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綠色航運發展之路
2008-5-21 15: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賀曉春
近年來,四川水運發展以合力建設長江黃金水道為契機,以水運出川大通道建設為突破,努力實現本省內河航運通江達海的發展戰略,并積極探索 “航運通暢、港口完善、干支結合、江海直達、環境和諧”的綠色航運發展思路。 “十一五”的水運建設發展目標是打通 “四江”,建設 “兩港”,依托長江,提高四川水運服務沿江經濟社會,服務重大裝備及沿江工業布局戰略,服務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在工程建設方面,積極實踐 “綜合利用水資源,航電結合,整治與渠化結合,聯合建設,滾動開發,發展航運”的內河水運建設思路。具體做法是:
●科學規劃,多元投資,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合力建設長江黃金水道座談會后,四川省積極響應,為實現 “川外通達、省內通暢”的交通發展戰略,突破四川地處內陸的區位劣勢,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 “十一五”掀起內河水運建設高潮,提高干支對接能力和大件運輸能力,加快公路、鐵路與港口的無縫銜接,促進沿江工業產業布局,充分發揮水運節能、環保、經濟的優勢。
一是統籌規劃,做好項目儲備。重新編制了 《四川省水路交通 “十一五”規劃》,即將完成 《四川省航運發展規劃》、 《岷江綜合開發規劃》。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岷江航道繼長江、嘉陵江之后,成為國家批準的十八條高等級航道之一。
二是明確目標,突出建設重點。第一,加快嘉陵江渠化工程,采用綜合開發、聯合投資、滾動建設的模式,帶動全省水運又好又快發展。嘉陵江川境段共規劃13級梯級,2010年實現渠化,建成四級航道,目前渠化開發建設進入高峰期,已建成4級,正在建設7級,其余兩級樞紐已經進入開工前準備階段。第二,岷江航道是四川省成都平原經濟圈連接長江的重要紐帶,并擔負著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運輸任務,規劃近期通過渠化和航道整治相結合,建設4級樞紐,渠化上游80公里,整治下游81公里航道,使岷江樂山至宜賓段達到三級航道標準元。第三,加快瀘州、宜賓、樂山港口建設,與重慶港相呼應,共同促進,協調發展,并為國家重大裝備運輸服好務。
三是創新思路,拓寬投融資渠道。四川省在爭取部專項資金支持水運建設的基礎上,創新理念、多方籌措,推進投資多元化。
保持每年 “以陸補水”政
策,充分發揮 “以陸
補水”資金在資源分
配上的引導性和帶
動性;努力調動地
方積極性,通過股
份制資本運作,積
極籌措水運基礎設
施建設資金;按
“不求誰所有,但
求有沒有”的發展建設
思路,采取出讓股權融
資、BOT、代建制等多種方式,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民營資本和外資投入水運建設。
●規范管理,強化監督,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四川省在有序推進水運建設的過程中,注重以進一步規范工程建設管理、強化監督檢查為重點,在創新工程質量管理上做文章,建設精品工程,努力實現水運建設管理的新突破。
一是完善工程建設管理規章制度。結合本省內河航運工程項目建設實際,進一步規范水運工程建設管理,制定出臺了 《關于在四川省內河航運建設中推廣最低價評標法的有關意見的通知》等一系列規章。
二是嚴格基本建設程序。為規范省內各在建項目的建設行為,2006年對全省水運建設項目基本建設程序進行了清理,在項目審查中嚴把行業規定和工程質量關,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的要求執行。
三是清理整頓水運建設項目。2006年開展了水運建設項目的清理整頓,以加強對轄區內建設碼頭及在通航河流上建設水利水電設施的監督。
四是強化工程質量管理和監管。一方面,建設單位進一步加強了質量管理,改進了施工工藝,制定了相應的整改措施。另一方面,主管部門加強了對在建重點工程項目的監督和檢查,并指導落實了工程項目 “四制”和 “雙合同”制度,健全了工程建設質量保證體系和保障體系。2006年,實現了重點建設項目單元工程合格率、外觀質量優良率、金結、機電安裝優良率均達到100%,土建單元工程優良率達96%。嘉陵江桐子壕航電工程被水利部命名為 “水土保持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