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烏旗:從牧業大旗步入經濟強旗
2008-6-13 15:3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傳統畜牧業大旗,錫林郭勒盟東烏旗畜牧業經濟曾一度以數量擴張型居全區、乃至全國牧業旗縣之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草原生態整體退化、局部惡化的趨勢。2004年,東烏旗旗委、政府在認真分析發展形勢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畜牧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口岸貿易和旅游業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思路,把思想統一到盟委、行署“加快轉型、科學發展”的決策上來,邁出了從牧業大旗向經濟強旗跨越的堅實步伐。在改革開放即將30周年之際,一個牧業大旗,在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草原上發展工業,是怎樣走出一條工業經濟快速崛起與生態文明同步推進的和諧發展之路呢?近日,記者采訪了錫林郭勒盟東烏旗旗委書記烏力吉。
記者:發展工業經濟,如何轉變牧業生產方式?
烏力吉:立足資源和區位優勢,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經濟工作首位,保護生態、做精一產,壯大工業、做強二產,繁榮邊貿、做活三產。我們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力爭到“十一五”期末人均GDP、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標進入自治區旗縣市區前20位,建成自治區中東部重要的生態防線、開放前沿和綠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及有色金屬加采選煉基地。
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是推動東烏旗經濟轉型的首要任務。一是通過嚴格草畜平衡制度,普及草場三牧制度,加大“四帶四區”建設等綜合措施,有效遏制草原整體退化態勢。四年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1.8億元,壓縮牲畜數量近百萬頭只,實現了草畜動態平衡、牧民持續穩定增收和集約化經營能力增強。二是大力實施以烏珠穆沁羊提純復壯和發展西門塔爾牛養殖為主的牲畜品種優化工程,提高牲畜個體產出效益和畜牧業標準化。三是著力建設了5萬匹蒙古馬保種、15萬頭西門塔爾牛養殖、20萬只商品種羊、30萬只活羊出口、100萬只商品羊生產加工、2億公斤天然牧草“六大基地”,優化了區域布局,促進了畜牧業規模化生產。四是合理流轉了1400萬畝草場,積極引導牧民朝適度規模的現代家庭牧場方向發展。同時,培育起了元盛、東方肉業等一批本土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幫助牧民組建各類協會50多個,極大地提升了畜牧業產業化水平。2007年,全旗產業化使牧民人均受益達到814元。
記者: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帶動了哪些產業發展?
烏力吉: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是實現東烏旗由牧業大旗步入經濟強旗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旗以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為目標,加快資源轉換步伐,先后引進并實施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90個,有色金屬、煤炭、鎢鉬、鹽硝、畜產品五大優勢特色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的主導力量。以烏里雅斯太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為重點的四大工業區產業集群框架基本形成。2007年,我旗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61∶18,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4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6億元。其中,工業稅費對財政貢獻率達到63%。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畜牧業產業化的同時,東烏旗把加快城鎮化作為減少牧業人口、保護草原生態、提高承載經濟和人口能力的重要舉措來抓,累計投入建設資金5.8億元,實施了旗府所在地烏里雅斯太鎮擴建和嘎達布其鎮新建工程,形成了鎮區道路“六橫六縱三大出口”路網布局。城鎮化率達50%,降氟改水普及率、主要街道污水集中處理率均達到100%,被自治區命名為“八星級文明鎮”,進入國家級衛生城鎮競選行列。
記者:經濟實力的增強,是否推動了社會事業的發展?
烏力吉:是的。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2007年底,我旗累計投入教育經費7000多萬元,公辦學校和幼兒園全部實現“平改樓”目標,各類資助政策惠及學生20000多人次,初、高中升學率均保持全盟前列。旗、蘇木鎮、嘎查三級衛生網絡不斷完善,蘇木鎮衛生院硬件規模和軟件配備均達到了自治區規定的目標;在牧區啟動新型牧區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由財政補貼為40歲以上牧民進行健康體檢,牧民低保補差標準達到69.42元,位居自治區第一位。同時,還實施了新牧區建設房屋改造等基礎工程。國家新牧區試點白音圖嘎嘎查降氟改水率和風光互補發電設備安裝率、電腦入戶率分別達到80%和30%。各項具體措施的實施,提高了牧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
記者:聽了您的介紹,我對東烏旗未來的發展十分看好!
烏力吉:是啊,對我旗今后的發展,我們也信心百倍。未來五年,我們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繼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主動融入東北經濟圈,抓住構筑歐亞新通道的戰略機遇,尋求更大的發展。今后一個時期,東烏旗要著力打造以鉛鋅銅采選冶煉為重點的有色金屬產業集群;以鹽硝和煤炭資源深加工為重點的化工產業集群;以煤電石油開發為重點的能源產業集群和以牛羊肉加工為重點的畜產品綜合利用產業集群,努力在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新型工業化、口岸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幾大方面實現新突破。
我旗境內的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已正式擴大為自治區繼滿洲里和二連浩特之后的第三大國際口岸。新(新丘)———珠(珠恩嘎達布其)———喬(喬巴山)國際鐵路一期工程業已動工,一條通江達海的歐亞國際新通道不久便會貫通,這必將有力地帶動東烏旗經濟的全面發展”。目前,珠恩嘎達布其公路口岸聯檢區各項基礎設施已投入使用,14家大型企業從該口岸常年通關。到2010年,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將建成集口岸通關、出口加工、邊境貿易、倉儲物流為一體的自治區中北部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過貨量將突破200萬噸,進出口貿易額將突破60億元。 (王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