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領航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發展
2008-5-15 18: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展望行進中的遼寧中部城市群
沈陽領航中部城市群經濟發展
作為遼寧省和東北地區經濟中心城市,同時也是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群龍之首”,沈陽市以其獨特的發展優勢、經濟實力與巨大的發展潛力,在遼寧中部城市群建設中責無旁貸地站在了核心位置。
“做強做大中部城市群,沈陽的發展至關重要。必須建設大沈陽,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和城市群的支撐作用,形成互融共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一個特大經濟核心,充分發揮沈陽的核心帶動和輻射作用,整合發展空間,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業研發基地,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和金融中心、科教文服務中心、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建成超強的區域中心城市,逐步發展成為東北亞國際性中心城市。
沈陽圍繞遼寧中部城市群與 “五點一線”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的發展目標,積極探索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新思路、新體制、新舉措,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并初步形成了現代化裝備制造業聚集區。沈陽在自身加速調整和優化結構的同時,不斷突破行政區分割的體制壁壘障礙,構建區域合作平臺,積極主動同各市打造中部城市群一體化品牌,大大增強了沈陽對中部城市群其他各市的親和力、凝聚力,有力促進了中部城市群一體化進程。
打造基地:世界級裝備制造業研發基地
建設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是實現遼寧中部城市群崛起的重要引擎。遼寧中部城市群的崛起,希望和潛力都在裝備制造業。《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裝備制造業研發集成總部,強化裝備制造企業大型成套設備生產研發能力,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推進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和創新。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裝備制造業向沈西工業走廊集聚,配套加工業向周邊梯度轉移。
裝備制造業是沈陽工業的重要支撐,也是沈陽工業核心競爭力所在。鐵西新區作為裝備制造業發展核心區,集聚效應明顯增強,成為我省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最大亮點,被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 “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目前,沈陽基本形成了以重大裝備為主的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有90大類、1000余個系列近萬個品種,為國家電力、冶金、石化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大量裝備。2007年沈陽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2458.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51.3%,同比增長46%。沈陽裝備制造業撐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半壁江山。2008年,沈陽裝備制造業保持著又快又好的發展態勢,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627.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49.6%,同比增長33.3%。
沈陽裝備制造業初步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格局。在沈陽區劃內,以西部、東部和南部地域為主體,統籌規劃裝備制造業布局。西部重點建設鐵西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區,東部重點建設汽車產業集群,南部重點建設航空經濟區和IC裝備產業基地。目前初步形成具有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格局,成為沈陽工業經濟全面振興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強大引擎。
據了解,沈陽正在加快建設以鐵西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為核心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呈現主導產業聚集發展、配套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鐵西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700億元,同比增長51%。以機床、重礦、石化通用、輸變電等六大優勢產業和軌道交通、新能源等三大新興產業為發展重點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以機床、遠大、北方重工、沈鼓、特變電工沈變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全斷面掘進機、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壓縮機組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取得重大進展。
據介紹,建設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沈陽將重點圍繞鐵西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建設,做優發展空間,以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主線,以優勢產業為依托,以短缺產品為切入點,做到抓兩頭(重大成套裝備和重要基礎裝備),促延伸(延伸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促循環(循環經濟、環境友好),促融合(融合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到2012年,初步建成單體規模大、產業集中度較高、產業體系相對完整、產品技術水平領先、公共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形成國內“南有上海、北有沈陽”的裝備制造業格局。
未來五年內,沈陽將重點發展一批優勢產業、高成長性產業和短缺支撐性產業,培育一批世界級裝備制造業企業,建設一批國家級重大裝備研制基地,組建一批世界知名工程成套公司,建設一批配套設施完備的基礎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級產品,搭建一批集制造、研發、檢測、物流、人才為一體的公共平臺。
建設中心:區域性金融和商貿服務中心
3月1日,香港華富嘉洛證券有限公司在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設立的代表處舉行了開業典禮,這是東北第一家外資證券公司代表處,填補了東北地區沒有外資證券公司的空白。此前,香港東亞銀行和新加坡大華銀行等已相繼開業。
目前,入駐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的1400家各類中外服務類企業中,金融機構達47家。區域內各類金融機構數量占沈陽市的80%以上,8家進駐沈陽的外資銀行全部集中在開發區,以銀行、保險為代表的金融產業集群得到進一步鞏固,區域金融調控和監管體系基本建立,集中、高效的東北金融中心輪廓清晰顯現。隨著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及重要性和社會認同感的不斷加強,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提出以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為參照系,加速東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步伐。
金融是市場經濟的核心與命脈,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決定力量。“十一五”期間,沈陽將以構筑東北區域性金融中心為目標,全面推進金融業發展,并出臺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設立專項資金等涉及資源、信息等多方面扶持政策,加速東北金融中心建設進程,把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打造成東北金融中心的核心區和金融產業的聚集區。
《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服務業信息化、集成化、標準化,加快物流基地建設。鼓勵大型現代化物流企業跨區域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核心企業。加強金融體系建設,吸引國際金融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發展壯大盛京銀行,加速推進與周邊城市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合作。積極推動各類資本市場建設,完善沈陽聯合產權交易所,籌建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
對于如何建設區域金融商貿中心,省委政研室處長趙治山提出,應以全力爭取地處東北地區中心城市沈陽核心位置的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金融商貿開發區為重要突破口,著力構建沈大、遼寧及東北地區布局合理、分工明確、相互促進的區域金融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企業總部聚集、金融機構集中、金融市場發達、金融信息靈敏、金融設施先進、金融運行高效、金融秩序規范、金融政策有力”的金融聚集核心區;同時構建中部城市群多層次商貿體系。
趙治山建議強化沈陽的商貿中心地位,擴展和提升沈陽商貿業的優勢,提高沈陽市場的集聚力和輻射力。以集聚式的商貿街和覆蓋面廣的連鎖體系為重點,積極發展新型流通業態,優化商貿布局,初步建立起消費便捷、功能完善、環境優良的大都市商貿中心格局,滿足本地居民多層次的消費需求,滿足周邊城市城鄉居民高層次的消費需求。
改變中部城市群市場結構不平衡的狀況,與沈陽商貿中心相呼應,合理構建商貿市場的區域布局,積極支持鞍山、營口、鐵嶺、本溪、撫順、遼陽建設中部城市群的商貿次中心。重點培育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吸引沈陽及區外大城市的大型連鎖企業及本地的市場主體大力發展商貿產業和相關服務,通過大型流通企業內部系統和城市群發達的物流系統,加強同沈陽市場的“連鎖”互動,使中心城市的商品資源和運營優勢更充分地延伸到周邊地區,與本地企業和產業特色相結合,形成本區域獨特的價格、營銷、環境優勢,縮小與中心城市購物的差距,使消費力在本地實現。
提升產業:形成區域性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對提高綜合國力具有重要作用,各發達國家都把它作為長期發展的戰略選擇。
《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提出,將沈陽建設成為重點領域產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優勢技術領域進入國際前沿、重點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為此,應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帶,進一步拓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空間。積極推進渾南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以先進制造技術、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軟件等領域為重點,大力培育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繼續加大高檔數控機床、IC裝備等重大科技專項的推進力度,努力在數控系統、重型裝備制造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和趕超。
2月29日,沈陽被國家發改委授牌,成為我國第三個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日前,基地建設已全面啟動。據了解,沈陽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空間布局有飛機發動機整機制造組團,主要安排發動機制造和裝配項目;沈飛民機組團主要安排中高檔公務機、低檔公務機、通用飛機整機、大部件和零部件制造項目;民機維修、客改貨及部件制造組團主要安排航空發動機深度維修、客改貨、輔助動力維修等項目;保稅物流組團主要為民機制造和維修進行原材料配套和運輸民機大部件。今后新建航空研發和生產企業全部布局在產業基地內,原有航空企業逐步從城區遷入基地,到2010年產業集聚程度達到60%,2015年培育和發展2至3個產值超百億元的民用航空企業,形成產業鏈完整的民用航空企業集群。
沈陽國家級航空產業基地建設也只是沈陽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的一個側面。沈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發揮遼沈地區知識密集和裝備制造業的明顯比較優勢,占領裝備制造業制高點,以IC裝備制造業為突破口培植新的生長點,建立國內惟一的沈陽IC裝備國家產業發展基地,大力開展國際合作,從基礎做起,從零部件加工起步,從中端產品切入,不斷拓展產業鏈并形成輻射效應,以產業群為目標,以產業帶動為目的,實現整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升級和技術進步,走出一條依靠科技帶動和振興的新路。
據沈陽市科技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2007年沈陽市14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創新基地出口額達到12.4億美元,同比增長81.5%;沈陽機床集團成為遼寧省首家國家級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實現2048億元,同比增長54%;科技領航型企業達到2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35家,同比增長20%;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達到2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6%;發明專利申請達到2279件,同比增長36%;技術交易額達到50.5億元,同比增長25.6%。
今年,沈陽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將實現2900億元,同比增長42%;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萬家,同比分別增長44%和23%;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達到27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圍繞解決全市裝備制造業發展中 “小產品制約大行業”的突出問題,加快攻克密封、液壓、儀器儀表、模具等技術難題,開展清潔真空制造、超高壓變壓器絕緣、盾構機刀具破巖等40項關鍵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配套能力,為沈陽特大經濟區建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