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全國范圍煤炭告急 京津唐地區僅夠5日

2008-5-13 13:31:00 來源:北京科技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5月6日,京津唐地區目前電煤庫存只有95萬噸,最多只能使用5天。 
  “我們的電廠不但買不起煤而且已經沒錢維護發電機組了,但是煤炭還要漲價,是不是應該管一管?”4月21日,在北京西郊賓館第五會議室,面對國家發改委的官員,五大電力公司強烈要求發改委干預煤炭價格。
  而此時,遠在山西一家發電廠的工程師小王剛被領導派到大同參與搶煤。小王是2002年大學畢業后到發電廠工作的。“當時,周圍的同學、朋友都羨慕我找到了一個能掙錢的好單位。可是從去年底開始,電廠每月發的獎金變少了,連福利也不如以前了。”小王告訴《北京科技報》,今年缺煤的情況比去年底還嚴重,而最讓他擔心的是廠里的資金周轉越來越困難,庫存的煤只夠3天,發電機組隨時可能面臨停機。
  像小王單位這種情況的發電廠不只一家。2008年一季度,僅山西省內20個重點監控發電廠就有17個虧損,3個基本持平,虧損面占到85%,大部分發電廠資金周轉已非常困難,庫存煤量日趨減少,部分電廠存煤量不足5天。
  而不久前,華能、大唐、中電投、華電、國電五大電力集團宣布今年一季度一共虧損了27億元。
  為了解決電煤緊張問題,很多發電廠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很多主動出擊去搶煤,小王所在的電廠以前與供煤商一個月結算兩次。現在為了保險起見,防止煤被別人買走,只要庫存降到一定的量,比如說5000噸,就立刻結算。
  同時,除了原來的供銷人員之外,單位其他科室的人員也臨時抽調過來,全力協調電煤供應。以前,小王所在的電廠在大同只駐有一兩個人,現在增加到了6個人。小王和他的同事們的任務就是日夜往返于各大煤礦和煤運公司之間,現場監督、協調運力、催交催運,努力提高計劃內電煤兌現率。
  但就在電煤供應緊張的形勢下,電煤質量卻出現下降。運到電廠的煤有的塊大,需要敲碎,有的熱值達不到標準。雖然電煤合同上規定是每公斤5000大卡的熱值標準,但有的連每公斤4000大卡都不到。為了保證電煤供應,小王所在的發電廠以前都是白天卸煤,現在是24小時連軸轉,保證隨到隨卸,卸煤隊也從一個增加到了兩個。為了保證供熱效果,很多發電廠不得不在煤炭中摻上柴油。
  電煤緊張不僅讓發電廠“斷了頓”,也讓一些電力企業開始了“自力更生”。中國的五大電網公司之一——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就宣布,將在內蒙古和遼寧地區新建鐵路和碼頭,專門用于煤炭運輸。這樣,內蒙古地區的電煤將可以直接通過錦赤鐵路和走海運的方式運送到南方各大電廠。
  除了自己修鐵路,為了解決電煤緊張的局面,有的電力企業還參股煤礦,甚至去國外購買煤礦。華能目前正在收購澳大利亞煤礦、華電公司在內蒙古開發了年產量1000萬噸的不連溝煤礦、中電投開發了霍林河煤礦。盡管電力企業全力應對電煤緊缺,但形勢似乎在繼續惡化。
  5月4日,京津唐地區因缺煤已停機組容量超過90萬千瓦,而在國家電網全網系統內,電煤庫存低于3天最低警戒線的電廠已經達到了55個,受影響機組容量達到了5262萬千瓦。如果再加上南方電網,目前因缺煤而受影響的機組容量將超過7000萬千瓦。
  5月6日,來自國家電網公司的數據顯示,京津唐地區目前電煤庫存只有95萬噸,最多只能使用5天!全國范圍內電煤告急!
  西南證券研究所研究員陳毅聰告訴《北京科技報》,從國內市場上看,2007年我國煤炭產量為25.23億噸,同比增速為8.2%,而去年全國發電量為32559億千瓦時,同比增幅是14.44%,要高于煤炭產量增速。另外,今年一季度全國水電來水偏枯,特別是三峽流域已經進入了歷史最枯時期,導致水電發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使得總發電量中火電比重相應增大。
  陳毅聰說,此次電煤供應緊張的另一個原因,是地方小煤礦的貨源和運輸出現了問題。在2007年初的重點合同銜接會上,許多電廠并未與重點煤炭企業簽滿合同量,有的甚至只簽了一半的用煤量,從而為購買小煤礦的電煤留下了余地。但是,在安全問責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一部分小煤礦由于資源整合而停產,一部分則因煤礦事故而在區域內停產整頓。如去年發生礦難的大同市,幾乎所有小煤礦全部停產整頓,致使這些地區處于“無礦生產,無煤可運”的緊張狀態。
  北京虎杰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張寅告訴《北京科技報》,電煤緊張的主要原因還包括電煤價格上漲太快,發電企業不愿花更高的成本購買這些高價煤。從2006年1月份至2008年3月份,山西省內發電企業到廠標煤單價平均上漲162.43元/噸,漲幅達54.49%。今年以來,山西發電企業平均標煤單價已經達到近500元/噸,在山西南部,標煤單價已經達到520元/噸,比去年高出220元/噸。部分電廠由于成本上漲等因素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然而就在近日,在發電企業已經難以為繼的情況下,很多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又提出了每噸提高40元左右的漲價要求。
  煤炭價格為何上漲如此之快?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向斌認為,是供不應求的形勢助長了煤炭價格。近些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對于煤炭的需求只增不減。另一方面,運輸瓶頸長期影響中國煤炭市場的有效供給,助推煤價上漲。全國最大的焦煤生產企業山西焦煤集團反映,由于鐵路運力不足,多數礦廠的儲運系統不適應鐵路裝運快速高效的需求,導致煤炭庫存上升,增加了成本支出,制約煤炭生產和銷售。
  與此同時,煤炭行業本身的成本也在逐年提高。陳毅聰告訴《北京科技報》,從2007年開始,山西作為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開始征收可持續發展基金,環保基金和轉產基金,再加上資源費的提高,這些使每噸煤的生產成本增加了大約70元至90元左右。這些政策性成本的增加,是拉動煤價上漲的剛性因素之一。
  而隨著國內CPI的上升和高位運行,煤炭生產所需的各種原輔材料價格,如鋼材、木材、水泥和人工也都“水漲船高”,使商品煤成本增長的十分迅速。陳毅聰舉例說,煤礦工人工資收入與其他行業相比,雖然仍屬于較低水平,但這幾年的漲幅確實很大。2007年,山西省有的大型煤礦一線工人的年收入已超過了四萬元,與前幾年前相比增加了近一倍。
  而今年初的雪災也加大了煤炭運輸的難度,讓本來存煤不多的電廠雪上加霜。而現在,眼看就要到夏季了,當用電高峰到來時,電煤緊張恐怕會帶來更大的危機。(本文來源:北京科技報 作者:魏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