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晉商”戰略 大力拓展山西服務業
2008-5-14 14:08:00 來源:山西省統計局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以發展服務業為突破口,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山西省的“四大攻堅”之首。2007年,山西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4.9%,在此基礎上今后三年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到2010年的比重達到40%左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解放思想,下大力氣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以實施“新晉商”戰略為突破口,著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大農村公共服務業投入,堅定不移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山西服務業一定能夠又好又快發展。
一、服務業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的空間
山西省服務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要找出其發展的空間。城鎮化率較低,發展現代服務業有空間;農村公共服務業落后,發展傳統服務業和鄉村旅游業有空間;重工業比重大,淘汰落后產能有空間。重工業大中型企業比重大,剝離第三產業增加值有空間;一些市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低,有提升的空間。
(一)城鎮化率低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空間
城鎮化的發展水平是影響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鎮化的發展水平產生人口聚集效應,使社會分工多樣化、合理化,提升人們的生活層次,增加人們對服務的需求,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2007年,山西省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娛樂和教育文化服務等服務性消費支出為2722元,是農村居民平均消費水平的3.4倍,城鎮居民對服務業的需求明顯高于農村居民,證明服務業的發展與城鎮化程度密切相關。2007年山西省城鎮化率為44.03%,比全國低0.9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要求城鎮化率高于工業化率(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西方國家城鎮化率要比工業化率高40%左右,我國沿海發達地區一般高10%左右。2007年山西省工業化率反而比城鎮化率高10.4個百分點。全國的工業化率為43.5%,比城鎮化率低1.4個百分點。城鎮化率低為今后服務業發展提供了空間。
(二)農村公共服務業落后對發展傳統服務業提供了空間
2007年,全省近56%約1899萬人為鄉村人口,擴大農村消費對服務業發展舉足輕重,但由于公共財政對鄉村公共服務業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山西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市場建設已成為山西新農村建設中的短板:一是山西有綜合市場的鄉鎮比重為58.8%,低于西部、中部、東部和全國的比重,其中,比中部低14.9個百分點;二是山西有年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綜合市場的鄉鎮比重為8.2%,比中部低17.7個百分點,比西部低7.5個百分點;三是山西有年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專業市場的鄉鎮比重為5.1%,比中部低2.4個百分點;四是山西有50平方米以上綜合商店或超市的村比重為26.5%,比中部低8.6個百分點;五是山西有年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專業市場的鄉鎮比重為4.0%,比中部低5.4個百分點;六是山西37.6%的村在村內可以買到化肥,比中部低14個百分點,比西部低7.2個百分點;山西3.0%的村在村內買到彩電,比中部低2.4個百分點。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山西農村市場覆蓋面低,規模小。市場建設滯后制約了農村市場流通規模的擴大,2007年山西鄉村市場實現的零售額占全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僅為16.4%,與內蒙相比,內蒙鄉村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1人,山西為每平方公里121人,而內蒙鄉村市場實現的零售額占全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7%,僅比山西低4.7個百分點;內蒙鄉村人口人均在鄉村市場購買商品金額為1851.3元,比山西的人均1653.1元,高198.2元。與中部六省比,鄉村市場實現的零售額占全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江西為25.3%、河南為25.3%、安徽為25.0%、湖南和湖北分別為24.9%和20.3%。江西和河南均比山西高8.9個百分點,安徽比山西高8.6個百分點,湖南和湖北分別比山西高8.5和3.9個百分點。市場建設滯后導致山西從2005年至2007年鄉村市場實現的零售額占全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6.9%、16.6%和16.4%,比全國分別低4.8、4.9和4.8個百分點。農普資料還顯示出,有敬老院的鄉鎮比重為38.1%,比全國低28.5個百分點;1-3公里從村到醫院的比重為37.4%,比全國低5.6個百分點。因此,加大公共財政對新農村建設投資力度,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意義重大。
(三)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為服務業提升提供了空間
2007年,煤炭、冶金、煉焦和電力四大傳統行業實現增加值2211.34億元,同比增長21.3%,占全省規模工業比重為82.4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8.8%。固然四大傳統行業帶動了工業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使山西省資源、環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完成節能降耗目標必然對高耗能產業發展適當進行控制,這些高耗能行業對全省工業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有所減弱。2007年淘汰落后產能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本身已經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而2008年要淘汰的落后產能大部分處于正常生產運行狀態,對工業經濟增長起到制約作用,因此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使工業增加值增速減慢,為提升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供了空間。另外,山西省大型工業企業普遍“大而全”,包括了一大部分本應剝離于社會或應計算在服務業增加值中的卻計算在了工業增加值中了,例如,一些大型煤礦的工業產值中包括煤炭運輸費用。如果能剝離出這些服務業,將整體提高服務業的比重。
(四)部分市的比重低對提升全省服務業比重提供了空間
2007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低于全省的有6個市,呂梁市為26.1%,臨汾市為29.5%,朔州市為30.1%,晉城市為31.1%,運城市和長治市分別為34.2%和34.6%,這6個市中,呂梁市服務業發展緩慢,主要依托工業拉動,服務業比重提高沒有多少空間。朔州市規模較小,煤炭工業拉動為主,提升服務業比重較為困難。臨汾市、運城市、長治市和晉城市的地理、環境、人文、旅游資源條件較好。特別是四個市旅游資源豐富,交通條件優越,長治和運城市又有機場,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大有空間。雖然忻州市服務業比重高于全省,旅游業發展較快,但服務業增加值僅為97.3億元,比人口和國土面積小于忻州的朔州還低2.2億元,也有提高服務業比重的空間。
二、服務業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的對策
上述分析中,山西省每年提高服務業比重一個百分點有空間,能夠改變比重偏低的現狀,但需要眾志成誠,付出堅辛的努力。
(一)以實施“新晉商”戰略為突破口推動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
山西曾因“晉商”的輝煌,在中國的歷史上顯赫一時。建國后,正如張寶順書記所講:山西過去發展得慢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不解放,也有煤炭產業長期在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下運作,價格不放開,體制不放開的影響,大家在這個體制下,思想也被禁錮了。思想禁錮了的后果是山西人沒了“晉商”的精神,“無商不富”在山西得到證實,改革開放后多年來城鎮居民收入在全國倒數,直到2001年煤炭市場復蘇后才擺脫倒數的位置。缺了“晉商”的魂,山西服務業長期落后,占GDP的比重低。因此,新基地、新山西建設,離不開“新晉商”的崛起。首先,樹立“新晉商”的理念。張寶順書記講:“思想決定出路,觀念決定發展”。山西人要樹立起“新晉商”的理念,思想要解放,要擺脫思想僵化的禁錮,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思想大解放,打造“新晉商”,促進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大討論,使新晉商人在影響世界趨勢的全球化、金融化和信息化“三化”中提升素質,在服務業的發展中大顯身手。二是在現代服務業中實施聯合艦隊戰略。在現代物流、旅游、電信、房地產、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中推進“發展大企業、大集團”的戰略,以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為重點,以資本聯結為紐帶,把這些行業中的企業打造成為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權制度下的大企業集團。要積極推廣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建立的成功經驗。山西煤炭運銷實行“四統一”,降低了物流成本,促進企業運營的規模效應。在發展聯合艦隊戰略中,“旗艦”的地位舉足輕重,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就是山西煤炭運銷聯合艦隊的“旗艦”。二是加快建設大型外包基地建設,組建承接外包服務的聯合艦隊。三是著力發展開放型服務業,鼓勵山西商人走出去,把服務貿易與吸引外資結合起來,逐步擴大服務業開放范圍,支持具備條件的服務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工程承包,擴大勞務交流,發展幾個具有國際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山西文化產業“走出去”潛力很大,要組建大集團形成優勢競爭力。支持文化、教育、出版以及餐飲到海外發展,積極傳播山西優勢文化,多渠道開拓國際市場。
(二)通過加快城鎮化進程提高服務業占GDP的比重
從山西的實際出發提高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的功能,就是要發展現代服務業,11個中心城市都應定出規劃,拿出項目,提出實施時間進度,比如,物流市場體系要建設多少個物流園區,什么時間完成都應向省政府做出報告。旅游業要投資多少,景點、景區建設規劃,旅館業的建設,打造品牌景點、景區,建設大旅行社集團等都要拿出具體的實施項目。對城市工礦區的改造、轉型拿出具體的規劃,投資主體是誰,服務設施建設項目要明確,能夠成為一個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城市。對棚戶區、沉陷區的治理和改造,要統籌建設學校、商場、金融機構、餐飲等服務業。加快搬遷移民步伐,促進小城鎮建設,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搬遷移民5萬人要落到實處,并為搬遷移民統籌孩子上學,成人就業要建設配套的商業、餐飲、理發洗澡等服務設施。總之,通過城鎮化擴大居民社會化的服務消費,促進商業和社區等生活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城鎮基礎設施及城鎮功能的不斷完善,促進房地產和公共服務業發展;通過城鎮經濟的繁榮和社會分工的細化,帶動金融、信息咨詢和中介服務業的發展。城鎮是發展服務業的主體,特別是全省11個中心城市更是服務業發展的龍頭,各市都應發展一批以品牌為龍頭,以資本為紐帶,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服務業企業式集團,拿出規劃,落實到實際,省政府要納入對地方領導政績的考核中。
(三)通過農村公共服務業的建設提高服務業占GDP的比重
山西省農村公共服務業滯后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推進“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中,要拿出比其他省更大的氣力,下決心改變山西農村市場建設滯后的現狀,除了“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已確立的項目加快建設進程外,還應規劃出省財政建設的1000萬元以上綜合市場、1000萬元以上專業市場、1000萬元以上專業市場、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專業市場和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的項目,通過市場的建設使山西省鄉村市場零售額的比重提高9個百分點,達到江西和河南的水平。2008年鄉村的零售額達到600億元左右,比2007年提高250億元左右,提高服務業增加值150億元左右。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加強農村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設”,要拿出具體的實施項目,通過農村交通、通信、市場、金融等服務業項目的建設,帶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這個空間很大,對提高服務業比重意義很大。
(四)通過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降低工業占GDP的比重
地區生產總值由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服務業)構成,山西省2007年三次產業的比重分別為5.5%、59.6%、34.9%,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4.4%,提高2.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由于第二產業的比重提高了1.8個百分點,使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降低0.3和1.5個百分點。因此,要實現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提高,必須降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特別是要降低工業的比重。降低工業的比重,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對鋼鐵、電力、水泥、焦炭、電石、鐵合金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堅決予以淘汰,真正實現各市、縣能夠取締占工業產值10%的落后產能。對煤炭行業要繼續盡力控制煤炭產量,每年增長幅度應控制在5%以內,繼續加大煤礦個數的壓減力度,使9萬噸/年以上30萬噸/年以下的小煤礦總數減少一半以上。通過以上措施要使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的建議
(一)加強對發展服務業的領導工作
服務業涵蓋國民經濟15個門類、47個大類、180個中類、339個小類,管理工作設及50多個部門,并有交叉管理,因此,每年提高服務業比重一個百分點,不僅內涵豐富,任務也十分堅巨,需要成立一個全省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領導組,加強部門協調,指導市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考核獎懲兌現。通過領導組掌握的情況,每個季度向省政府匯報一次服務業發展情況,特別是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匯報。
(二)重視服務業發展的規模擴張,淡化相對比重的高低
近幾年來,從全國平均水平到多數省份的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都在降低,這是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所帶來的結果。因此,在工業發展快速的前提下,服務業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達到總量規模或總體實力明顯提高。吉林省增大服務業規模,擴充總量的經驗值得山西借鑒。吉林省總面積為18.74萬平方公里,山西為15.6萬平方公里;吉林人口為2729.82萬人,山西人口為3392.58萬人;2007年吉林國內生產總值為5226.08億元,山西為5696.15億元,在全國排位吉林排第21位,山西排第18位。吉林和山西概況基本相近,但2007年吉林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雖然比2006年降低0.8個百分點,但總量由2006年少于山西40.37億元到2007的多34.27億元,實現了總量上的擴大,達到2022.73億元。因此,山西省應重視服務業的總量增加,淡化對短期內相對比重的高低。
眾所周知,國民經濟由三大產業構成,每個產業所占比重多少,由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從經濟發展初期的“一、二、三”即第一次產業比重最大,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山西省服務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不足;二是政府引導資金不足;三是各級政府對發展服務重視程度不足。2008年是實現服務業跨越發展的關鍵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一定能夠實現規模的擴大。
(三)省政府出臺鼓勵服務業發展的政策
根據中國加入WTO協議,國內服務業將會由于政策市場壁壘的減少,市場的開放度大為提高,在市場準入、開放條件、行業限制上有所放寬,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商業服務、通訊服務、建筑咨詢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旅游服務、運輸服務等將逐步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因此,及早制定政策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領域和允許外資進入的領域,都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場主體資質、市場準入條件和服務質量標準,建立公開透明、管理規范和全行業的市場準入制度。要對服務業市場準入的有關規定進行清理,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廢除不合理的帶歧視性的有關規定,改革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制度,減少行政審批項目。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后勤服務體系改革,鼓勵各種所有制經濟興辦面向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加快推進服務業領域的國企改革步伐。
(四)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保證服務業統計信息的準確及時
服務業涉及面廣、單位數量眾多、規模相對較小、服務內容復雜,而且新興服務項目不斷涌現,這些特點決定了服務業統計工作難度較大。從山西省目前服務業統計看,加強部門服務業統計更為迫切,除了將原有的服務業類別統計清楚外,對新興服務業的統計也要找到歸口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