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對經濟形勢和產業經濟有何影響?
2008-6-11 21: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華社記者趙曉輝、鄧衛華、陶俊潔
盡管汶川大地震給災區經濟帶來了嚴重影響,但并未改變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運行趨勢。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災后重建的推進,新的需求與新的投資將拉動相關行業的增長。
災后重建拉動投資增長
在地震發生近一個月之后,抗震救災工作逐步轉入災后重建階段。近日公布的《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對恢復重建進行了具體部署,并就資金籌集與政策扶持做出安排。
根據條例,國家設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專項用于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由預算基金以及其他財政資金構成。此前,財政部已表示,中央財政今年先安排700億元,明后年繼續做相應安排。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在未來三年,災后重建的經濟規模預計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約為四川省2007年GDP的51%和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的96%,或2007年全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的2%和固定資產投資的5%。
馬駿認為,盡管地震造成的直接損失巨大,但這種損失大多數是現有資產存量的損毀,預計由于存量損失帶來的生產供給能力的下降非常有限,但從需求角度來看,GDP衡量的是一段時間內新創造的需求,它將受到重建支出的拉動而上升。
因此,德意志銀行將2008年和2009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測分別調高0.7和0.4個百分點至10.7%和9.7%。
巨額投資集中于基建行業
巨額資金的投入最終將體現在一些行業的增長中。“對基礎設施尤其是房屋的重建將成為災后重建的重點,這將對附近地域的水泥、鋼鐵等建材行業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國金證券分析師楊帆認為。
多位專家分析說,由于受災程度比較嚴重,災后重建的規模將非常龐大,災區的基建業務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會比較大,這將促進基建、建材、鋼鐵、機械等行業公司的業績提升。
海通證券報告認為,工程建筑公司因此會獲得眾多工程承包業務,盡管毛利率不會有多大提升,但是業務量的擴張將會增加企業經營業績。而電力設備和通訊設備因為地震遭受損失,震區電力基礎設施損壞嚴重、通信中斷,災后這方面的需求也將帶動相關設備制造業的業績提升。
雖然投資將拉動一些行業企業的增長,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相關企業都將從中受益。以水泥為例,國泰君安報告認為,地震災害將改變水泥的短期供需關系,但因為水泥行業是區域性產品,運輸半徑在300公里左右,地震對其他區域水泥企業沒有影響。從全國性角度考量,這種短期增加的需求并不是決定行業發展的關鍵變量,更多是概念多于實質的心理影響。
警惕借“重建”短線炒作的投機行為
面對災后重建中可能出現的投資機會,專家提醒,在證券市場內,投資者應該對具體的上市公司進行認真分析,避免借題材進行短線炒作的投機行為。
事實上,早在地震剛剛發生之時,市場上就出現了對“重建”題材的炒作現象。四川省的兩家水泥生產企業*ST雙馬和四川金頂在因地震停牌又復牌后出現連續漲停,近日股價卻連續下跌,其中*ST雙馬已經低于地震前的水平。四川路橋、重慶路橋等也上演了類似的走勢。
專家提醒,股票的投資價值決定于多種因素,既要考慮宏觀政策層面,也要考慮上市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在當前股市走勢較弱、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對災后重建中可能出現的投資機會應該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