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2007年報顯示:2008年銀行將面臨缺錢

2008-5-14 19:3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牛娟娟
    日前,中國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7年報》。年報中,幾個 “首次”十分引人注目———2007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首次突破50萬億元;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首次突破8%;截至2007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6.2%,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主要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39.2%;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并已接近國際水平,資本利潤率16.7%,資產利潤率0.9%,銀行業呈現穩健發展局面。
    面對銀行業取得的喜人成就,該份年報在充分總結各項成績的同時,坦言2008年將是銀行業面臨巨大挑戰的一年。年報認為,信用風險仍然是銀行業面臨的首要風險,操作風險、信息科技風險是銀行業應該關注的重要風險,而隨著利率和匯率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銀行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在顯著上升,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不確定因素增加,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
    銀行業人士指出,年報中幾個 “風險”的提出,指明了今年銀行業要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從結構來看,凈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和手續費收入是2007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收入構成的三個主要部分,其中凈利息收入約占63%。在凈利息收入還占據 “大半江山”的情況下,防范信用風險就成為了首要而關鍵的問題。此外,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操作風險、信息科技風險和市場風險也在年報中得到了強調。與此同時,年報還特別強調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問題,這是與以往不同的顯著特點,充分說明今年關注流動性問題的重要性。
    雖然年報也指出,去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流動性水平呈現結構性差別,但整體流動性水平保持穩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體經營無明顯影響,但年報中指出的一些流動性問題值得業界關注。
    其實,自從緊貨幣政策實施以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頻繁出臺,以及資本市場的分流效應,使得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有所收緊,流動性問題受到了業內廣泛關注。專家指出,隨著貨幣政策的持續緊縮,商業銀行體系的持續流動性過剩情況將發生較大改變,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應當引起更多重視。在記者的采訪中,也有多位銀行業人士表示出了對未來銀行流動性問題的擔憂。實際上,監管部門已曾多次就流動性問題對商業銀行進行提示。去年底,銀監會發布的 《商業銀行壓力測試指引》,就要求商業銀行開展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并制定風險管理預案。
    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存比69.3%,低于75%的監管要求5.7個百分點;主要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年末為36.3%,比年初下降2.16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率為3.0%,比年初下降1.39個百分點。主要商業銀行流動性缺口率-15.4%,比年初下降24.6個百分點,其中,中小商業銀行流動性缺口率趨緊。
    專家指出,盡管從貸存比、流動性比例、超額備付和流動性缺口率等指標來看,去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水平收緊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經營情況還無明顯影響,但儲蓄存款的活期化趨勢、資金在銀行存款與股市之間的轉換漸成常態,在從緊貨幣政策的大背景下,這些都將繼續考驗商業銀行的流動性。
    有市場人士進一步指出,已經公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受前段時間股市震蕩下跌影響,銀行存款規模大幅增加,但是在股票市場可能回暖的預期下,儲蓄存款有可能再次回流股市,加之眾多新基金 “排隊”發行,市場對資金需求日益趨緊現象將逐步顯現,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再次面臨考驗, “缺錢”將是很多銀行正在或者即將面臨的問題。
    對于眾多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正視挑戰,防患于未然,是應對今天銀行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在目前情況下,關注中小銀行的流動性狀況,尤其是城商行、農信社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這首先是因為流動性對于銀行具有重要意義,一旦銀行變現能力出現了問題,將給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其次也是因為中小銀行資金來源少、可調撥能力不足、管理能力和應對風險能力不及大銀行,一旦發生問題,后果可能更為嚴重。對于本來資金就不充裕的眾多中小商業銀行來說,努力扎根地方,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積極開發市場、拓展資金來源,無疑是應對“缺錢”問題的一個出路。而對于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積極建立管理流動性風險的有效機制,用機制來保障風險的 “可監測、可控制”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此外,合理管控信貸資產增速,合理配置信貸資產與非信貸資產的比重,是很多商業銀行在 “有保有壓”從緊貨幣政策下調整自身信貸結構、化解流動性風險的一個重要舉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