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立業之本
2008-5-15 18: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勞逸
改革開發30余年的實踐已向世人證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做到誠信經營的企業可以獲得持久的、最大的經濟利益。相反,缺乏誠信的企業不僅不能獲得經濟利益,而且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海爾集團發展之初,為樹立誠信建設觀念,集團老總張瑞敏把十幾臺有點小毛病的冰箱當著全體員工的面給砸爛了,就是要讓全體職工知道他誠信經營的決心。海爾通過錘砸爛劣冰箱,形成的企業誠信信譽為他們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相對比之下,“秦池”酒業從競爭標王到瀕臨破產,只走過了短短的兩年春秋。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這兩個正反事例印證了一個道理:誠信既是財富,又是財力。這個財力是指,誠信品牌是一種極大的無形資產。
在鋼貿業內,由于種種原因,還有不少企業對誠信經營的認識僅僅停留在 “誠信”字面上,他們在實際經營中缺乏誠信,使得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以次充好、合同欺詐、拖欠貨款、惡意逃避債務等問題屢屢發生。
近年來,黨和政府明確提出:構建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在全社會形成互幫互助、文明禮儀、團結友愛、誠實守信、融洽相處的人文環境。到2010年,要建立起以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為主體的社會誠信體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那么,對于我們鋼貿企業而言,如何才能做到“誠信”?首先,要不斷提高對誠信經營的認識。尤其是我們的一些企業老總,要認識到,誠信也是企業的一種資源,它雖然不像物質產品那樣會給企業帶來直接的市場和利潤,但是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是企業經濟發展的一種無形的推動力和保障。
其次,要從老總自己做起,從企業的每一項經營活動做起。老總不但要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社會使命,同時還應該使員工明確什么是誠信經營,怎么做是符合誠信經營準則,怎么做是違背了誠信經營準則。要讓員工明白:市場服務搞好了,吸引的商家、客戶就多了;商流、客流多了,市場就繁榮了,商家贏利的機會也就多了。反過來,商家發展了,同樣也會推動和維系市場的長期繁榮。
第三,要堅持制度為法,突出獎懲效應。良好的誠信制度是市場經濟平穩運行的根本保障。鋼貿企業老總可以圍繞市場、用戶、員工、制度等方面建立誠信承諾系統。通過建立誠信經營的獎懲機制,根據管理者和員工的誠信經營業績、誠信經營行為和誠信經營信仰來提拔、獎勵管理者和員工。同時,企業誠信建設既要苦練內功,又要善于運用外力來推動。通過外力來推動誠信文化的制度化建設,從而推動鋼貿業的誠信建設登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