福建加大補助扶持力度,實際補助標準達每公里20萬元。 
        創新二:在全國首推農村公路建設“一縣一議”模式。 
        去年,福建省交通廳推出“一縣一議”激勵政策,即對經濟困難縣分別采取“一縣一議”方法確定年度建設規模和補助標準,大大激發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據了解,超額完成“一縣一議”協議規定建設計劃的,根據超額完成情況,再給予每公里1萬元至9萬元的獎勵,“超得越多,獎得越多”。 
        創新三:在全國首推利用世行“部門貸款”籌資建設農村公路。 
        去年,福建省交通廳將世界銀行3億美元貸款規模進行“項目打包”,把其中1億美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此舉開創了世行在我國嘗試“部門貸款”建設農村公路的先河。 
        福建還由省交通廳統貸統還、統一歸口管理地方國債資金,將國債資金與部補助資金、省級交通規費、銀行貸款捆綁使用,集中資金、統一政策、重點突破。 
        創新四:在全國首推農村公路“代建制”建設管理模式。 
        近年來,福建在平和等縣試行農村公路縣級“代建制”,即農村公路路面工程由縣級統一組織代建,建立縣級代建機制(責任主體),水泥、碎石等建材統一協調、統一采購,路基改造由鄉鎮發動村民自愿投工投勞。推行“代建制”,有效地降低了工程建設成本,提高了工程質量,減輕了各村的負擔。福建省農村公路“代建制”體現了“六統一”: 
        一是統一資金管理。在當地銀行設立農村公路資金專戶,實行專戶存儲、統籌管理、專款專用。銀行賬號向群眾公開,項目受益村不需經過鄉鎮,可直接將自籌配套資金存入專戶。 
        二是統一工程設計。擬建設的鄉村道路,由縣級代建機構統一委托公路設計機構進行設計,報交通主管部門審批后實施。項目啟動后建立內業檔案,指定專人存檔保管。 
        三是統一招投標。項目施工統一采取公開招投標或邀請招投標形式,項目建設信息對外公開。中標施工單位向縣級代建機構預交質量保證金和合同履約金。當地交通主管部門對參建的施工單位的業績、工程質量和信譽進行跟蹤考評。 
        四是統一路面施工。路面、路肩、邊溝、錯車道建設由縣級代建機構組織中標施工單位統一實施。鄉村道路的路基改造以及涉及的征地、拆遷、賠償原則上由受益鄉、村負責協調和組織實施。鄉、村發動村民自愿投工投勞以減少路基改造成本,路基改造必須經當地交通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路面施工。 
        五是統一支付工程款。進入路面施工階段后縣級代建機構預撥項目啟動資金,施工過程中根據項目實際進度和質量情況審核支付工程款,并規定一至兩年的責任缺陷期,預留一定比例工程款作為責任缺陷期保留金,期滿后進行斷板復驗,超過規定斷板數按規定予以扣罰。 
        六是統一安全標志。實施縣級統一代建的每條新建水泥路,統一設置安全標志,在公路急彎路段、陡坡路段、視距不良路段以及村、鎮人口密集路段等增設安全防護設施。 
        創新五:“兩頭雙核、完工兌現”的省補資金和工程質量管理機制。 
        “一頭”是嚴把項目關。福建省對農村公路實行“敞開式”項目庫計劃管理,把符合要求的項目列入項目庫,以項目庫替代年度建設計劃,要求申請省補資金的必須是列入項目庫的項目。項目入庫實施陽光操作,公開省級補助標準和補助條件,讓社會參與監督。 
        “另一頭”即嚴把項目質量核檢關。以分級質量管理體系為基礎,引入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深化全過程質量管理,提高工程質量管理水平。福建建立了省級抽檢和督察機制,按照“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抽檢標準、統一補助標準”的要求,每季度組織一次質量抽查核檢,對設計、施工、驗收、抽檢進行管理,真正做到農村公路“建一條、成一條、發揮效益一條”。 
        為了加快資金周轉,福建對建設里程較長的農村公路項目按照不低于 3 公里路段的標準分段安排省補資金,以解決一些建設里程較長的項目在省里實行“建成后撥付”的政策時,地方因籌資困難而出現的資金周轉問題。“3公里政策”對建設里程較長的項目按照不低于3公里的規模給予分段安排下達省補資金,早完成的路段則早驗收、早補助。 
        創新六:制定農村公路地方性標準,出臺受限路段調整標準實施的靈活政策,提升農村公路防災抗毀能力。 
        福建省交通廳制定發布的《農村公路工程建設標準》,適應福建丘陵地帶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氣候特點,規定農村公路建設必須采用全路幅鋪設,并要求同步完善排水防護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路防災抗毀能力。 
        針對部分偏遠山村公路工程艱巨、造價較高的情況,福建省交通廳通過實地核實,對部分沿線人口少,村民收入水平低,沿線無重要礦產、旅游和林業資源的通村公路,將其中的工程艱巨、投資額大、地形地質復雜的建設受限路段,路基寬度放寬至按3.5米建設,或局部放寬平、縱技術指標,降低標準實施,進一步貫徹落實了“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建設農村公路的要求,降低了通村公路建設造價,最大程度解決偏遠山村建設資金缺口和籌資難的問題。 
        創新七:將農村公路建設與村居搬遷“造福工程”相結合。 
        福建省政府今年第二次常務會議提出,要把通自然村公路建設與農村村居搬遷“造福工程”相結合。對少數偏遠、存在自然災害風險的自然村,福建省交通廳嘗試將村路建設補助資金與農村村居改造“造福工程”補助資金捆綁起來,幫助當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真正實現造福搬遷,使農村公路成為群眾的“民心工程”、“滿意工程”。 
        目前,福建省針對農村公路建設中需要繼續完善和推進的問題,啟動了以建制村為節點的“向上銜接、向下延伸”農村公路建設,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向自然村延伸,不斷完善農村公路網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