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產業轉移”助推資陽商務發展新跨越

2008-6-12 12: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資陽市商務局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提速增量、提質增效”的中心任務,積極探索“速度+質量+效益”三位一體發展之路,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一季度主要商務經濟指標穩中有升,圓滿完成了“開門紅”目標任務。
  一、始終堅持“四個結合”,全面承接產業轉移
  全省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會議召開后,資陽市商務局緊緊圍繞“承接產業轉移年”中心任務,以打造“一區四基地”為重點,大力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抓住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新機遇,充分發揮成渝經濟走廊的區位、資源、產業基礎、要素保障和綜合成本優勢,努力把資陽建設成為東部產業轉移和成渝工業布局的重要承接地。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我們始終堅持“四個結合”:
  (一)堅持與主導產業發展相結合。依托全省確定的“六帶、一鏈、四集群”承接產業轉移重點,突出發展我市造車、食品和醫藥、紡織、建材“2+3”主導產業,優先發展造車、食品兩大產業,壯大發展醫藥、紡織、建材三大產業,努力承接一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形成“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承接格局。突出抓好南駿公司與東風公司的合作項目、四通公司與深圳東風的合作項目、海大集團與廣東巨輪模具和天津華世通合作全鋼子午線輪胎項目、資陽機車有限公司與廣西玉柴船用和汽車發動機合作項目、中石油公司和中糧集團燃料乙醇項目、法派西服建設項目、沱江東區開發項目、三岔湖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基地項目等與主導產業對接的八大項目。
  (二)堅持與物流園區建設相結合。一是高起點規劃物流園區。加快與我市十大工業園區和“侯十工業帶”的功能定位相配套的物流園區建設,堅持規劃建設一片、配套完善一片、開工投產一片,實現集約發展、積聚發展、集群發展。二是高水平建設物流園區。加快推進與成都共建物流集中區步伐,強力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區域合作機制創新的試驗區。大力推進“四區”互動共建,把物流園區與工業園區、城市新區、舊城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運用市場化手段創新投入機制,實現園區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三是高效能管理園區。建立健全物流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加快構建規劃一流、建設一流、服務一流的現代化物流園區管理體制。
  (三)堅持與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依托我市五大主導產業,以“百日招商”活動為契機,精心組織實施好西博會和赴成都、重慶、北京、香港招商的“一會四活動”,全面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和投資促進的各項活動,突出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品牌優勢,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效益好、帶動性強、聚集效益明顯的大項目、好項目。在重點抓好8個重點項目的同時,擴大四海集團與香港華潤集團項目合作、促進香港真明麗LED冷光源簡陽生產基地、香港馬可波羅乳品生產、香港麗興整體開發資陽賓館片區等項目的盡快落地。
  (四)堅持與優化投資環境相結合。一是優化政務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確保企業入駐前“零障礙”、入駐后“零投訴”、出問題“零容忍”,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最優的政務環境。二是優化要素環境。創新激勵機制,落實市政府確定的財政扶持、金融促進、要素支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努力營造商貿流通基礎設施、網絡平臺等承接環境,積極引進現代物流企業落戶資陽。三是優化社會環境。加大承接產業轉移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愛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二、全面實現“四個增長”,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一季度,從我市商務經濟運行態勢來看,主要商務經濟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開門紅”目標任務,達到或超過省下達目標任務要求,全面實現了“四個增長”: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5.8億元,同比增長20.9%,比去年同期提高6.7個百分點,增長幅度居全省第三位,總量居全省第十三位。
  ———外貿出口額完成2966萬美元,同比增長0.5%,總量居全省第九位。
  ———實際到位外資完成100萬美元(去年同期無),總量居全省第十六位,打破了我市自建市以來一季度無外商投資的歷史紀錄。
  ———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營業額完成30萬美元,同比增長47.8%,總量居全省第十位。
  (一)消費品市場持續增長。一是城鄉市場協調發展。 “萬村千鄉”、“家電下鄉”、“雙百市場”、“迎春購物月”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帶動城鄉消費品市場持續增長。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17.1億元,同比增長21.3%;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8.7億元,同比增長20.8%。二是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全市食品飲料煙酒商品零售額2170萬元,同比增長38.1%,其中糧油類增長74.1%;居民購房實現3.5億元,同比增長22.3%;五金加電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了44.5%,其中“家電下鄉”試點產品(截止4月30日)銷售量達21695臺(部),銷售額達2828萬元,名列全省第二。三是節假日即期消費活躍。1、2月份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完成12.1億元、1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7%、20.8%。四是住宿和餐飲市場增速較快。全市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5億元,同比增長25.3%,快于零售額增長幅度4.4個百分點。
  (二)外貿進出口低速增長。一是外貿出口增長速度減緩。一季度,外貿進出口額完成3347萬美元,同比增長僅0.9%;其中:外貿出口額完成2966萬美元,同比增長0.5%;進口額完成381萬美元,同比增長4.3%。二是重點出口企業支撐作用明顯。我市南車集團、環宇實業、創源公司、川橡集團、空分設備、明劍服裝、錦繡絲綢7戶重點企業出口額達2623萬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88.4%。三是外貿出口主體隊伍逐步擴大。全市共有22戶企業開展出口業務,比2007年同期新增出口實績企業6戶。四是國際市場拓展能力得到提升。我市出口商品涉及機車、曲軸、凍豬肉、輪胎等12大類產品,分布于6大洲的37個國家和地區。
  (三)利用外資大幅增長。一季度,我市大力實施“百日招商”活動,全市承接產業轉移效果明顯,外商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合同外資和到位外資實現了“雙增長”。全市合同外資完成400萬美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0%;實際到位外資完成10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0),達到目標進度要求。目前,四海集團股權轉讓項目已到位外資300余萬美元,正等待驗資;總投資1000萬美元的香港真明麗集團LED冷光源簡陽生產基地項目順利入駐簡陽市十里壩工業園區。
  (四)勞務合作平穩增長。依托外派勞務培訓基地和外派勞務獲權企業,成建制外派勞務輸出逐漸壯大,外派勞務人員呈現結構優化、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一季度,全市外派勞務達349人次,其中:大(中)專人數達34人次,占外派勞務人次的10%。完成勞務合作營業額30萬美元,同比增長47.8%,超目標進度4.6個百分點。
  三、充分認識“四個缺乏”,客觀分析面臨形勢
  雖然我市商務工作取得了“四個增長”的階段性成效,但由于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兩稅合并、物價上漲、消費貢獻率不大、開放型經濟水平不高等影響仍然存在,我市商務工作面臨嚴峻發展形勢與考驗,客觀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問題,具體體現在“四個缺乏”:
  (一)市場消費缺乏新增長點。一是由于我市消費品市場運行質量不高,隨著消費品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居民消費的積極性,缺乏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導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量不大。二是由于城鄉市場基礎設施差,城鄉商業網點布局尚屬起步階段,城市中心商業圈短期內難以形成。
  (二)外貿出口缺乏增長后勁。由于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勞動力和運輸成本上升、利率提高等因素,導致企業出口積極性不高,出口創匯大戶少;同時,由于出口信用、擔保等制約因素,簽約大單不能盡快履約,外貿出口在歷年高位運行的基礎上,實現較快增長難度系數大。
  (三)引進外資缺乏對接平臺。由于區位條件和自然稟賦資源差別,外商投資的吸附能力不夠強,承接產業轉移優勢與外商投資領域對接不夠突出,導致入駐資陽的外資企業數量較少、規模偏小、區域發展不平衡。同時,由于企業參與廣交會、投洽會、西博會等引資平臺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走出去”和“引進來”步伐緩慢。
  (四)外經合作缺乏政策支撐。由于我市對外承包工程仍未實現零的突破,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營業額主要依靠外派勞務收入來支撐。同時,由于外派勞務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和經費保障,外派勞務人員基本屬于群眾自發性輸出,成建制輸出量少,導致外派勞務人員文化素質不高、技能低下,從事低收入行業居多,勞務收入偏低。
  四、著力突出“四個重點”,推進商務超前發展
  下一階段,我們將圍繞省商務廳提出的“三高于、兩提升、四增強”為核心內容的商務超前發展戰略,搶抓承接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著力突出“四個重點”,努力把資陽打造成為融入成渝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服務高地、環境洼地、風水寶地,促進我市商務工作更好更快發展。
  (一)提速增量,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一是推進商貿設施的業態調整。大力推進市、縣兩級城市商業網點的規劃實施,合理布局城鄉商業網點,加強商業地產專業開發,形成一批以大型商業零售賣場、品牌專賣店、專業店、社區超市、農家店為基礎的現代商業業態結構。新建“萬村千鄉”農家店200個,鞏固和提高全市1754個已建農家店的配送率、存活率。二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運用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商業經營手段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啟動專業物流園區建設,積極支持第三方物流發展,逐步形成一批專業物流公司。突出抓好成都、資陽聯合開發“兩湖一山”旅游區為重點的旅游型商貿業,建設一批大型游樂設施,旅游商品專業店,星級旅游飯店,高檔次農家樂等。完成投資1070萬元的樂至桑都配送中心建設,啟動投資1300萬元的簡陽匯鑫配送中心建設;全面推進投資3380萬元的四海集團“雙百市場”配送中心和冷鏈系統建設。三是優化商貿流通發展環境。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規范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綠色服務通道”建設,積極爭取商貿流通業優惠扶持政策,重點加強酒類流通、生豬定點屠宰、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典當、拍賣等專業市場監管,營造管理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二)提質增效,提高外貿出口競爭力。一是優化外貿出口結構。依托省上確定的成德綿南資汽車產業帶、成德資自宜裝備制造產業帶和丘陵地區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借助承接產業轉移機遇,加強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項目合作,突出抓好資陽機車廠、南駿公司、海大橡膠集團、空分集團、四通公司、四海集團等造車、食品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壯大發展醫藥、紡織、建材等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力爭7戶重點企業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90%以上。二是提升出口產品科技含量。立足以質取勝,加大出口產品的研發力度,提高核心競爭力,推動外貿出口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轉變,切實轉變外貿出口增長方式。鼓勵機車廠開發、研制大功率船用柴油機項目;鼓勵空分集團研發天然氣液化及加工成套設備,力爭申報專利3項;鼓勵大川公司著力開展清潔能源汽車M型CNG壓縮機產品開發。三是培育外貿出口品牌。引導重點企業培育和發展出口品牌,著力支持“晨風”機車、“海大”輪胎、“蜀嬌”凍豬肉、“川牌”空分設備4個出口產品創建出口品牌。力爭培育 2—5個“四川省出口名牌”、1—2個“中國出口名牌”。四是打造外貿出口基地。圍繞重點出口行業、出口產品、出口企業,積極建設“車產業出口基地”、“農產品出口基地”等特色出口基地,提高外貿出口發展后續力。
  (三)擴大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一是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作用。積極爭取《資陽市鼓勵外來投資優惠政策規定》等政策落實到位,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促進四海集團與華潤集團合作項目、香港真明麗集團LED冷光源生產基地項目、香港馬可波羅乳品生產項目、香港麗興整體開發資陽賓館片區項目等在談項目盡快落地,促進華冠食品、貝格爾裝飾等在建項目增資擴股。二是精心包裝好優勢項目。圍繞我市車產業、食品加工業、醫藥工業、紡織工業“四大主導產業”,充分利用好“一會四活動”引資平臺,搞好項目的論證、包裝、推薦,爭取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對接我市優勢產業,培育新興產業。三是不斷提高外派人員素質。建立外派勞務輸出培訓點,實行“訂單式”培訓,大力推行成建制外派勞務輸出,提高外派勞務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擴大中高級技術人才輸出。著力培育“資陽建工”、“簡陽送奶工”“資陽機電工”等地方勞務輸出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四是突破外經合作發展瓶頸。深入挖掘我市外經合作潛力,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積極引導和支持資陽機車、簡陽興盛等資質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創建外經合作品牌。
  (四)依托項目,提高產業轉移承接力。一是圍繞“十大項目”,夯實承接基礎。繼續加大“萬村千鄉”、“雙進工程”、“信福工程”、“家電下鄉”項目實施力度,完善城鄉物流體系建設,加快物流園區建設步伐,為承接國際國內商貿流通重點企業營造物流網絡平臺;繼續加大“萬商西進”、“雙百市場”、“東桑西移”、“振興老字號”項目建設力度,壯大發展我市造車、食品、醫藥、紡織、建材“五大主導產業”發展,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產業承接格局;繼續爭取“服務外包千百十”項目、積極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加快服務外包基地、外貿出口基地、外派勞務基地建設步伐,提高對外開放和產業承接力度,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二是依托“十大園區”,突出招大引強。圍繞“西部車城•綠色資陽”城市定位,以我市“十大工業園區”為承接平臺,突出招大引強、招商選資,注重引進帶動力強、關聯度高的龍頭企業和大企業,培育大產業、大基地,積極探索“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承接模式。力爭在承接引進一流的整車生產企業、發動機專業制造企業和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上取得突破。重點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產業前50強龍頭企業,著力承接組團式、鏈條式整體轉移,引進產業上、中、下游各階段產品生產企業和研發、采購、銷售、物流、售后服務等各營運環節,形成“龍頭帶配套”、“配套引龍頭”的良性互動發展格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