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鄉鎮交通管理模式全省領跑
2008-5-10 13: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山東省地級市中第一個完成“前站后所”建設工程,實現集客運、貨運、公路養護、交通管理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創新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實現農村公路“路路有人養、段段有人護”;在全省率先提出搭建農村物流平臺,讓現代物流連接城鄉、輻射村莊;在全省率先開發GPS農村客車監控系統,讓廣大農民群眾候車和出行更加便捷、舒適、安全。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鄉鎮交管所規范化建設規律,不斷提升基層交通服務能力,許多新舉措、新辦法都走在了全省前列,闖出了一條加強農村交通管理的新路子。
據介紹,日照市推進鄉鎮交管所規范化建設,是為了適應“三通”民心工程快速發展和落實“三個服務”要求而實施的。市交通部門首先對鄉鎮交管所按照“前站后所”模式統一進行改造,實行站所合一。已建成“前站后所”的鄉鎮交管所,統一掛交通管理所、農村公路管理站、農村客運站、貨運管理辦公室四塊牌子,具體負責交通規費征收,指導、配合鄉鎮政府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實施農村客、貨運市場監管,成為具有多重職能的綜合管理部門。
2007年8月,日照市出臺了《日照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明確一個責任、確定一個主體、落實一個渠道、建好一支隊伍”的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建立起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農村公路規范管養新機制,各鄉鎮交管所被賦予了農村公路養護職能。以此為依托,全市新建、改建的4362公里農村公路,全部實現了規范化養護管理,農村公路路肩培筑率、公路綠化率分別達到了100%和95%。
此后,日照市交通局結合日照實際制定了農村客運站管理措施,規定交管所負責轄區內客運市場的監督管理。這種以站促所的管理辦法,充實了交管所的客運管理職能,各交管所也隨之掛上了“鄉鎮客運站”的牌子,成為全市以3條跨區縣線路為主干線、212條農村線路為支線,貫穿53個鄉鎮(街道)、2910個行政村、惠及275萬人民群眾的“樹狀型”客運網絡的重要節點。
為了搭建農村物流平臺,讓現代物流連接城鄉、輻射村莊,市交通主管部門又創新思維,賦予鄉鎮交管所履行除許可權限以外的貨運管理職責,著力構筑現代農村物流網絡。以交管所為節點,建成了以貨物集散地和運力單位為源頭,以區縣為平臺的農村物流局域網,匯入全市交通物流網絡,進而形成全市交通物流信息平臺,由此盤活城鄉物流資源,使廣大農民直接受益。
如今,40個設施齊全、秩序井然的交管所已經成為各鄉鎮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大大提升了全市農村居民出行的快捷、方便、舒適程度,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一個人便于行、貨暢其流、公平競爭的農村運輸網絡也因此而初步形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撐。(記者 劉新英)