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大湘西 邵懷高速公路建設發展紀實
2008-5-11 11:23: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她是仙子腰間的彩練,她是商賈腳下的黃金,她是喚醒大湘西老百姓“爭眼看世界”的長龍,她便是去年11月通車的湖南邵懷高速公路。
幽幽大湘西鐘靈毓秀,浩浩筑路人鬼斧神工。4年來,3萬多建設者在這塊神奇之地開疆拓土不辭晝夜。今天,終于在湖南邵陽與懷化之間架起一條拉動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巨龍。邵懷高速的勝利貫通,凝聚了建設者與指揮者太多的智慧與心血。4年的時光說長不長,折射出的是千年民生的呼喚,實踐出的是湖南富民強省戰略的積極推進,科學發展觀在這里得以生動體現。日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驅車前往湖南邵懷高速公路采訪這一與時代同輝的杰作。
駕車馳騁在這條路上,只見路邊鮮花盛開、生機蓬勃,宛如行進在詩情畫意之中;路上不乏車來車往,這是信息的傳播,這是財富的涌動,一切在昭示著邵懷高速通車后所拉動大湘西經濟高速發展的春天也正在來臨。
尤記得2006年的春天,履新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不久的原國家交通部部長張春賢,在全省交通工作會議上的鏗鏘話語擲地有聲:以科學發展觀統籌交通工作,加快高速公路建設,盡快打通湖南與周邊省份相通的經濟通道,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湖南省交通廳廳長吳亞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邵懷高速有“四最”, 地形最復雜、工程難度最大、工程造價最高、建設時間最長。而邵懷人破解這“四最”的良方便是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敢為人先、勇創一流的精神為號召,以科技創新的手段將問題逐一解決,從而鍛造出了拉動神秘大湘西并連接云貴高原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通道。
決策篇
"咽喉"不破 滬昆難成
邵懷高速是湖南省“十五”跨“十一五”公路建設重點工程之一,起于潭邵高速公路終點周旺鋪互通,途經邵陽市的隆回、洞口兩縣和懷化市的洪江、鶴城、中方三縣(市、區),止于中方縣竹田,與懷化至新晃高速公路相連,是國家規劃的“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中的滬昆高速公路重要的一段,有滬昆高速公路“咽喉”之地俗稱。滬昆高速公路是連接西南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交通紐帶,在湖南省境內東起湘贛兩省交界處湖南醴陵市的金石魚,西至懷化新晃鲇魚鋪,與貴州玉三高速連接。
先來看看滬昆高速公路的建設淵源。神州大地富饒美麗,尤其是在中國東南、中南和西南地區有看不完的美景,取不盡的資源。翻開歷史,近百年來,多少有志之士欲在東南和西南之間畫上一條連接線,但由于條件所限,這個愿望只能成為假設或夢想。以后雖然有了鐵路和一定等級的公路,但在現代文明不斷升華的年代,尤其是1992年改革開放的浪潮由東南沿海向內地推進和1999年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人們更加企盼有一條高速公路將中國東南與西南連接起來。
黨中央、國務院順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在上世紀末作出了重點建設“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的戰略決策,上海至云南瑞麗的滬昆高速公路(原稱上瑞高速)列在其中,這是連結西南地區(云南、貴州、重慶)與東部沿海地區(上海、江蘇、浙江、福建)之間的重要紐帶。
根據規劃,滬昆高速公路在湖南境內東起湘贛兩省交界處醴陵市的金石魚,西至新晃縣鲇魚鋪,共分為醴(醴陵)潭(湘潭)、潭邵(邵陽)、邵懷(懷化)、懷新(新晃)四段。這四段中,邵懷段地形、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素有“天險”之謂的雪峰山就在這一路段。
雪峰山綿延幾百公里,主峰海拔1934米,橫臥于湘西南的邵陽與懷化之間,溝壑縱橫,群峰聳峙,山隘坡陡,脈脊之間多深谷,河流溪澗環繞其中。而且這里氣候惡劣,常年云霧氣候達200余天,冰凍40余天。當地民謠道:“雪峰山,山連山,331道彎,331道關,關關都是‘鬼門關’。” 翻越雪峰山成為過往司乘人員心目中的“灰色路段”,人們渴望汽車猶如穿山之甲,能穿山而過。
縱觀滬昆高速公路,贛、黔、滇境內雖然也有山丘連亙地段,但需要穿越的距離和工程的難度卻遠不如雪峰山。顯然,邵懷段成了滬昆之“咽喉”。“咽喉”不破,滬昆難成。
溝壑縱橫,群峰聳峙,山隘坡陡,脈脊之間多深谷
迎難而上 湖南劍指大湘西
滬昆之難在邵懷段,湖南交通之憂又何嘗不在邵懷?
交通,交通!何時能暢通?湖南西部在呼喚。
邵陽、懷化地處湖南省中部和西南部,是湖南糧油、水果、木材和藥材的重要生產基地。長期以來,由于雪峰山的隔離,不僅這里豐富的物資出不去,外面的資金也難進來。邵陽至懷化雖然通火車,但運力不夠,遠遠滿足不了兩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320國道和222省道是溝通兩地的主要公路,但大多是三、四級路及等外路,且320國道穿越雪峰山路段十分艱險,急彎陡坡多,雪峰山氣候又特殊,還經常出現封路現象,交通依然是個大難題。
改革開放后,交通發達地區,百國衣冠、五洲膚色接踵而來,開發園區熱浪襲人,邵陽、懷化兩地人民無不羨慕,但又只能望山興嘆!
于是,請求打通交通瓶頸、修建高速公路的報告多次往上遞,卻始終無法實現。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高速最見效。”樸實的語言、深刻的哲理,道出了一個現代經濟發展的規律。作為地處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邵陽、懷化,興修連通滬昆的高速公路已成為當務之急。
進入21世紀,國家部署西部大開發,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實施大湘西戰略,積極融入國家“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交通發展規劃,主動配合國家重點工程滬昆高速公路邵懷段的建設。
在國家交通部的全力支持下,湖南省交通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多方籌集資金,邵懷高速公路建設規劃應運而生。
邵懷高速公路規劃中顯示,該項目跨資江、沅水、舞水,穿雪峰山、雞公界,全線168公里。主線中有特大橋、高架橋等各式橋梁199座,單幅長70多公里,隧道14座,單洞長30多公里,隧道、橋梁長度接近全線長度的三分之一。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置8處互通式立交,7個收費站,4個養護工區。工程投資83.6億元人民幣。工期48個月,是當時湖南省投資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公路建設項目。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規劃作出后,邵懷高速公路項目報批與施工一路順風:
2002年8月,邵懷高速公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國家計委的批復;
2003年2月,國家交通部對邵懷高速公路初步設計文件進行批復;
2003年3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長沙召開“邵懷高速公路暨竹城公路征地拆遷動員大會”(竹城公路是連接邵懷高速公路,貫穿邵陽境內洞口、武岡、城步三縣市的一條平微二級公路,是邵懷高速公路子項目)。
接著,邵陽、懷化兩市及沿線相關縣(市、區)分別成立高速公路建設協調指揮部,積極落實省政府3月24日動員大會精神。經過三個月艱苦努力,兩市的征地拆遷任務基本完成,全線共征用土地14170畝(其中林地3680畝)。
雪峰歡笑,沅水揚波。2003年9月19日,邵懷高速公路開工典禮在懷化市中方縣路段舉行。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周伯華下達邵懷高速公路開工令。副省長徐憲平代表省委、省政府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建設邵懷高速公路,對完善湖南路網結構、帶動地方乃至全省經濟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他強調,邵懷高速公路沿線地勢地形復雜,溝壑縱橫,是湖南省目前投資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公路建設項目,各路建設者要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創造一流的質量,一流的速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
征戰篇
承東啟西 建設富民利民生態路
邵懷人在大湘西的開天辟地不是孤單的,邵懷路的開工建設一直牽動著大湘西地區人民的心,同時也引起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進一步重視。在2006年12月20日召開的湖南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強調,2007年,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要確保邵懷等3條高速公路年內通車,加快建設常吉等9條在建和新開工的高速公路,抓緊啟動二廣高速湖南段等11條高速公路建設,確保“十一五”湖南高速公路建設目標的實現。
此前,2006年2月24日,湖南省委接待處禮堂里春意融融,湖南省交通工作會議在這里舉行。會上,張春賢的講話擲地有聲。他說:“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看,湖南要承接‘珠(江)三角’經濟圈和‘長(江)三角’經濟圈,加快發展,當務之急是加快交通建設。”張春賢還十分內行地說:“過去修路采取的是傳統的削高填低的辦法,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炸山的壯觀鏡頭,但這樣做破壞了生態環境。”他強調,交通建設要落實科學發展觀,要保護環境,建設生態路。”
其實,這位前任國家交通部部長對湖南并不陌生,他在任交通部部長期間,曾到湖南公路建設現場考察和指導工作,對湖南的交通建設了如指掌。至2005年底,湖南高等級公路里程達1403公里,基本形成了“一縱四橫”的高速公路網絡。但對于21.18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和6700萬人口的湖南來說,顯得還很不夠。因此,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建成湖南高速公路里程達到3000公里。
邵懷高速公路建設也牽動了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的心。2006年9月,周強一到湖南就了解全省交通建設情況,心中運籌著湖南交通建設的發展。
2006年12月25日,周強在湖南省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考察了邵懷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一路上,他邊走邊看,還不時問起建設情況。
在聽完介紹后,周強欣然指出:邵懷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創造了許多第一,刷新了許多記錄,一路走來,聽到的和看到的都是鼓舞人心的建設成果。邵懷路每公里造價5000多萬元,就充分說明了這條路的建設難度,三年時間能夠克服惡劣的環境,并取得今天這樣的建設成果,尤其是安全順利地攻克了雪峰天險,成績很不容易,說明湖南高速公路建設水平是很高的。建設者們一定要再接再厲,不僅要抓好工程的質量,搞好施工的安全,更要進一步注重環境生態的維護。這條路一定會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風景線,在促進懷化、邵陽兩市的經濟發展,提升交通運行能力同時,對旅游也會有一個很好的拉動作用。
把邵懷路建成滬昆乃至全國高速公路的一個品牌
目標一流 專業人才挑戰極限
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給予了邵懷人前進的動力,同時,蔣鵬飛也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蔣鵬飛告訴記者,從2003年開工之日起,邵懷公司就提出:發揚湖湘兒女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把邵懷路建成滬昆乃至全國高速公路的一個品牌。然而,與歷次不同,他們這次面臨的是一次特殊的挑戰。邵懷路建設有“四最”:地形最復雜、工程難度最大、工程造價最高、建設時間最長。面對困難,邵懷人沒有絲毫退卻之意。因為,這是一只特別能戰斗的隊伍。
經理蔣鵬飛,這位中年漢子先后參加過六條高速公路建設,歷時二十多年,曾作為領銜人之一參與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臨長段(湖南臨湘至長沙)獲得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幾名副經理也是在各條高速公路建設中摸爬滾打多年的功臣和內行。公司員工百分之八十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其中高級工程師16人。他們中多數參加過幾條高速公路的建設,新參加工作第一次修路的大學生們也是雄心勃勃。
總監喻波(至2006年榮調新崗位)是從湖南省交通研究院走上高速公路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副經理甘建國(2006年為總監),1984年畢業于湖南大學土木系,是路橋湘軍中的一員干將,不僅隨同隊伍征戰數省路橋工程,而且曾作為共和國援外建設者中的一名技術骨干出師非洲。總監辦成員都是年富力強,從事過多條高速公路建設的技術中堅,個個都有一雙入木三分的“火眼金睛”。
對于這樣一支高素質隊伍和所承擔的艱難建設任務,邵懷公司和總監辦要求每一位員工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做具有五種新理念的“邵懷人”。這五種理念是: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創新的理念、生態與環保理念、精細化管理理念、爭創一流工程的理念。出征前,全體邵懷人向湖南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廳、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莊嚴承諾:“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速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鑄就邵懷路精品工程!”
成功往往屬于有準備者。對于邵懷高速公路的建設條件,在公司和總監辦,從領導到員工早已從資料和圖紙上知曉。他們已經有了在天險之地決戰的思想準備,也有決勝天險的十足信心。自來到邵懷駐地的第一天起,他們的筑路品牌戰略便翻開了新的一頁。
品牌,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要用心血和科技澆筑。邵懷公司在遵循基本施工規范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盡量引入新的、好的施工設備,保證施工的效果;關鍵控制工程,盡可能選用效果好的新材料。在施工中,邵懷公司始終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優化設計,確保工程性價比。如他們結合地形地質實際和工程安全的要求,增加了700多米長的橋梁和800多米長的路堤樁板墻,此舉既節約了國家投資,又確保了山區高速公路路基的安全穩定。公司要求,每一個標段都要創建“樣板工程”,有了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工地上,創建“樣板工程”競賽如火如荼。一批先進典型成為促進全線工程質量的標桿,一批質量優、形象佳、講環保、重生態的工程成為全線工程的閃光點。
品牌,以質量第一為核心,一絲一毫不放松。邵懷公司組建后,一個以總監為核心,按專業與現場嚴格分工的監理組織機構迅速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理工作規劃、監理責任制以及實施細則一一制訂。在施工開始后,公司根據不同工程和工序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如為確保關鍵項目工程質量,提出了“四個狠抓”的要求:即狠抓外觀工程質量、狠抓關鍵部位工程質量、狠抓影響山區高速公路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關鍵項目、狠抓全過程監督落實。全體監理人員按照監理工作的基本任務,在使工程設計變為實踐的全過程中,充分運用組織協調和約束機制,把工程項目質量、進度和投資控制在預定目標之內,并使業主和承包單位的權益都得到保證。
品牌,用繡花的精神繪就,在嚴細的管理中形成。走進邵懷高速公路建設工地,看起來個個建設者都是粗黑的大手,可他們做起事來卻象繡花一樣。面對迄今湖南條件最艱苦、施工最困難的高速公路項目的挑戰,各個標段在工程建設的每個層面精彩演繹,在四年多的建設時間里,沒有發生一起大技術責任事故和安全生產事故,這可以說是湖南高速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尤其是雪峰山隧道這樣的全國特長隧道工程建設,實現了“零死亡”及未出現塌方事故,這在全國還不多見。
品牌,體現在高速公路既是堅固的,又是美觀的。湘西南大地,到處是原始次森林,生態保護良好。為使邵懷高速公路建設成為生態環保路,邵懷公司堅持工程和環保并重,環保適度超前。以生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為重點,分階段做好環保、水保工作。全力做到建設而不破壞,創新更要自然。在設計階段,邵懷公司將大量方案進行比選,并通過加強坡面防護,路基、路面防護,系統化的防護、排水設施及綠化工程來控制水土流失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公司對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的設計方案又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的調查,先后完成優化設計變更30多處。公司和總監辦還加強對各項環保規章制度的落實,通過培訓提高環保工程管理水平,同時加大了環保資金的投入,多次下硬指標督促將退場的單位進行復耕和植被恢復。邵懷路生態環保、綠化工作的做法多次在國內高速公路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上得到推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對邵懷高速公路項目沿線開展檢查后,對該公司和總監辦所做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說它既由山水襯托,又保護著山水、裝點了山水。
隧道建設必須建立創新理念,用新的技術攻克施工難題
視野前瞻 科技創新是筑路之魂
路由鋼筋、卵石、砂子、水泥澆注而成,但澆注每一段路決不是簡單的重復,尤其是修筑邵懷高速公路遇到了從未遇到的難題。蔣鵬飛認為,破解這些難題,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創新是筑路之魂。
還是在地質勘察的時候,蔣鵬飛就同勘察人員一道攀崖越嶺、涉溪下谷,考察了邵懷路段的每一處山、水、溝壑。每到一處,都現場聽取勘察人員的勘測報告與分析。道路設計前,他明確向設計人員提出:雪峰山隧道建設必須建立創新理念,用新的技術攻克施工難題。
在邵懷建設者看來,邵懷高速公路既是一項宏大的建設工程,又是一個流動的科研課堂。他們會同省內外知名的相關科研院所和教學單位,組成科技攻關的團隊,針對山區高速公路特點和難點,立項了八個科研課題。數十名知名路橋建設專家來到邵懷工程建設工地,現場考察、研究,攻克難關。尤其是作為西部交通建設科技課題的“雪峰山特長公路隧道關鍵技術研究”,開展了地質勘察技術研究、信息化設計與施工、通風技術研究、防災技術、無損檢測等科技攻關,在通風方案的優化、地質超前預報、防排水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隧道防水方面,邵懷公司根據課題組的建議使用了目前較好的防水材料EVA和ECB,取代了設計中的橡膠防水板,這對邵懷路整個隧道的防排水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為以后的高速公路隧道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技術經驗。
此外,在橋梁超薄橋面施工中,邵懷路率先在全國實行水泥砼滑模攤鋪,同時運用了橋面銑刨工藝,保證了橋面的平整度、強度和厚度,成功地實現了此項工作在邵懷路大面積運用。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先治水、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檢查、勤量測,穩步前進”為施工指導原則,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在全國率先使用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攤鋪機攤鋪施工、瀝青路面進行粗集料沖洗,從而確保了路面平整度,減少了行車噪音,石質邊坡嘗試厚層基材噴播工藝,這些工藝技術在國內高速公路建設歷程上均首開先河。
為保證雪峰山隧道施工優質、安全,邵懷公司、總監辦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在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根據雪峰山隧道的地質、水文條件,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有成效的一系列科技攻關活動,創造性地進行施工,極大地提升了雪峰山隧道的科技含量,實現了修建科技隧道的初衷。該隧道在我國高速公路隧道設計和施工領域完成了十項創新,包括根據隧道地質情況科學制定施工方案、根據隧道水文情況采用滲透法雙液注漿、洞口段設計突出了穩定性與安全性等,這些都是成功的創新嘗試。
在生態環保工程中,由于公路兩旁多為木本植物,為了與周邊的環境在景觀上保持一致,邵懷公司棄用在護坡和兩旁綠化帶上一貫使用的草本植物,首次采用原生態植被恢復,改種木本植物。實踐證明,木本植物根系發達,不僅可以很好地吸固水土,而且凈化空氣的能力是草本植物的20倍。盡管這些做法使成本高了,但給沿線百姓及其子孫帶來了福祉。
展望篇
大湘西崛起正當時日 “造血”效應意義重大
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邵懷人憑著堅忍不拔、敢為人先的精神,以開拓創新的姿態破解了一項又一項工程技術難題,邵懷路的建設在又好又快的格局下順利推進。
公元2007年11月10日,歷史將永遠銘刻這個輝煌的日子。
經過四年征戰,這一天,張春賢宣布邵陽至懷化高速公路勝利建成通車!
四年征戰,在張春賢書記的宣布下邵陽至懷化高速公路勝利建成通車
至此,在這條凝聚來自全國各地共計3萬多建設者心血和汗水的高速公路上,共架設特大橋、高架橋等各式橋梁199座,開鑿隧道14座,路基土石方有2700多萬立方米,全線長168公里,其中6.95公里是洞穿“雪峰天險”的雪峰山隧道。通車后,邵陽至懷化的旅途時間將由以前的五六個小時縮短為一個多小時,懷化至長沙的時間也將由8至10小時縮短至4小時,懷化正式進入湖南“四小時經濟圈”。
周強在通車慶典上指出,邵懷高速公路在湖南“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規劃大格局中,展現出了頗為精彩耀眼的“一段”。它的勝利貫通,在湖南交通乃至湖南經濟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這條高速公路既是一條生態路、文明路、快捷路,更是一條發展路、致富路、小康路。”周強深情地說,“邵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還將為加快湘西地區的發展步伐創造良好條件。公路的建成,將有利于加快實施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戰略,推動沿海地區產業向內地轉移,加快湘西和湘西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促進富民強省戰略目標的實現” 。
交通部副部長黃先耀也在通車慶典上說,“作為國家主干道滬昆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邵懷新高速公路承東啟西,對加強中西部地區的聯系,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對中部崛起產生重要作用。尤其是對大湘西范圍內的邵陽與懷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拉動意義不言而喻!”
作為湖南面積最大的地級市,邵陽自古就是“上控云貴,下制長衡”的交通要塞。獨特的崀山在訴說著這里的悠久;綠色明珠綏寧,那一片神奇的綠洲———黃桑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開始向世界撩開神秘面紗,露出芳容。如今,原來盲腸狀的婁邵鐵路已經被2006年建成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洛湛鐵路聯通。潭邵高速公路和邵懷高速公路的東西貫通,聚寶盆將不再具有西部的神秘和遙遠,南山牧場的鮮奶帶著余溫便可以擺上東部地區的超市和餐桌,美麗的崀山、神奇的綠洲和那顆養在深閨的綠色明珠,從此將不再寂寞。現代化的交通網絡正在全面改寫邵陽的區位概念。
懷化,就更不用說了。這座火車拖來的城市,卻在現代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落伍了。由于立體交通缺陷的制約,懷化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總是比外面慢半拍。就是把懷化的資源吹上天,人家說,再好也是空的。資源出不了山,資金進不了山。
在計劃經濟年代的幾個五年計劃中,國家沒有在懷化安排一個加工、制造類項目。后來搞市場經濟了,為了招商引資,懷化歷屆政府走出去、請進來,開了不少經貿會,喝了不少招商酒,到底有多大成就,當官的、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本賬。一個造紙項目算不了什么高科技、高社會效益,但是兩代人跑了20多年,一直到邵懷高速公路舉行開工典禮,省長宣布了開工,投資方才姍姍而來。
隨著邵懷高速與滬昆高速另一段懷化到新晃的貫通,已與芷江機場、湘黔鐵路、滬昆鐵路一起,構成了一個立體交通網絡,懷化的目光,早已將自己定位在湘、鄂、黔、滇、渝五省邊區的區域中心城市。通道侗鄉風情、洪江古商城、溆浦思蒙碧水丹霞旖旎風光、詩家天子王昌齡寫下“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芙蓉樓……
這些深藏在大湘西山區的瑰麗風景,伴隨邵懷高速等立體交通網絡的全面架構,一定會閃耀更加璀璨迷人的光芒,迎來五洲四海的賓客與投資者。而大湘西淳樸厚達的老百姓也依托這條路快步奔上外面世界博采眾長,豐富的物產自然資源也通過這條路運達出去廣銷海內外。來來往往之間便是開放格局,無數的實踐已表明只有開放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發展。大湘西與外界的距離不再遙遠,大湘西崛起“在路上”,伴隨著邵懷高速的貫通而來的,必將是這塊神奇土地經濟蓬勃“高速”發展的美好未來。 (編輯 李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