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求職經:細節(jié)定成敗
2008-5-4 17: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11月16日表示,今年高校畢業(yè)生總量達到413萬,約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yè)。另據新華網公布的有關部門調查顯示,2006年社會對高校畢業(yè)生的有效需求,僅占新增崗位的22%,高校畢業(yè)生總人數增加22%,而社會對高校畢業(yè)生的需求卻降低22%。“3個22%”,讓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上加難。
面對大學生就業(yè)難的現實,本報特別策劃了這組專題,邀請3位北京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yè)生,講述了他們在求職過程中的經歷和體會;同時也配發(fā)了歐洲的相關報道,希望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實際,走好跨入社會的第一步。
另外,大學生的文章也應使用人單位從中看到我們工作的差距,思考我們在招聘大學生的過程中,應怎樣更加科學和平等,防止居高臨下地、輕慢地對待畢業(yè)生。
被老板忽悠了一回(北京大學文科應屆畢業(yè)生胡游)
我畢業(yè)之前沒怎么考慮關于工作的事,快畢業(yè)了才開始找。我對當官從商都不感冒,對電腦游戲還算有興趣,何況這東西干好了賺錢也不少,就想找個這方面的工作。
可是簡歷投出去都石沉大海,我估計這些公司每天都要收到成百上千份簡歷,我的簡歷有沒有人看到都是未知數,更何況我的專業(yè)跟電腦游戲不對口。然而什么專業(yè)算對口呢?計算機?數學?美術?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從1992年開始玩電腦,也喜歡琢磨這玩意,大學一共150學分,有40學分選修的是數學和計算機的課程,也做過視頻和網游私人服務器。我想這些對游戲公司該有些吸引力吧,但前提是他們得看見我的簡歷。于是我決定,直接拿著簡歷和作品去游戲公司碰運氣。
在畢業(yè)之前,終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是上海的一家文化公司,他們拍了一部動畫片,想用這個動畫片的卡通形象制作一款網絡游戲,招聘游戲策劃。我去了居然很順利地就被錄用了,于是只身去了上海。但結果發(fā)現,我徹底被忽悠了。
公司介紹里說,這是他們和中央電視臺合拍的動畫片,而其實是一家韓國公司出的技術,和央視共同投資做的,而我的公司說白了就是個中介。我的運氣也實在有點背,這時天上掉下個《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臺所有頻道在每天17:00——20:00之間,均不得播出境外動畫片……合拍動畫片在這一時段播出,需報廣電總局批準!
電視臺沒法播,就想別的辦法吧。既然有版權,就可以制作光盤或者通過網絡傳播,讓這些卡通形象有一定的知名度,不然誰愿意用。课覀兒蚇家游戲公司談合作,我們老板的意思是我們一分錢不出,只是授權別人使用我們的卡通形象制作游戲,然后給我們一定比例的分紅。哪家公司傻?但是我的老板對這些卡通形象超乎尋常地自信。在一次談到如何宣傳時,他說:在地鐵站貼廣告?要貼廣告我們不能給他們錢,我們的卡通形象這么好,他們要給我們錢才行。當時一聽我的心就徹底涼了,我不知道是老板太異想天開還是我太嫩,可能是他在等待萬分之一的碰到冤大頭的機會吧,但是我可沒工夫陪他碰運氣。
在上海干了3個月,本來是想學技術的,一天技術沒干上,業(yè)務倒沒少跑,F在一看實在沒希望了,就回北京了。回來沒幾天就聽說那個老板也不在上海干了,回沈陽老家干老本行——醫(yī)療器械去了。
但是我還不想就這么放棄我的興趣和那么一點點理想,大概我現在需要的,正是我前老板那種不碰冤大頭不死心的精神吧。
求職心得:
1.立即去找工作,領教一下應屆大學畢業(yè)生的行情和自己的行情;
2.被“忽悠”也可使自己了解社會,當然最好還是不被“忽悠”。
報考公務員的“處女面” (北京大學理科應屆畢業(yè)生靳一章)
我是學基礎自然科學的,轉專業(yè)考經濟的研究生,沒考上。求職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北京海關的公務員面試。
去年11月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今年1月下旬參加面試。這是我第一次正式面試,早晨5點半起來,趕早班車從北四環(huán)趕到南五環(huán)以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海關。先測身高體重,交了一堆證件、表格、照片后,就進會議室等待。等待期間要做一個測試,類似學校就業(yè)指導網上的那個職業(yè)測評。
面試考場一共3個,進場順序以及進哪個考場由電腦隨機決定。我報考的職位共招17個人,那天上午大概有50多人面試(是不是同一個職位,下午還有沒有人繼續(xù)面試這個職位,我不清楚),每個人大概費時20幾分鐘。我等了一個小時左右,就被抽中去面試了。
會議室在二樓,考場在三樓,在會議室還沒什么感覺,往考場走的時候,逐漸感到緊張。敲門進了考場,一看那陣勢,就更緊張了:7個考官坐成一排(主考官坐在中間),穿著制服,很威嚴的樣子,每人面前一臺電腦,應該顯示著我的資料。我坐在主考官的對面,感覺和審犯人沒什么區(qū)別,旁邊有攝像機對著我拍,還有人照相——在面試過程中不停地照,結果他的閃光燈閃一下,我的思路就斷一下。
首先是自我介紹。網上見過一個人總結的公務員面試題目,看了幾眼,因此我還算是有準備。接下來是主考官發(fā)問,可以思考一下再回答,但我不敢思考太久,基本上想到一點就開始說,邊說邊想。我太緊張了,大腦里一片空白,頭兩個問題答得不好,第三個問題才開始找到感覺,后面還比較順利。
面試后感覺不是很好,“處女面”,太緊張了。
我的另一次面試經歷,是外企LG。面試官一男一女,女面試官看起來很有職業(yè)女性的氣質,看上去是主面試官。面試也是以自我介紹開始,用英文,第一個問題是:你認為什么是你的弱點?這是一個常見但不好回答的問題,如果回答中了這個企業(yè)的“死穴”,直接就出局了。我想說我對有些事情過于執(zhí)著,但英文沒表達好,說成:“I’m not willing to give up.”(我做事不愿意放棄)結果面試官說:“I don’t think it’s your weakness.”(我不認為這是你的弱點)
從第二個問題開始我要求用中文,用英語實在是太費勁了,詞不達意。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我在化工廠的實習經歷的,問了一個細節(jié),我沒回答出來,我在化工廠的實習其實是湊數性質的。還問你對LG化學了解多少,前一天看過它們的網站,回答得還不錯。后面還有幾個問題,比較順利。最后讓我提問,我問進入LG后有怎樣的培訓機會,這么問其實挺差勁,說明沒好好看它們網站上的信息。
結果是我被拒了。
由于考研,錯過了下半年的求職高峰,找了幾個月工作,感覺就業(yè)形勢的嚴峻遠遠超過想象,跨專業(yè)找工作難度更大。思量了很久,決定再次考研,原因很簡單:現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且自己也沒有做好工作的準備?佳,一是換一個自己喜歡、就業(yè)也相對容易的專業(yè);二是想要一個緩沖期,為工作做好準備;三是想拿到碩士學歷,而且還想接著過校園生活。
求職心得:
1.去像樣地實習,免得做簡歷時,“工作經驗”或“實習經歷”沒的可填,甚至整個簡歷都沒的可說;
2.盡量學一門技術,外語也算,“外語”約等于英語。
小事贏得印象分(北京大學文科應屆畢業(yè)生李執(zhí))
本人畢業(yè)于一個文科學院,考研失利后開始找工作。沒有實習經歷,沒有任何專業(yè)證書。英文能讀能聽,未考過“寄托”(GRE與托福)。
4月10日,早上來到中國人民大學體育館,參加廣州大型國企進京招聘會。里面人聲鼎沸,公司多,應聘的學生更多。每一個攤位前都是一條長龍。我一個攤位排一個小時,到下午3點才遞出3份簡歷,人都要虛脫了。我下定決心,再也不參加招聘會了,其實,哪還有招聘會可參加呢?
晚上九十點鐘,得知不少人已經得到了第二天面試的通知,心中非常酸楚。自己身為廣西人,也會說兩句粵語,到廣東至少有地緣優(yōu)勢,當時也表達了更強烈的到廣州工作的愿望,竟淪落到連面試都沒機會。這是找工作以來最難受的一天,在床上胡思亂想到很晚,竟?jié)u漸想到不被這個世界承認上去了。
第二天早上10點左右,電話忽然響起來,通知10點半到某賓館參加面試。聽著那粵語腔的普通話,心想人家公司大就是牛,10點半面試10點打電話,關鍵是,自己還得乖乖地去。打了車匆忙趕到,門外已經等了好幾個人,都是10點半面試,這就是傳說中的“群毆”(一群人一塊面試)了。
一會兒,來了一個胖胖的副總,抱歉解釋道昨天眾人與校長喝慶功宴,酩酊大醉,9點半才醒過來。又解釋了面試的流程:上午筆試,中午與老總共進午餐,下午面試。筆試是職業(yè)規(guī)劃及職業(yè)理想之類。
午餐時,一群人圍著老總坐下,作側耳傾聽狀。老總侃侃而談,作壯懷激烈狀。我的同齡人們,敬酒的、講餐桌藝術的、討教企業(yè)發(fā)展方向的、請教老總心路歷程的,不一而足。于是暗自擔心餐桌藝術功力太淺,怕這一道考驗就過不了關。這時,好幾個女生輪番敬酒,敬一次全桌陪一杯,沒多久眾人幾瓶啤酒下肚,氣氛就上來了。
下午的面試,是針對簡歷的提問,以及對應聘崗位的理解和設想。此時,借著酒力,好像醉了,又好像很清醒,我將這些話題拉到了一個極為高遠的境界當中去談,從廣州的國際地位到改革開放,穿越時空之廣闊,事后自己都感到驚訝。
誰知過了幾天,得到通知,體檢合格就可以拿到offer(這里指簽學生、學校、用人單位三方協議)了。我聽了這一消息,簡直就像范進中了舉。然而,具體問到報酬時,答復是月薪2500元,前半年實習,發(fā)80%工資。這使我陷入前所未有猶豫。因為沒有經驗,上網查了北京、廣州等地的平均收入,月薪都是3500元上下,自己一個大學畢業(yè)生,竟然連平均水平都達不到?
猶豫再三,我放棄了這個offer,對公司表示了感激,這畢竟是我的第一個offer,盡管來得如此偶然,卻給了我信心。
4月25日前后的一天,上午10點半起床,10分鐘后打開電腦,發(fā)現10點半有一個上海地產公司在學校開宣講會。趕緊梳洗一番抓著簡歷跑過去,可是已經人去樓空了。只有人力資源總監(jiān)正準備“打的”去清華開下一個宣講會。我奮勇將簡歷投了上去,并爭取到了和她同車的機會。心想也算一次奇遇了。
車進了清華園,大家都不知道清華就業(yè)指導中心在哪里,我掏出手機問了一個同學,于是指給司機詳細的路線。事后據同事說,這個舉動給總監(jiān)留下了印象。到達以后,我和清華的應聘者們接受了總監(jiān)的輪番詢問,互相之間還用英語Pk了一小下。這一個多小時我恍恍惚惚,根本沒抱任何希望。
殊不料,兩個月后,我接到了公司的電話,通知我盡快赴上海簽約。該公司還算知名,薪酬福利也還算可以,于是我赴滬將自己出售了。至此,為找工作整整奔波了3個月,而離畢業(yè)論文遞交最后期限還有10天,離7月8日離校最后期限還有整整一個月。
求職心得:
1.不要忽略小事給人的印象;
2.萬勿相信什么平均薪資水平,給錢差不多就干,工作實踐就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