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化轉型油輪運輸轉向倉儲及船廠業務
2008-6-14 13: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盡管發跡于油輪運輸,但受國際油輪運輸市場低迷的影響,以油輪運輸作為主營業務進軍國內市場似乎顯得困難重重,最近種種跡象表明,泰山石化正試圖以一種新的模式布局國內市場。
油輪運輸失利轉向倉儲、船廠業務
泰山石化集團有限公司(1192,HK)是一家石油物流和海事服務商,于2002年在香港股票交易市場主板上市。
提供端到端的供應、運輸、倉儲、批量分銷服務,泰山石化亦在國內發展一個大型船廠,提供修船、造船和岸外工程服務。
泰山石化進行業務轉型的背后,不難看出油輪運輸市場的尷尬現狀。
全球運輸業的低迷,使得油輪運輸前景變得悲觀。據了解,2007年前11個月,在中東到遠東航線上,平均全球運費指數為WS67.5,明顯低于2006年WS95.75的平均指數。
另一方面,泰山石化的超級油輪多為單殼船,且平均船齡超過18年。不妙的是,2003年,歐盟15個成員國一致同意,禁止使用單殼油輪運送重油,禁止使用船齡在23年以上的單殼船,并在2010年之前完全禁止使用單殼油輪。
在這種局面下,泰山石化的業務轉型顯然意味深長。
泰山石化運營中心總裁黃少雄對此直言不諱:油輪平均運費下降18%以及燃油價格上漲20%嚴重影響了公司油輪業務的盈利能力。據泰山石化公布2007年業績報告,受油輪業務疲軟以及油價高企影響,期內虧損2910萬港元,而上年同期實現利潤1億港元。
“泰山石化集團的戰略轉型是將盈利起伏較大的油輪運輸業務轉向盈利穩定的岸上倉儲和造船、修船業務。”黃少雄表示,他說,“業務轉型既是眾望所歸,也是對股東負責。”
目前,泰山石化正全力向倉儲、船廠業務轉型,并出售一些單殼超級油輪,以應對油輪市場低迷對公司的不利影響。
業務轉型已現雛形
2007年,以海上石油物流和海事服務起家的泰山石化集團在中國福建收購了泉州船廠,這被看作是其發展戰略轉型的重要標志。
泰山石化在國內現有的倉儲基地及潛在分銷網絡分布
泉州船廠位于福建湄洲灣,處于上海和香港之間的戰略要地,臨近連接東北亞和中東地區的主要航線,目前占地34萬平方米,擁有3000米海岸線,專注于建造油輪和化學品船,同時還擁有修船和岸外工程業務的多功能設施。
據介紹,泰山泉州修船廠擁有四座總處理能力達100萬載重噸的干船塢,可修理、裝備及改裝包括超級油輪、FPSO/FSO/半潛式裝置以及最長的集裝箱船(397米)。修船廠預計在2009年底投入運營,到2010年預計年修船量可達250艘。
黃少雄表示,目前世界每年有超過13000艘船只需要進干塢維修,這意味著每年船只的在塢時間超過72000天,在這13,000艘船舶之中,超過30,000載重噸的船舶有3,000艘,成為泰山的目標市場,泰山石化的目標是取得其中10%的市場份額。而造船方面,黃少雄透露,2011年起預計每年可交付26條船以上。
此外,泰山的泉州岸外工程廠將建設成為一個大型岸外工程基地,建造海上石油鉆井平臺,預計2009年投入運營。
黃少雄說,與泉州船廠同時籌建的,還有福建泉州、廣東南沙、上海洋山三個倉儲基地,這三個項目大約到2011年左右都會完工,屆時泰山石化在中國的總倉儲能力會達到560萬立方米。
這三個項目都享受政府的全保稅政策,這對泰山石化而言,外來油品的倉儲、調和等,只要最終不進入中國市場,都可以享受保稅。
“虧損只是賬面的”
面對2007年虧損的壓力,黃少雄卻信心十足地表示,公司去年的虧損只是賬面虧損,而他對今年造船及倉儲貢獻提升有信心,全年可扭虧為盈。
為減少油輪平均運費下降和燃油價格上漲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泰山石化去年作價4100萬美元出售了一艘單殼超級油輪,并處理了一個浮動油庫以及一些小型油輪。到2008年5月,泰山石化油輪船隊僅余7艘超級油輪,船隊規模約為200萬噸。
除積極“減負”,黃少雄表示,未來公司會繼續重點拓展造船及石油倉儲業務,以令旗下資產更多元化。
黃少雄透露,集團船廠業務今年將有很大貢獻,并認為有關業務的價值現時未完全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他說,今年會投入1.5億美元資本開支用于船廠及倉儲業務。
巨大的投資所需的巨額資金也已解決,黃少雄介紹,公司正在出售一些單殼油輪資產,并且正在引入一些項目融資和合作,據悉,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已向泰山陸上倉儲設施業務注資1億美元,并擁有其49.9%的股份。
黃少雄表示,預計到2009年,泰山石化的收益和利潤來源將從主要依賴于超級油輪業務,轉型到倉儲、分銷和船廠業務。
黃少雄:
黃少雄,52歲,從2008年1月起擔任運營中心總裁,統領泰山石化的業務及運營工作。他在銀行、金融、商品貿易及項目開發方面擁有超過28年的專業經驗,并曾在2002年到2005年間歷任泰山石化要職,此前,他曾在包括法國興業銀行(新加坡)在內的多家大型跨國銀行機構,以及路易達孚集團等商品貿易公司擔任要職。在重新加盟泰山石化出任總裁之前,他曾為路易達孚中國地區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