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運河暢通無阻成就“水上高速路”美譽
2008-6-17 10:32:00 來源:常州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誰成就了“水上高速路”? 新運河寬闊的航道上,每天約有1800艘船舶穿梭往來,卻始終保持暢通無阻,“水上高速路”的美譽也在船戶中傳開。
任何新航道的開通,總要經歷適應期,這一時期也是事故高發期。然而新運河開通至今,卻未發生過一起重大事故,就連接警電話也明顯下降。究竟是誰成就了這條“水上高速路”?答案是:常州地方海事人!
新老運河順利交接
歷時4年精心打造,新運河今年年初竣工通航,黃金水道通行能力大大提升。然而,一個新問題隨之產生:由于船戶對新航道不熟悉,航程還增加了6公里,大多船舶依然習慣于走老運河。
常州地方海事人清醒地意識到:必須盡快讓新、老運河順利“交接班”,及早發揮新運河功能。向船戶散發通告,利用電子屏幕提醒,在沿線豎立告示牌……在廣泛宣傳的同時,還在新運河一次次引領船舶試航,確保通航安全。
1月底開始,地方海事人員就在東、西兩個入口處,啟用海巡艇引領300噸級的單船,繼而引領500噸級、700噸級,直至7000噸級的重載煤炭船隊。3月初又實行“分段引航”:7號艇將3000噸級的射陽船隊從上游入口連江橋引入,至鐘樓大橋后,再移交給9號艇,由9號艇引出新運河。
3月16日,老運河正式封航,船舶全部駛入新運河航道。48名地方海事人員駕著6艘海巡艇一大早趕到老運河上4個管制點,引導船舶進入新運河;之后24小時駐守現場,每天監護著近2000艘船舶順利通過。
水工航運兩不誤
如今,橫跨新運河的鐘樓大橋水上工程已完工。然而記者清楚地記得,5月初在施工現場采訪時,海事人員正夜以繼日地堅守在這里:橋面旋轉著四盞紅色警示燈,橋下一艘海巡艇24小時守護,提醒往來船舶繞行。
鐘樓大橋水上掛欄工程3月16日啟動以來,海事人員就一直守護在這里,還有一只海巡艇在附近水域巡航。海巡艇上的工作人員說,“水上掛欄建到2/5時,正好在中心航道施工,一旦被船只觸碰,整個掛欄都將報廢;而如果船舶避讓得過遠,又可能擱淺在河床斜面上。為了確保水工航運兩安全,我們在上、下游400米處都設立警示牌、航標燈,嚴禁在施工水域追越、齊頭并進,并增加夜間巡航,對經過施工水域的大型船隊進行引航。”
全線實現無障礙前行
新運河被船戶稱作“水上高速路”,除了寬闊的航道及其良好的環境,最重要的還是船舶在26.1公里航道上實現無阻礙,全線勻速前進。
據介紹,船舶到處停靠是導致航道不暢的重要原因。如今,新運河除了東、西錨泊區,東、西港區和服務區,全線不設一根帶纜樁,嚴禁船舶擅自停靠,以確保通航寬度,減少對正常航行船舶干擾。
新運河不但每個“關節”部位設置巡航燈、指示牌等,還規劃建設了全省第一個綜合性航道服務區。服務區集船民服務、監控救援、倉儲等為一體,具備航道監控、船舶簽證、船舶維修和加油、船戶生活用品補給、生活垃圾收集等功能。其中僅監控救援中心,常州地方海事局就投資1000多萬元,目前沿線光纜已鋪設完畢,一艘排檔艇、一艘巡航艇正在打造,總造價超過200萬元……
新運河的安管新機制目前也基本形成,現代化的管理服務手段將成為“水上高速路”長久通暢的可靠保證。
王衛東 李文婷 陳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