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季度,我國共出口茶葉7萬噸,較去年同期(下同)小幅下降1.7%,價值1.5億美元,增長14.7%,出口均價2192美元/噸,上漲16.7%。其中3月份當月出口2.6萬噸,價值0.6億美元,分別上漲18.5%和37%。
今年1季度我國茶葉出口的主要特點有:
一、摩洛哥為主要出口市場,美國取代日本成為第3大出口市場。今年1季度,我國對摩洛哥出口茶葉1.2萬噸,下降9.9%,占同期我國茶葉出口總量的17.7%。同期,對烏茲別克斯坦、美國及日本分別出口6684噸、5572噸和4664噸,分別下降4.7%、增長19.6%和下降14.3%,美國取代日本成為我國茶葉第3大出口市場。
二、綠茶仍是出口主要品種,普洱茶出口均價漲幅最大。1季度,我國出口綠茶5.6萬噸,增長1%,占同期我國茶葉出口總量的78.9%,穩(wěn)居出口第一大品種地位,出口均價1965美元/噸,上漲10.4%。同期,我國出口紅茶7776噸,下降10.1%,均價1468美元/噸,上漲24.7%;出口烏龍茶4198噸,下降6.7%,均價3045美元/噸,上漲25.4%:出口普洱茶1261噸,下降21.8%,均價1.1萬美元/噸,大幅上漲1倍。
三、浙江出口占據(jù)一半以上,湖南和上海出口快速增長。1季度,浙江省共出口茶葉4.1萬噸,下降5.1%,占同期我國茶葉出口總量的57.9%。同期,湖南、上海及安徽分別出口6454噸、6091噸和4978噸,分別增長39.1%、38.6%和15.1%。
當前我國茶葉出口增長乏力,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制約因素:
一、國外綠色壁壘日益增多。2007年4月19日,歐盟茶葉委員會公布了歐盟茶葉農(nóng)藥殘留的新標準,同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一樣,為我國茶葉進入該市場設(shè)立了相當嚴苛的準入門檻,使我國茶葉出口面臨新的挑戰(zhàn)。
二、茶葉企業(yè)規(guī)模偏小,品牌意識薄弱。目前我國茶葉生產(chǎn)、加工、出口企業(yè)多數(shù)仍屬“散、小、差”,尚未形成規(guī)模化生產(chǎn),缺乏品牌經(jīng)營意識。盡管當前我國名茶很多,但茶葉中的名牌很少,在國際市場上的號召力仍然偏弱。
三、茶葉承載的文化宣傳力度不夠。我國雖是茶葉生產(chǎn)和貿(mào)易大國,但中國茶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還遠不如印度、肯尼亞及斯里蘭卡等國的茶葉,主要由于對我國的茶文化宣傳力度不夠,茶葉承載的文化底蘊在國際市場上認知度和接受度不夠,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難度大。
值得關(guān)注的是,今年年初的南方冰雪災(zāi)害天氣對茶葉生產(chǎn)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明前茶的嫩葉將采摘2次,分頭道茶和二道茶,冰雪天氣對我國大部分茶葉主產(chǎn)區(qū)的茶葉產(chǎn)量,尤其是頭道茶的產(chǎn)量影響較大,這也將制約我國今后幾個月的茶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