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
2008-6-1 10: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密政〔2008〕4號
新密市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商貿流通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和重要支柱,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產業,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是決定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為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全市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目標
到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2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培育年銷售額超1億元的商貿龍頭企業1—3家,年交易額超2億元的特大型商品交易市場1—3家。
二、工作重點
(一)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培育打造一批擁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輻射范圍廣、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商貿流通龍頭企業。支持和鼓勵金成時代廣場、兆吉新世界、屏峰商場、百貨大樓、上海商場、萬客隆生活廣場等具有競爭優勢的商業設施通過兼并、重組、參股、控股、收購、托管、特許加盟等多種方式,提升業態層次。積極引進客商參與我市大型零售商業企業的改造,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構建商貿流通網絡。制訂《新密市零售商業網點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按照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結構合理、各具特色、適度超前的原則,構建和完善三級商貿流通網絡新體系。一是按照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發展實際情況,加強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文化設施的建設和集聚,高標準規劃建設5個城市區域性商業中心。二是加快發展以便民、利民為宗旨的社區商業服務網絡。三是各鄉鎮要充分發揮鎮區輻射功能,科學規劃和布局商貿流通設施建設,組織引導民間資金,適度向商貿流通業發展傾斜。全市重點規劃建設10個鄉鎮級商業中心。通過三級網絡建設,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結構優化、業態先進、功能完善、競爭有序的商貿流通網絡新體系。
(三)加快特色商業街建設。按照“政府規劃、市場運作,規模經營、特色突出,重點推進、打造品牌”的原則,加快推進特色商業街建設,加快提升我市商業街的整體規模、檔次、品位、特色和管理水平。一是要盡快制訂我市特色商業街發展總體規劃,充分利用商業資源。二是要突出重點,強力推進,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辦法選擇幾條重點街區, 制定相關鼓勵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打造各具特色、業態先進的商業街示范街區。三是要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四是要突出歷史文化特色、商品特色、經營特色、建筑特色、人文特色,增強吸引力和輻射力。五是要制定特色商業街命名和管理辦法,規范管理,提升服務,促進特色商業街的繁榮和發展,打造城市的商業文化名片。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在我市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購物、餐飲、民俗文化、休閑娛樂等特色名街,形成較為完善的商業街管理體系,使特色商業街成為弘揚商業文化、引領時尚消費、扮亮景觀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活力的窗口。
(四)發展夜間消費市場。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繁榮夜間消費市場,培育夜間購物市場;建設和開辟更多適合夜間消費的場所,吸引推動夜間市場的繁榮;發展餐飲、休閑、娛樂、購物等特色街區,規范夜市經營;發展夜間文化娛樂,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夜間文化娛樂活動,營造消費文化氛圍;通過組織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間休閑項目,加大設施投入等措施,加快培育夜間消費市場,營造良好的夜間消費環境,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增強城市活力、親和力和吸引力,引導和促進消費,滿足市民消費需求,繁榮和發展夜間經濟。
(五)大力發展大眾化餐飲。把發展大眾化餐飲作為滿足居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緊密圍繞服務民生、擴大消費、促進和諧的宗旨,充分調動和利用各方面有效資源,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培育一批大眾化餐飲龍頭企業,不斷提高大眾化餐飲的規模、質量和服務水平。全面啟動早餐工程建設,按照“政府引導、示范帶動、市場運作、規范經營”的原則,以培育早餐骨干企業、發展早餐連鎖經營和推進標準化生產、統一配送為重點,加快建設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方便衛生、環境優美的早餐服務網絡,使我市早餐市場逐步向企業規模化、管理規范化餐飲服務網絡,形成以大眾化餐飲為主的餐飲產業結構,滿足廣大居民的早餐消費需求。
(六)進一步優化商品交易市場布局,加快商品交易市場的建設升級。制訂《新密市商品交易市場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進商品交易市場園區建設,優化商品交易市場布局和結構,加速商品交易市場產業聚集。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商品交易市場園區建設的組織和政策保障,對于已具備開發條件的園區要盡快明確園區建設范圍和土地權屬,借鑒工業園區的建設模式,建立必要的管理機構,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市場入駐。結合我市實際,充分發揮緊臨省會鄭州的商品集散地優勢,規劃建設若干個以建材、服裝、小商品、農資、鋼材及農產品等為主的商品交易市場,進一步提升我市商貿流通業的輻射能力。一是依托商品交易市場園區建設,重點扶持優勢行業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建設,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吸引外來投資等手段,打造一批年交易額超3億的特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二是完善商品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細化商品交易市場的功能定位,促進商品交易市場協調發展,積極支持產地市場建設,增強商品交易市場與第一和第二產業的關聯度,帶動相關產業共同發展。三是鼓勵商品交易市場積極引進物流配送、電子交易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場由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經營方式轉變,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市場影響。
(七)積極發展社區商業服務網絡。以國家商務部開展社區商業“雙進工程”為契機,加強國家及商業示范社區的創建工作,以點帶面,加速發展社區商業網點建設。通過搭建社區商業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延展社區商業服務功能,方便居民消費。圍繞便民、利民的服務宗旨,積極引導大型商業企業到社區設立連鎖超市、24小時便利商店、標準化菜市場等,提高社區商業設施的檔次,改善社區居民消費環境,提高服務質量。繼續推進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商業網絡,促進農村消費。
(八)強力推進物流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利用鄭州鐵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四港”基礎設施條件,積極推進現代物流產業發展。依托鄭少高速公路、鄭石高速公路和省道等物流結合點,大力發展包括煤炭、耐材、造紙、建材、服裝、石雕等綜合性及專業性物流園區。運用現代信息及現代運輸、倉儲、配送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物流企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技術裝備水平較高、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大型物流企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入駐新密,提升我市物流業整體水平和形象。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提高認識,把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強領導,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務求實效。加強對全市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市商貿流通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由市政府領導擔任,市直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研究提出涉及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全市商貿流通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進商貿流通業重大項目的實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組織協調工作。
(二)加大支持力度。設立現代服務業專項發展資金,重點支持改善商貿流通業發展環境、打造平臺、提升城市商貿流通業整體形象等公共服務方面建設項目;對我市商貿流通業發展帶動性強的重點項目的引進,龍頭企業的培育,傳統商貿流通業的提升改造,新型業態的推廣運用;推進物流園區、商品交易園區、特色商業街建設,以及夜間消費、早餐工程、振興老字號、酒類管理、社區“雙進”等各項工作的實施。
(三)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創品牌。對發展業績突出,品牌效益明顯,進入國家級、省級同行業前列,為我市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商貿流通企業,市政府采取獎勵、貼息等方式進行重點扶持。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中華老字號”、“金鼎店”的商貿流通企業,市政府給予5-10萬元獎勵;對獲得河南省“著名商標”、“河南名牌”、“河南老字號”、“河南豫菜品牌示范店”的商貿流通企業,市政府給予1-5萬元獎勵;對商貿零售企業年銷售額首次突破1億元、2億元、3億元或繳稅額首次突破3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的,分別給予10萬元、15萬元、20萬元的獎勵。
(四)優化商貿流通業發展環境。各級各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增加辦事透明度,積極為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市場信息等咨詢服務;規范市場主體和完善促進公平競爭的地方性規定,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督管理,維護市場流通秩序;規范投資行為,營造公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環境,對大型商業網點設施建設和大型商業項目的設立逐步推行聽證制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管理體系,加強誠信教育,完善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五)建立激勵機制。為推進我市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努力營造比貢獻、爭先進的良好氛圍,激勵更多的企業和職工為我市經濟發展做貢獻,在全市商貿流通企業中開展新密市突出貢獻商貿流通企業、突出貢獻企業家等評選活動。對評選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市政府給予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