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在中國和北美尋求變局
2008-6-18 12: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對于DHL來說,從6月開始將會是一段異常忙碌的日子。在DHL的全球快遞業務中,北美和中國市場都將進行重大調整。
“在北美市場上和UPS合作,是希望能夠改善虧損狀況。在這個市場上,DHL的力量還不夠,”6月15日,DHL的母公司、德國郵政全球網絡(下稱“德國郵政”)執行副總裁克勞德?貝格里(Claude Begle)在“德中同行”城市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與北美相反的是,DHL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出色,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在中國進入零售領域既是為了鞏固地位,也是順應行業的發展趨勢!
上月底,DHL出人意料地宣布重組北美市場的快遞業務,而且,將依靠和對手UPS的合作,以充分利用DHL的過剩運力,削減成本。
在中國,DHL快遞業務則正式進入零售領域,首次采用自營店經營方式的零售旗艦店開始營業,并且計劃在今年內覆蓋全國主要城市。
北美:聯手UPS重組
北美市場快遞業務的糟糕表現讓DHL不得不展開重組,其中,與對手UPS的合作是重組計劃的重要一環。
根據計劃,UPS將接手DHL在北美市場上的空運和海運業務。在未來的十年里,DHL每年要向UPS支付10億美元。此外,DHL還將調整北美市場的運量,減少基礎設施網絡近30%的過剩運力,以及進行裁員和削減管理費用。
目前,DHL已經有小部分的包裹分揀業務交給了UPS,整體業務的轉讓預計會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
貝格里說,與UPS合作是為了更好地融入北美市場。他表示,UPS是北美市場中,尤其是美國市場中的重量級選手,DHL要單憑一己之力拿下北美市場很困難。近年來,DHL在美國的快遞業務連連虧損,如果再不展開行動重組業務,DHL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公開資料顯示,DHL去年在美國的虧損已經達到10億美元,而今年估計虧損將高達13億美元。
DHL表示,這次耗資20億美元的重組計劃就是為了改善經營狀況,提高運作效率,以便適應行業未來的發展。DHL預計,重組之后,從2009年開始,其成本支出就將開始減少。到2010年,其成本將下降8億美元左右,而2011年,其節約的成本則將達到10億美元左右。
當前,美國經濟持續低迷,再加上DHL在北美市場上的敗仗連連,業界均認為DHL可能會考慮放棄北美市場。不過,貝格里稱,盡管DHL北美市場的貨物運送會外包給UPS,但是DHL仍將用自己的品牌在北美市場上繼續發展。
“北美市場是一個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市場,在與UPS聯手之后,相信DHL的表現會得到改善!必惛窭镎f。
中國:進軍零售領域
與北美市場的巨額虧損相比,中國市場則令DHL相當滿意。如果說,北美的重組是為了生存,那么DHL在中國的新動作則是為了擴大贏面。近年來,DHL在中國市場上一直保持著35%至45%的增長率。
隨著DHL位于上海的首家自營店正式營業,DHL進軍快遞業務零售市場的行動拉開了帷幕。貝格里表示,進入零售市場是行業的趨勢,在電子商務的刺激下,快遞業務零售市場目前增速驚人。
根據計劃,DHL將在年底把零售自營店擴大到北京、深圳等主要城市,逐步對目前設在城市商業中心的30多家快件中心進行升級,將其改造成零售店,或者是能夠起到輔助作用的衛星店。
DHL沒有透露這一次征戰零售市場將會付出多少成本。不過,貝格里表示,一開始的投入勢必會是龐大的,而且其效果的顯現總是會有一段滯后期。
作為快遞零售市場的遲到者,DHL還將會面臨來自聯邦快遞和UPS的挑戰。
2004年,聯邦快遞最早進入中國快遞零售市場,當時,聯邦快遞收購了金考文印公司,涉足零售市場。目前,聯邦快遞的零售門店已經有18家。2007年,UPS也進入零售市場,與史泰博辦公用品公司合作,開設UPS零售門店。
對于DHL遲遲沒有進入零售市場,貝格里說,過去并不重要,關鍵是未來會怎樣。他說,憑借DHL在中國市場的地位,DHL對零售市場充滿信心。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DHL的快遞業務已經覆蓋了國內318個城市,在航空快遞市場占據了37%的市場份額。2006年,DHL亞太區收入60億歐元,其中25%來自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