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廣西梧州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競爭力研究

2008-6-11 23: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梧州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接受粵港澳臺地區產業、技術、資金轉移的最前沿地區,對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極具地緣優勢。本文通過對當前梧州市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劣勢進行分析,從八個方面提出了提升梧州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從梧州市近幾年的產業結構來看,工業是拉動該市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工業經濟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因此該市要實現經濟繼續加速發展的目標,緊緊抓住東部產業轉移的契機是一個重要舉措。

 一、產業轉移的內涵及其實現的理論條件
    按照產業梯度轉移理論,產業轉移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達區域的部分企業順應區域比較優勢的變化,將其部分產業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區域,從而在產業的空間分布上表現出該產業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區域轉移的現象。產業轉移實現的理論條件主要有三:1、發達區域生產要素價格上漲或發展戰略變化,有轉移的內在動力;2、后發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區域存在較大差距,分屬不同經濟梯度,有產業轉移的可能;3、承接區域有比較明顯的資源優勢或生產要素方面的比較優勢,有產業轉移的承接能力。

 二、梧州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優劣勢分析

     梧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對象主要是與之毗鄰的珠三角地區,特別是粵港澳。梧州市在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與其他地區相比既有優勢,又有劣勢:

  優勢條件:

  第一,勞動力要素。梧州與珠三角地區有著特殊的“地緣”、“親緣”關系。山水相連,語言相通,相似的文化、習俗,這些背景都是梧州勞動力資源獨特的優勢,是其他地區無法模仿、難以取代的。同時在經濟發展水平上梧州與珠三角存在巨大的梯度差,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使梧州在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時具有較大的優勢。而更重要的是地緣相近使兩地間的交易成本和生產要素結合成本低廉,可以大大降低產業結構的轉移和調整成本。

  第二,區位優勢。梧州地處兩廣交界,匯西江、桂江于一城,水路運輸發達,素有“小香港”之美譽。作為廣西的東大門,梧州是我國西部大開發12個。ㄊ校﹨^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是東西部經濟圈的結合部。而且,作為新興的“北部灣廣西經濟圈”內的重點城市,梧州將以高速公路和水上運輸,東連廣州、深圳、香港、澳門,西接南寧、桂林、柳州、北海,成為珠三角和北部灣兩大經濟區物資流通的中間樞紐。

  第三,資源與能源匹配要素。梧州水力資源豐富,西江水系縱橫廣西,西接云貴,東入廣東,直通南海。梧州港年貨物吞吐能力300多萬噸,是全國第6大內河港口,是西南地區物資流通的水上樞紐。同時,梧州及其腹地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林產和水產等資源,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并初步形成了食品輕工、日用化工、林產林化、人工寶石等支柱產業。這些都為梧州承接產業轉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劣勢分析:一是工業用地價格高。梧州山坡地多的地形造成土地平整開發成本高,工業用地價格比周邊平坦地區高;二是能源交通、物流條件制約。梧州市缺煤少油,用煤用油均需從市外調入,生產能源成本高;對外交通條件較差,主要是沒有鐵路,物流業發展滯后,造成企業對外運輸成本較高。但隨著桂梧、南梧等高速公路的建成,情況在改善之中。三是產業發展基礎和配套能力較弱。該市的產業配套條件與轉移企業要求還存在較大距離,如零部件的配套、金融服務、高職高技人才、市民就業觀念等。四是市場觀念還比較淡薄,體制和政策環境還不完善,政府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地區間招商引資存在惡性競爭現象。

 三、梧州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進展與成效
    近年來,梧州市已充分認識到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是加快發展的最有效途徑,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突破口來抓好,積極搶抓東部產業轉移的難得機遇,主動融入珠三角經濟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007年,梧州市完成生產總值326.76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增速創1994年以來最高水平。全部工業增加值142.13億元,增長2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72億元,增長35.1%,實現利潤8.93億元,增長83.4%,實現利稅16.7億元,增長47.7%。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3.5%,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作為梧州市經濟發展主導產業的工業實現高速高效增長,主要得益于該市堅持狠抓招商引資、大力抓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戰略的實施。2007年梧州市招商引資取得較好的成效, 全年引進外來投資項目440個,投資總額111.47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67個,投資總額61.79億元,分別占引進項目總數和投資總額的60.9%、55.4%。在引進項目中,屬東部產業轉移項目231個,投資總額76.26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59個,投資總額44.13億元,分別占引進東部產業轉移項目總數和投資總額的68.8%、57.9%。全年引進市外境內資金86.9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實際利用境外資金13750萬美元,增長6.34%。據統計,自2004至2006年,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項目占梧州市累計引進項目總數的71.7%,投資總額占累計引進項目投資總額的82.1%,實際到位資金占累計引進項目實際到位資金的61%。這表明,梧州市招商引資的實效是以引進東部產業項目為主,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成為推動梧州市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

    四、提升梧州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競爭力的思考

    雖然該市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措施,在實踐中也取得了相當成效。但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掀起招商引資熱潮,他們制定的許多優惠政策并沒有跳出與其他地方大同小異的共性,有些甚至比不上別的區域。例如大家都說要減免稅費,實際上,地方減免的權限和空間是很小的。而各地的交通、水電、通訊、商業等大環境差距正逐步縮小,外商投資選擇日趨理性。因此,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和措施,才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提高競爭力,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繼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突破梧州市交通基礎設施落后的瓶頸問題,為提高競爭力夯實堅實基礎。

    交通優勢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因素。梧州開埠以來,憑借西江黃金水道而輝煌,在后來一段時期因交通格局的變化而衰落。構建與廣東珠三角立體交通接軌,是全市在周圍城市進行產業轉移競爭中取勝的重要有利條件,主動融入珠三角,首先是交通要融入珠三角。在未來五年,要建成竣工洛湛鐵路梧州段、南梧高速公路梧州段、桂梧高速公路梧州段、西江航道干道整治和梧州港赤水圩作業區碼頭等五大骨干交通基礎設施,凸顯全市區域性的大交通框架初步輪廓。重點突破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以按照現代化大城市的標準要求,真正奠定梧州市在桂東南區域的中心地位。

    隨著洛湛鐵路永州―岑溪段將要建成、南寧至梧州至廣州鐵路的即將上馬,將形成洛陽―永州―梧州―湛江通道和昆明―百色―南寧―梧州―肇慶―廣州―深圳―香港通道。梧州將成為中南地區及大西南地區進入粵港澳及東盟通道中的重要鐵路樞紐。隨著南梧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的建成竣工,如再打通梧州至來賓高速公路,將會形成南寧―貴港―梧州―廣州―香港高速陸路通道和桂林―梧州―肇慶―廣州―香港高速陸路通道。隨著航道港口工程(西江航道整治梧州段和梧州港赤水圩作業區碼頭)建成竣工,必將對恢復西江黃金水道地位,提高梧州港口吞吐量有重要作用。這些項目的實施和建成,將徹底改變困擾全市多年的交通落后瓶頸問題。在這些水、鐵、陸立體交通網絡逐步完善后,梧州作為廣西最靠近粵港澳地區的城市,將會依托其成為廣西乃至西南、中原腹地連接珠三角經濟圈和環北部灣的優勢,出現前所未有的商機,其發展勢頭銳不可當。

 (二)全面了解、深入研究珠三角產業群轉移的狀況及搬遷的意向,加強與珠三角政府間的互動,充分利用該市與珠三角兩地資源、產業和政策的互補優勢,建立兩地更緊密經濟合作關系。

    梧州和珠三角許多城市處于西江水道黃金位置,在即將形成的西江產業帶中,這一區域是銜接東西部優勢的結合帶,是整合東部市場和西部資源的樞紐,是梳理東部先進技術和管理同西部相結合的紐帶。

    廣東省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最早地區,盡管隨著國內開放全方位化,一些政策為全國所共享。但在珠三角核心地區,還是具有政策運行環境好,政策運用潛力足的優勢,是中國經濟發展活力和水平最高地區之一;而梧州市是地處國家西部大開發中東南的城市,既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又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優惠政策,加強產業合作,做大做強兩地優勢工業。梧州市可以主動接受珠三角主導行業實施異地擴張、品牌合作與兼并、上下游產品購銷、技術輸出等方面開展全面方位合作。以珠寶業為例,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珠寶首飾有望實現年產值1800億元,出口額達70億美元。梧州江門兩地都把珠寶產業作為未來支柱產業,實際上,兩市可以做好珠寶產業合作規劃,發展規劃可分步走辦法,2007年以前為基礎期,引進一批龍頭企業等進入進行正常加工、生產和銷售發展,形成一定的品牌。兩地之間的產業鏈逐步形成之后,投資商會大幅度增加,基本實現加工銷售旅游購物一條龍的目標。進一步加強兩地經濟產業對接,促使兩地產業優化升級,做強做大。

 (三)抓好產業承接基地建設。梧州市把工業園區、聚集區打造成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平臺,一是采取“筑巢引鳥”方式,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建設標準廠房,政府投資主要用于“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建好廠房引項目。這種做法對吸引項目落戶,迅速壯大園區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二是出臺獎勵政策激勵園區建設,梧州市出臺了加快工業園區、產業聚集區發展的獎勵辦法,市政府每年從市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設立加快工業園區、產業聚集區發展獎勵基金,專項用于對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園、區進行獎勵;三是加強產業聚集區建設。建設特色產業聚集區是梧州市在承接產業轉移工作中采取的一個重大舉措。該市找準定位,先引進企業再發展產業,在項目產業鏈配套上下功夫,大力引進上下游企業,推進聚集區加快發展。同時,實施“工業飛地”辦法,按產業聚集的要求安排項目落地,各縣(市)、區政府無條件支持配合,目前已初步形成岑溪家電、藤縣鋁制品、蒙山蠶絲綢等六個特色產業聚集區。

 (四)積極參與多區域經濟合作。招商形式上采取面上招商與專業團隊招商相結合,吸引招商與外出招商相結合,直接招商與委托代理招商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珠三角、長三角、韓國、東盟國家的招商推介和經貿活動,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采取的方式有駐點招商、上門招商、以商招商、以寶石節為重點的節會招商等。突出以商招商,梧州市自2006年至2007年連續兩年開展工業大會戰,對列入計劃的工業項目實施獎勵和扶持措施;還出臺進一步加快重點企業發展的獎勵辦法,從而鼓勵了現有企業多投資,延長產業鏈,拓寬產業帶。同時,要堅持選擇性招商,招商不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

 (五)完善有利于東部產業轉移的各項支持措施。在市級權限內,要在現有優惠措施的基礎上,繼續抓緊研究完善市場準入、項目用地、環境保護、財稅補助、金融服務、外貿扶持、勞動力支持、安全服務等方面的優惠措施,并真正落實到位,進一步增強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六)提供優質服務和高素質勞動力。梧州市大力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投資環境,機關效能建設成效顯著。各級各部門積極了解外商最缺和最需的東西,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之無障礙進入,無障礙發展。

    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梧州市現擁有4所技工學校、24所職業學校,職業教育資源日趨豐富。要將各技工學校、職業學校等職業培訓機構根據產業轉移趨勢積極調整專業設置,開設符合產業轉移企業用工需求的專業,通過校企聯合,訂單(定向)培訓等形式,為轉移企業提供技能熟練的勞動用工。

 (七)采取尋找行業“龍頭企業”策略。缺乏大型“龍頭企業”一直是梧州市經濟總量增加不快,工業不能取得突破性發展的“死穴”所在。因此要千方百計地吸引一家大企業或某個行業的“龍頭企業”來梧投資,以此再帶動相關企業盡快進入形成規模集聚產業。目前,該市引進的夢都美項目就是這樣的項目。據了解,該企業建成后年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納稅1億元,并可帶動上下游企業前來梧州投資,有望在3―5年內形成產值超過50億元的產業群。筆者參觀過的惠州市博羅力信電器公司是全國第二大電子變壓器生產企業,據公司的臺商老板介紹,因土地等因素制約影響,該公司擬向西部轉移,如搬遷,為該公司配套的漆包線廠、塑料廠、模具廠等企業都將計劃隨之搬遷。梧州市以電子、食品、化工、紡織等產業為切入點是筆者認為比較現實的途徑。

 (八)切實抓好項目前期工作吸引投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國家產業政策,重點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和節能環保等方面由各級政府研究提出一批項目,并由政府出資做好項目的規劃論證、可行性研究、設計等工作,并力爭辦好項目建設的所有手續。這種項目由于經過嚴格的分析論證,投資商決策投資時所需的項目資料完整,節約了投資判斷時間,減少了投資不確定性,故容易取得招商實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