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費暴跌 現貨價調整:中澳鐵礦石談判迎來轉機
2008-6-20 10:2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綜合消息 在6月初還陷入膠著的中澳鐵礦石談判,有望借助于近期海運費的雪崩式下跌迎來轉機。
本年度的中澳鐵礦石談判可謂是一場持久站,其個中原因是海運費問題,面對持續上漲的海運費壓力,中國鋼鐵企業最終選擇主動出擊。
“中國鋼鐵企業和部分貿易商認為進口成本太高,所以決定暫時停止定貨。”一位業內人士在6月16日接受采訪時介紹,中國企業暫停幾個月的海外鐵礦石采購,主要是處于價格考慮。
由于買家的突然離場,鐵礦石航運市場出現一輪暴跌走勢。據統計,上周,巴西、澳大利亞至中國海運費分別暴跌14.89%和31.53%;與FFA交易密切相關的海岬型船4條航次期租航線的平均日租金為18.02萬美元,暴跌22.97%;波羅的海海岬型船運價指數 (BCI)暴跌22.90%。這周澳大利亞至中國的鐵礦石海運費更是跌落35%,巴西至中國的海運費也下跌17個百分點。
據東北證券分析師張能進表示,進口鐵礦石到岸價由離岸價加海運費構成,其中海運費已占進口礦石價格的一半左右。未來海運費的走勢也將成為決定礦石價格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業內消息稱,海運費下跌將使鐵礦石現貨價格出現調整,可使中國企業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贏得一定籌碼。中國鐵礦石進口商與外國供貨商就2008年合約價談判后,可能會減少外購鐵礦石,導致需求下跌。
事實上,截至目前,進口鐵礦石的價格已經駛入了下跌通道。同時,5月、6月中旬,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委兩次聯合發出“疏港令”,部分港口開始增加礦石堆存費,鋼協也發出通知,提出降低港存措施,要求企業對自己的港口存放鐵礦石進行清理,并稱情節嚴重的囤積倒賣企業,將暫停或取消其進口鐵礦石的資格。
據分析,宏觀調控措施不僅改變了進口鐵礦石市場買賣雙方的心態,也預示著澳洲礦山最終放棄海運費補償、接受65%漲幅首發價格的可能性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