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血脈”促港興
2008-5-16 20: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把港口、重化工業比作臨港產業的“靈魂”和“軀體”,那物流就是臨港產業的“血脈”。“血脈”不通不暢,臨港產業發展起來就會磕磕絆絆,事倍功半——
天津開創“無水港”物流平臺
大連形成“海鐵聯運”物流網
港口物流涉及區域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運輸倉儲、產品包裝、進出口、信息管理、金融保險等各個行業。當今世界,港口功能由傳統的交通運輸樞紐和工業發展基地向綜合物流服務轉變,通過港口物流的發展帶動臨港工業的發展,進而加大港口輻射力度,帶動周邊經濟發展,促進貿易量增加,而這些反過來又推動港口物流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聚焦臨港產業”采訪團在天津港采訪時,見證了“無水港”的優勢和作用。天津市交通委員會港口處處長馮剛介紹, “無水港”實際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口岸功能、港口功能和貨物集散等功能的現代物流平臺。過去內地企業做成一筆業務,要在內地和天津的多個相關部門奔波好幾天,“無水港”建成之后,完成訂艙、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手續,只需要不到2個小時。
天津的“無水港”建設,展現了其現代港口物流的風采。大連的海鐵聯運物流網絡形成和完善,也很大程度帶動了大連港核心競爭力的迅速提升。大連市發改委工業經濟發展處副處長潘接告訴采訪團,經過幾年努力,大連港開辟了覆蓋全球各主要港口的75條集裝箱國際航線,有7條通往哈爾濱、滿洲里等集裝箱班列線路,形成了輻射內陸腹地的海鐵聯運物流網絡,而煙大鐵路輪渡的開通,又實現了東北至長江三角洲地區陸海鐵路通道的貫通。
“完善的現代化港口集疏運體系,使大連將港口的功能逐步輻射到東北腹地、環渤海以及國內外。去年,大連海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億噸,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中位居第七位。”潘接預言,隨著大連港口物流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未來大連將在遼寧沿海與腹地互動的開放格局中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
龍口在青州建“無水港”
腹地觸角伸到非洲大陸
在天津、大連等城市的港口物流飛速發展的同時,煙臺的港口物流建設也在一步一個腳印地行進之中。
采訪團了解到,最近幾年,物流業尤其是港口的國際物流發展水平,已經成為我市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的重要條件,成為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積極因素和重要力量。一些縣市區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把港口物流打造成了助推臨港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采訪團在龍口發現,天津“無水港”這種現代化港口物流模式,龍口港已經學到其中的真諦。該港按照構筑大物流格局的思路,圍繞煤炭、鋁礬土、石油化工、建材、糧食、集裝箱6個重點貨種,打破地域概念,做足做活了開辟港口腹地的大文章。他們先后在濰坊市的青州、壽光等地建立“無水港”,把港口碼頭延伸到濱州、淄博、東營、濟南、德州、聊城等地。
龍口港副總經理劉日輝表示:“青州市是我們第一個建設的無水港,全部建成以后,可以成為膠東半島和魯中地區最大的物流中心。”
更令人神奇的是,除了加大對魯中、魯西南等腹地的滲透力度外,龍口港還將戰略的觸角伸向了“非洲大陸”。劉日輝講,目前我國在非洲援助了大量建設項目,大量建設器材和生活用品需通過水路運往非洲。龍口港瞅準國內港口都沒有開辟固定航線的時機,大膽地、果斷地開辟了這條黃金航線。“前往非洲的時候,輪船裝載著水泥、挖掘機等建設器材和被子、牙膏等生活用品,返航的時候,輪船裝載著木材、鐵礦石等物資,龍口港人在龍口和非洲大陸之間編織了一條源源不斷的物流鏈條。”
目前,龍口港建成的物流園區,正在申請設立保稅物流中心。物流園區、保稅物流中心、公用型保稅庫“三駕馬車”,吸引了國內外客商落戶港城,匯集了物流,聚集了人流,創造了財流,奠定了港口現代物流發展的基礎。
發展物流比制造業實惠
煙臺具有特天獨厚優勢
“在臨港產業中,港口物流比一般制造業項目的分額更重、輻射力更大、綜合效益更高。發展港口物流資源消耗少、投入小產出大,比普通制造業還實惠。”煙臺市港航管理局局長杜福堂認為,當前,煙臺市委、市政府下大氣力抓好港口物流建設,不僅僅是因為其重要和必要,更是因為煙臺已經具備了發展好港口物流的條件和資本,如果抓不住發展機遇,那無疑會阻礙整個臨港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質量。
至于煙臺發展港口物流的優勢,杜福堂向采訪團介紹,目前,環渤海區域作為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關注和扶持的板塊,區域經濟的發展與輻射范圍不可估量。環顧周邊地區,作為一線港口的青島、天津業務量急速膨脹已將港口原有的條件和潛力發揮到極限,持續增長的貨物勢必需要尋找新的替代港口,這就為煙臺港口發展國際物流創造了有利條件。
同時,煙臺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煙臺是環渤海經濟圈及連接華東與華北重要的物流基地,也是山東省對外經濟交流的重要平臺。從國際交流看,與日、韓隔海相望,海上運輸距離短,運輸費用少,國際航運途中位置優越,不僅是理想的出海口,與天津、大連相比,煙臺港是環渤海經濟圈及日、韓國際貨運的最佳中轉港。
此外,發展港口物流首先要依托港口,挖掘潛力。我市海岸線909公里,有芝罘灣、西港區、蓬萊東港、蓬萊西港、欒家口、長島、龍口、萊州、海陽、牟平10個港區,6個一類開放口岸。全市共有生產性泊位14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46個,設計年吞吐能力為6790萬噸。2007年,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1億噸,集裝箱125萬標箱。根據我市構建區域性大型樞紐港口的總體目標,預計到2010年,全市港口生產性泊位力爭達到174個,其中萬噸級泊位80個,全市港口吞吐量力爭達到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200萬標箱。豐富的陸域和岸線資源,為煙臺港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為煙臺建設東北亞航運中心和集裝箱干線港奠定了基礎。
最后,港口的功能和質量,與港口和腹地聯系的廣度、增值服務的能力有很大關系,其績效也依賴交通網絡的規模、便捷和暢通。煙大鐵路輪渡的開通,打通了與環渤海、東三省的交流通道,增強了物流處理能力。“目前,我市公路、水路、鐵路為網絡的樞紐型物流體系已見雛形,這就為港口物流的突破發展,奠定了堅實的集疏運基礎。”杜福堂講。
全力打造四大物流中心
抓好綜合運輸體系建設
杜福堂指出,發展港口國際物流,應有自己的特色。任何一個港口的經營目標和市場定位都不相同,物流服務的范圍和重點也不一致。煙臺必須因港制宜,發展有自己特色的港口國際物流。比如,萊州塑料加工業每年從天津和青島進口12萬標箱的廢塑料,政府完全可以創造條件,在煙臺港口設立專業堆場,實行封閉管理,同時建設拆箱分撥倉庫,拉回這類貨源,來增強港口國際物流實力。
他的觀點,與市委、市政府的發展理念完全吻合。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在發展港口物流過程中,近期要突出抓好四大中心的啟動建設。
抓好芝罘灣保稅物流港區及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要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區疊加保稅功能的政策和港口集裝箱裝卸優勢,實施區港聯動。爭取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將目前出口加工區的圍擋由0.7擴大至4平方公里,把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采購、分銷配送、交易中轉、商品檢測、商品展示、研發加工等保稅港區開展的業務,在港區聯動區域內做起來,為爭取申辦保稅港區奠定基礎。年內搞好化肥、再生資源等專業國際交易中心和交易市場建設。
做好龍口配煤物流中心建設。要爭取上半年完成前期工作,下半年開工建設,2009年建成并投入運營。
搞好液化品物流中心建設。充分利用煙臺西港區和萊州港油品接卸、倉儲資源,推進專業化油品營銷網絡建設,形成西港區和萊州油品、液化品專業交易中心和物流基地。要加快煙臺港集團和泰山石化等大型石化項目的合資合作,在加快現有石化泊位建設的基礎上,做好管道運輸的前期準備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探討搞好木材物流中心建設。充分利用我市西北林業公司中俄經貿合作區項目和火車輪渡運輸的優勢,做好項目的規劃和論證,爭取建成北方最大的木材中轉、加工交易中心。
此外,依托港口發展港口物流,如果疏港的鐵路、公路不完備,港口處于出不去、進不來的梗阻狀態,發展就會受到制約。因此,在抓好四大物流中心建設的同時,還要全力抓好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
首先,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搞好煙臺港西港區7—20萬噸級大型通用散貨泊位和液化碼頭、芝罘灣港區2—7萬噸級大型集裝箱碼頭、龍口屺坶島10萬噸級大型通用泊位、萊州港區3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等。其次,加快集疏運服務體系建設。鐵路主要是繼續抓好德龍煙鐵路的建設,加快煙臺港西港區、蓬萊東港區、欒家口港區、萊州港區進港鐵路建設,實現鐵路集疏運網絡。公路主要是解決好南北方向高速公路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重點抓好龍口到青島的高速、煙臺到海陽的高速及威烏高速與同三高速沿大辛店一帶的“高接高”等。抓好煙臺西港區、龍口港、萊州港三條疏港高速的建設。積極做好液體化工管道運輸建設的前期工作。
記者 叢曉波 夏紅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