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戰略已成為鋼鐵業首要戰略
2008-5-29 15: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宋繼軍
2008年受各種因素影響,從一季度情況看,產量增速明顯放緩,出口呈負增長態勢。資源、環境的制約作用開始凸顯,原料、燃料漲價的滯后效應還沒有全面顯現出來,不確定因素增多,經營風險在加大。但鋼鐵業仍有發展空間,2008年世界鋼材市場仍將保持增長勢頭。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資源能源消耗的絕對增量一直在增加,世界性的資源能源競爭加劇。國內鋼鐵行業鐵礦資源供應緊張,煉焦煤的供應更緊張,煤化聯營、煤電聯營、鋼鐵與煤焦業合作結盟趨勢明顯。資源戰略已經顯現為我國鋼鐵業發展的首要戰略,鋼鐵企業競爭正演化為首先是爭搶礦產資源之爭。
任何一個企業戰略的核心要素都在于有獨特的價值取向并精心策劃形成優勢的價值鏈。對于鋼鐵企業而言,價值鏈的前端是資源,主平臺是由采購、生產、銷售、終端組成的供應鏈,最末端是用戶消費者。在由此形成的一個環環相扣的價值鏈上,價值空間最高的是兩端,前端是資源即鐵礦石、焦煤等;后端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的流通。要使我國鋼鐵企業的價值鏈具有優勢,就必須在價值鏈的兩端上具備競爭力。由此可以看出,鐵礦石資源是決定著我國鋼鐵企業競爭力的首要因素,尤其是近兩年來鐵礦石資源供應從緊、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更凸顯了建立穩固的自產鐵礦石資源供應基地和渠道的極端重要性。
國內鋼鐵大省和大企業集團紛紛參股海外礦山搶奪資源優勢。一是鞍本鋼鐵集團地處鐵礦資源豐富的遼寧省,僅鞍山、本溪地區已探明鐵礦石儲量85億噸,占全國已探明的鐵礦儲量的四分之一;且遼寧海運、鐵路、公路運輸設施齊全,尤其是大連30萬噸級、營口20萬噸級礦石碼頭已經建成,為鞍本集團鐵礦資源的大進大出提供了保證。鞍本地區一直是全國鐵精粉和煉鐵成本最低的地區,其得天獨厚的國內外鐵礦石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條件是國內任何一個大鋼鐵集團都是不可比的。即使這樣,鞍鋼今年仍將向澳大利亞卡拉拉鐵礦項目注資3.22億澳元,以確保該項目于2010年開始每年向其提供1000萬噸鐵礦石,其中部分磁鐵礦供應鞍鋼在營口的新鋼鐵廠;并已支付5000萬澳元取得金多爾比公司第二大股東位置。二是寶鋼鋼集團和武鋼集團,雖然缺少鞍本和河北鐵礦石資源的優勢條件,但他們未雨綢繆在國外辦礦已走在全國前面,尤其是近期國家正式批準武鋼與廣西,寶鋼與廣東分別開展3000萬噸級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1000萬噸級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建設,使得武鋼集團、寶鋼集團的發展臨海布局,完全轉化為市場拉動型,也使這兩家鋼鐵集團的鐵礦石資源供應成本大大降低。其中,寶鋼集團一直與全球最大資源公司必和必拓合作,今年雙方又簽署了總量為9400萬噸的鐵礦石10年供貨合同,必和必拓公司每年保證向寶鋼供礦1000萬噸。三是首鋼集團,是走出國門到海外辦礦最早國企之一,并一直占有河北遷安礦山,現又借勢于中央和北京市支持其向河北搬遷的優惠政策,開始在唐山地區與唐鋼集團爭奪鐵礦石資源,爭奪民營鋼鐵企業進行重組,且有當地縣市的明確支持,使得首鋼集團很可能在近三五年內即可在唐山地區形成3000萬噸鋼的生產能力,從而大大壓縮了唐鋼集團在唐山地區擴張發展的空間。四是國內大集團公司紛紛到海外搶奪礦山資源,如中國鋁業集團今年2月攜手美國鋁業在倫敦通過二級市場收購力拓公司12%的股份并計劃增持力拓股份到14.9%。隨即,中國投資公司、中國神華集團與澳大利亞FMG集團商談,欲以20億美元收購其15.85%股權。
外礦價高,海運費貴,國內鋼企受制于國外三大礦山壟斷局面難以改變。今年2月18日,日本新日鐵和韓國浦項制鐵與鐵礦石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年鐵礦石價格上漲65%率先達成協議。雖然以中國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企與國際鐵礦巨頭談判還未結束,但中國鋼企將會“被迫”接受鐵礦石爆漲已基本成為事實。
據中鋼協測算,2008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增量4000萬噸左右,全年預計進口總量為4.15億噸左右;預計供應方貿易資源量可增7000萬噸左右,基本處于供略大于求的狀態。但在這一供求比較寬松的背景下,鐵礦石價格竟然仍能上漲65%,充分說明了全球三大礦山壟斷地位牢不可破,這種壟斷的力量也凸顯了現有規則體系下中國的無奈,也使我國處于不利的地位。
鋼煤聯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鐵礦石價格上漲促使鋼鐵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礦山的同時,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抗風險能力,鋼鐵企業又開始將目光投向煤炭業。近期以來,武鋼集團已與河南平頂山煤業集團簽署了36億元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一個1000萬噸級煤炭戰略儲備中心。在國內收購興澄特鋼、大冶特鋼、石家莊鋼鐵有限公司的中信泰富已斥資16億港幣收購了山東一家煤礦30%股權。早在前兩年寶鋼集團以其獨有戰略眼光,拉長和延伸產業鏈即已進入煤炭行業,與平頂山等煤礦業結成了戰略聯盟。
根據目前國內外鋼鐵業競爭、整合的新形勢,結合鋼鐵業發展實際,不僅需要加快調整鋼鐵產業布局和結構、整合鋼鐵企業,而且同時也應加大開發、管理和整合鐵礦資源力度。
首先應立足提高我國鐵礦自給率,同時要開發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我國鐵礦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主要有河北、遼寧和四川省,河北冀東鐵礦區與鞍本地區和攀枝花地區是全國三大鐵礦區。立足鐵礦自給率不斷提高,充分利用并進一步發掘和整合我省鐵礦資源優勢,確保自產礦穩定供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一步加大國內鐵礦資源的地勘投入和開發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礦產資源、自然環境與社會和諧協調發展,應是我國發展鋼鐵工業、提高鋼鐵企業、尤其是提高國有大型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首要戰略。
當前尤應加快開展鐵礦資源的勘探勘查工作。可采取多元投資方式,加大地勘投入,加快后備礦山建設,搞好資源的戰略儲備。可從資源儲備、現貨儲備、產能儲備三個層面建立我國鐵礦資源戰略儲備體系,不斷提高鐵礦自給率,以確保國內鋼鐵工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